分享

唐太宗书法巨作,《温泉铭》原迹珍宝

 泊木沐 2024-05-22 发布于辽宁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与书法家,是历史少有的雄才伟略、文武兼备皇帝,年少从军,屡建功勋,受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册封为皇太子,不久登上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施政对内文治天下,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对外开拓疆土,平乱割据势力,为大唐奠定此后百年繁荣局面。贞观二十三年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李世民是一位酷爱书法的皇帝,尤喜“二王”书体(王羲之、王献之),把王羲之推崇到“书圣”高位。李世民用心领会“二王”作品神韵,养成自己风格,用笔一丝不苟,结字精巧极致,不仅书体端正秀丽,且有消散简远境意,跌宕起伏,刚柔相济,大气磅礴,万毫齐力,笔法显露出帝王灵气与豪横霸气。当朝皇帝看重书法,众臣效法竟比书艺,引领唐朝书法走向正脉,造就了千年以来的书史巅峰时代,书法名帖层出不穷,书坛名家人才辈出。例如楷书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有张旭、怀素、孙过庭等,行书各家更是不胜枚举。

李世民写下许多书帖,遗憾是真迹早已轶失,流传后世仅有碑刻与法帖,例如有《晋祠铭》、《温泉铭》、《艺韫帖》、《枇杷帖》、《江叔帖》、《两度帖》、《怀让帖》等。其中《温泉铭》由于碑刻原石无踪无影,拓本成为绝版,仅存一件拓本,自唐代封存在敦煌藏经洞。日月如梭,转瞬千年,到了清光绪26年(1900年),当地道士王圆簶,在敦煌沙山千佛洞发现一批经卷,消息传开引来法国探险家、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率一支探险队于1908年来到敦煌,买走藏经洞许多珍贵经文与书画作品带到法国,其中一件是存世孤本《温泉铭》拓帖。

史料记载《温泉铭》创作于贞观十八年(644年),京都长安的骊山“汤泉宫”落成(后称“华清宫”),唐太宗临幸洗浴,见此处满目绿野,泉眼喷涌,雾气弥散,山水交融,顿时激情满怀,飞扬文采,随即展纸提笔,一气呵成写下《温泉铭》,之后令人将《温泉铭》书迹镌刻成碑,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立于“汤泉宫”,立碑后第二年,唐太宗不幸辞世。到了唐末乱世,《温泉铭》碑石下落不明,《温泉铭》碑石拓本荡然无存,仅在历史文献有《温泉铭》记载,如不是上世纪初发现藏经洞,《温泉铭》拓本将永久窖藏于大漠秘窟。

藏经洞发现的《温泉铭》拓本是一件残卷(图1—2,局部),残卷尺幅规格,长145厘米,宽30厘米,书写48行,350余字。从拓本尺幅可推测,《温泉铭》碑石为横置,主体部分长度超过1.5米,宽度超过0.4米,碑石基座状态不详。

唐代以前,古人碑刻多是篆书、隶书、魏书、楷书等体,李世民首创《温泉铭》行书入碑,成为历史上第一块行书碑刻。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又创作了另一行书碑刻《晋祠铭》,此后行书入碑靡然世风,成为唐代流行民俗。曾有盛唐期书法家李邕(678—747年),受托写过八百余块行书碑文,可见行书写碑在唐代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时尚。

由《温泉铭》残卷整理的释文见下图(图3):

“铭”在古代最初是刻在碑碣器物上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用来记载功德、历史述事或警诫自励,内容精炼,深思博理,文辞有韵,读写易记。李世民不仅书艺出众,而且文学才艺也是斐然成章,字字珠玑,创作了许多诗歌佳作,流传当代约有一百多首(篇),足见其诗书双绝,才艺出群,把《温泉铭》写的笔下生花,文从字顺,清丽洒脱,精妙绝伦,文意颇为相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和风吹绿野,梅雨洒芳田”等李世民诗言意境。

上图《温泉铭》释文(图3),标注了六个红点的省略号是何用意?这是本文所述重点。笔者听闻民间收藏惊现李世民《温泉铭》书卷,文本全卷有670余字,不是上述史料所记350余字,比现版《温泉铭》多出了约一倍文字。

如说上世纪初,《温泉铭》孤本拓片被法国人带走,是令人痛心的国宝流失事件;那么在本世纪初,民间收藏惊见《温泉铭》墨迹书卷,这是国宝级文物的重大发现。《温泉铭》书卷何样?读者必然关切,欲睹李世民书法风采,以下对民间收藏《温泉铭》书卷,主要作客观状态的展示描述。

文章标题何称是“惊世巨作”呢?且不论《温泉铭》书卷的文学、史学与书法艺术的巨大价值,仅是书卷尺幅规格,完全配称是一部巨作。

《温泉铭》书卷由三卷组成(卷一、卷二、卷三),单卷长度约1000cm(含题跋),宽度65cm,三卷总长度约3000 cm。书写130列(行),每列5—6字,全文670余字,单字见方9—10cm。与《温泉铭》拓本对比,书卷单字要比拓本大出一倍有余,是古代书法较为少见多卷合一大字书法长卷作品(图4—6)。

上图是《温泉铭》书卷(卷一、卷二、卷三)全卷展开概览,其中卷二、卷三图面标注有红色方框,方框内文字就是已发现拓本内容缺失部分,方框前、后部分文字,与拓本大体相同。《温泉铭》书卷仅凭卷二、卷三增加的320余字,补充拓本内容的缺失,就是书卷自证真迹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读者清晰欣赏李世民书法艺术,为此选择部分图片、单字作放大展示(图7—25)。

李世民书法成就,历史上给予极高评价,书法风格与“王书”有一定承继关系,实际在李世民身边,还有多位初唐书法大师,对李世民书法有过重要影响。李世民受封为秦王时,以开设文学馆之名,网罗天下饱学之士,为将来治国平天下储备人才,初始招募十八人,后人称是文曲星下凡“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智囊团队,助其登基治国执掌要职。例如有前任宰相杜如晦,前宰相书法家房玄龄,初唐文学书法家虞世南等,虞世南成为李世民研学书法的身边老师,此后虞世南又把“十八学士”诸亮之子,跟随虞世南学书的诸遂良,推荐给李世民,诸遂良后被任命为当朝宰相、顾命大臣,书法成就名列初唐四大家之一,看来李世民选人用人,除了看才学人品,另看重书法才艺与其切磋。李世民登基以后,《唐朝叙书录》记,唐太宗以天子之威,又假以金帛之力,诏令收集天下“王书”。由是人间古本,纷然毕进。据文献资料,从民间收集的“王书”约有三千余件,并令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鉴定,鉴定完毕褚遂良整理出《右军书目》。至于史上流传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痴迷“王书”,把《兰亭序》带入墓葬等故事,且当是江湖传闻听罢。

李世民无论是汲取王羲之书艺神韵,还是问道虞世南书法秘技,对其各取所长,择善而从,书法风格既有“王书”的精巧雅致,又有刚健遒劲的自然飘逸。李世民在《论书》对众臣述,“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意即学书不是刻意摹写结构取势,只求笔力筋骨,字势自然而生。把李世民书法与王羲之及初唐书家对比(参见上图7—25放大字样),书法无意平稳和顺,习见笔势跌宕,纵逸豪放,尤其是出笔、回锋凌厉健劲,收放随性,骨力浸透,笔痕柔顺。唐人张怀瓘《书断》赞李世民,“翰墨之妙,资以神助”。宋人黄庭坚《山谷题跋》称,“太宗英睿不群,二十许尔,字画已能如此,所学辄便过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写,“文皇真迹,使人气懾,不能临写”。笔者认为以上“气懾”评价最为精准得体,面对千年巨作,敬畏油然而生,帝王气场,笔墨威势,书艺玄韵,是普通人学不了、写不出的,所谓“气懾”感觉,就是帝王书法挥毫指天、落笔撼地的皇家霸气。即使“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也是难见如此雄浑壮阔的书卷王气。

《温泉铭》创作时间,史料记载为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另有一说是贞观十八年(644年)。真实的创作时间在《温泉铭》书卷(卷三)尾段有记载(图26,红色方框处文字),即贞观十六年(642年),是李世民44岁壮年之时,贞观之治功成名立,是在开启盛唐时代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八方来朝的大背景下,神怿气愉之际创作完成的。

《温泉铭》书卷大致概况至此,书卷释文增添的三百多字内容,写的是什么?限于笔者水平未作解读,以下对书卷的题跋钤印略作介绍。

书卷右端隔水处,卷一与卷三由唐代书法家陆柬之题写“长安御府御物珍品宝藏 陆柬之鉴”题鉴并钤印,卷二由当朝宰相、书法家房玄龄题鉴(图27)。

书卷题首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题写“太宗御书藏”五个大字,并分别为卷一、卷二、卷三重复题写三件(图28上、图5—6右上)。

尾跋题字者依序有(图28下、图29上下),卷一:唐末五代杨凝式、宋代欧阳修、王安石、米友仁、范成大;卷二: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米友仁、赵令畤;卷三:唐末五代杨凝式、宋代杜衍、米友仁、王安石、范成大。以上题跋者都是唐末至宋代官吏,以及诗书画界顶流名家。

值得一提在书卷主页面尾段(卷三),有元代书画家赵雍题字(参见图26)。笔者所见在帝王作品主页面题字者,一般是位高权重资深人士,赵雍不仅欠缺资历,而且年代浅短,欲在书卷留名,但无奈尾跋已写满格,无处下笔,于是越界在书卷尾端主页面题写,看来是不依惯例,自顾刷名,无惧后人何评。

限于篇幅,诸位题跋所写内容不再作详细例举。

书卷钤盖有二百多枚印迹(含重复),包括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官印与私印(图30,部分印迹)。

书卷官印(内府收藏)有宋徽宗“御书葫芦印、宣和中秘、双龙方印、双龙圆印、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宋高宗“真閤、奉华堂印、内府书印”,宋理宗“缉熙殿宝”,金章宗“明昌御览”,元文宗“天历之宝”,元鲁国“皇姊图书”,明宣宗“武英殿宝”,明恭亲王“晋府书画之印”清康熙“宣文之宝、佩文斋、康熙宸翰”,清雍正“雍正御览之宝”,清乾隆“乾隆御览之宝(方印、圆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古稀天子、寿、乾隆鉴赏、惟精惟弌”,清嘉庆“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清内府“御书房鉴藏宝、鉴古、石渠寳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宝笈三编”等。

历代官吏与书画名流,在书卷题字与钤印有,唐代房玄龄、陆柬之;五代杨凝式;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米芾、米友仁、范成大、赵令畤、杜衍、贾似道、赵孟坚、陆游、吴琚;元代赵雍;明代华夏、项子京、米万钟、董其昌;清代爱新觉罗·允礼、爱新觉罗·永瑆、赫舍里·索额图、王图炳、陈元龙、米汉雯、王原祁、朱彝尊、汪声铎、耿昭忠、耿嘉祚、宋荦、尤侗、马曰璐、梁章钜、方睿颐、汪文柏、瞿云升、周于礼等,另有多枚钤印尚未辨识。

民间收藏《温泉铭》书卷的发现,再次以实物证明国宝在民间。对于《温泉铭》书卷的发现意义与价值认知,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

1、惊世国宝重见天日。国宝级文物《温泉铭》拓本流失海外,无不是国人心头之痛。民间收藏发现《温泉铭》真迹墨本,无不是令人惊喜的幸事。《温泉铭》拓本与墨本,两者布局不同,字体大小相差很大,表明李世民至少写了两件《温泉铭》全文版本,笔者还见过李世民所写非全文版本,即《温泉铭》文本节选约200字的手卷本。由此可见,李世民写过文本长短不一的多件《温泉铭》书帖,显然是把《温泉铭》作为自己得意之作,既刻写为碑石,又写下墨迹本,寄望世代相传。其中全文版碑刻字模本与大字书法墨迹本最为精稀,可惜字模本已无下落,墨迹本弥足珍贵,墨迹本尺幅之巨,内容之多,字体之大,书体之美,加之作者的显赫声名,无疑是穿越历史,重见天日的惊世国宝。

2、铭文内容的补充完善。《温泉铭》墨迹本,不仅是李世民书法佳作,也是李世民原创文学作品的完整现世,与墨迹本对照,流失海外《温泉铭》拓本内容残缺,几乎缺失原作近半文字,不过拓本残缺的遗憾,由墨迹本提供了原作完整版弥补,《温泉铭》本来面目显露了真容,期待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对墨迹本作全面研究,发掘《温泉铭》全文版的文学、史学价值,丰富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全面认知。

3、对史籍记载的谬误纠正。《温泉铭》墨迹本,至少有两处附载信息,是纠正当代史书谬误的依据。

第一处是《温泉铭》创作时间,以上已叙(见图26),《温泉铭》是写于贞观十六年(642年),纠正了史料记载创作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或贞观十八年(644年)等错误。

第二处是陆柬之生卒年代,《温泉铭》书卷题鉴者(见图27),卷一与卷三是陆柬之,卷二是房玄龄。史料记载陆柬之生卒是585—638年,房玄龄生卒是579—648年,据此《温泉铭》问世时,陆柬之已过世四年,显然是陆柬之生卒年代记载有误。笔者对古书画研究,发现过多起古人生卒年代记载错误,此错不足为怪。

另需说明,古书画前隔水处题鉴或称鉴条,是后世对前人作品的鉴认签名责任标签,可是陆柬之、房玄龄对《温泉铭》题鉴时,李世民在世是当朝皇帝,何须要鉴认呢?这一题鉴是皇帝御物入库的规范手续,即长安殿管理御物入库的官员,要凭御物确认的题鉴收储,此卷是不是御物不便问询皇帝,又不能凭嘴说无据,于是有下臣出具鉴条,确认是皇帝御物,才准予入库。

4、帝王书法与古代书史的研究物证。李世民书法真迹稀有,甚至轶失绝迹,后世研究李世民书法,多是以拓本、法帖等为研究对象,没有发现李世民写有大字书法。当代发现《温泉铭》大字书法真迹本,是千古良机天赐绝本,代表了李世民书艺的极致水平,是研究帝王书法与古代书史难得的史料物证。

古人书法多是写案牍小字,字体虽有大小之差,但是变化幅度有限,仍属小字范畴,仅有为刻壁题匾书写大字。写大字远比写小字难度要大,写小字是伏案以指腕动作运笔,写大字是站立以指腕臂肘协调互动运笔,故有会写小字者不一定能写好大字。李世民写的《温泉铭》大字书法卷,除了有流传后世之目的,也有显露书艺之用意,以大字书法记述《温泉铭》下笔成章的文学才艺,文章风采云霞满纸,大字书法雄强秀拔,恢弘苍劲,文笔与墨笔相互烘托,作品更具视觉震撼的艺术魅力。

古代被称为书法家的帝王有多位,例如有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隋文帝杨坚、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其中书画艺术皇帝赵佶,还独创了新书体名扬后世。虽然帝王书法各有千秋,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李世民书法是一枝独秀,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最大。一方面是他对书法的酷爱与推崇,躬行实践,率先垂范,开创行书入碑之先河。另一方面是他以皇帝威名昭告天下,把王羲之摆上“书圣”之位,重用书法人才,成就了唐朝书法百花齐放,人才荟萃,唐代书法名家的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综上所述,李世民书法成就与影响力,远不止于是书坛,而是弘扬与传播中华文化,造就了大唐文化盛世。当代发现《温泉铭》书卷的意义,不仅是一件“神品”级的艺术瑰宝,而且是承载文脉的物证续接,李世民一系列亲力亲为推进书法文化的举措,也是其文治天下,安邦定国,实现雄图霸业的战略构成,这些都是当代研究探讨,李世民书法艺术及《温泉铭》书卷发现的价值所在与深层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