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位公开“夫妻生活”的性博士,写了一本《性史》,被唾沫淹死

 钰姐讲历史 2024-05-22 发布于四川

曾看到这样一句颇有意思的话:“一生羞于谈性的中国人,却默默生了14亿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性”往往讳莫如深,甚至谈性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民国就有这么一位性学博士,因为撰写了一本《性史》,几乎被唾沫淹死。

民国时期群星荟萃,出现了臭名昭著的“三大文妖”:编写《性史》的张竞生、美术课上公开使用裸体模特的刘海粟、谱写靡靡之音《毛毛雨》的黎锦晖。

而在“三大文妖”中,被口诛笔伐最多、误解最深的便是写《性史》的张竞生。他被视为“性博士”“大淫虫”“下流坯”等,甚至被当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最终独守一隅,枯默而终!

但不得不承认,在20世纪的中国,张竞生是最有胆识、最有思想的性学领域的拓荒者与先知者,这样的人,放眼全中国,又有几人

一起看看“性博士”张竞生传奇的一生。

一:封建婚姻下的牺牲品与“性觉醒者”

1888年,张竞生出生于广东饶平县,原名叫江流,学名公室,因为1912年留法后改名竞生,顾名思义,取自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

张竞生从小聪明好学,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这所学校可是一个很牛的存在,它由两广总督亲任总办,一年只招100名学生,民国著名政客陈济棠、陈铭枢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按说张竞生好生读书挨到毕业,当一个军官光宗耀祖是完全没问题的。但这家伙天生不安分,在读书期间偷看革命刊物,思想开放,最终被学校开除了。

之后他作了个大胆的决定:去新加坡投奔孙中山。但孙中山为避清廷追杀,一律闭门不见客。张竞生在新加坡耗了1个多月,盘缠耗尽,一无所获之后,只得怅然回到广东饶平。

之后,父亲逼他娶了一个15岁的女子为妻。

多年后张竞生在回忆录《浮生漫谈》这样形容新娘:“矮盾身材,表情有恶狠狠的状态,说话以及一切都是俗不可耐”。

甚至还无不感叹:“我前世不知造了什么罪过,今生竟得到这样的伴侣。”

如此令张竞生成为封建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同时也成为了他反对性盲,坚持性教育,主张自由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竞生决定逃避家庭,去上海、北京求学,后来考入北京大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法文系,1912年以优异成绩成为25名公费留学生中的第一名赴法留学。

而一到法国,张竞生压抑的情欲就如洪水般一发而不可收了。

他长于乡间,求学于北京上海等地累积了不少见识,加之天性浪漫,是一个多情种,到了全世界猎艳者的头号天堂-“花都”巴黎之后,更是尽情放飞自我了。

张竞生在回忆录《十年情场》里对自己在花都的猎艳经历津津乐道,描写极为大胆,儿童不宜之处比比皆是。房东女儿、女招待、瑞士少女等都令他眷恋不已。

常言:要想成为专家,必先成为行家。

张竞生在8年法国的这些寻欢猎艳经历,也为他日后研究性学,成为“性学博士”甚至写《性史》等都提供了极好的铺垫。

左一:张竞生

二:成也《性史》,败也《性史》

1920年,张竞生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第一批留洋博士中的一员,张竞生很快收到了来自家乡的聘任消息-广东潮州金山中学校长的聘书。

搞笑的是,人还未上任,就出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插曲。

张竞生的船到香港,按例要去广州领取校长任命书的,也就是说他有机会见到时任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可当面上书并提一些建议。

有趣的是,也不知张竞生是情商太低,还是自以为是,他不关心其他事,反只关心限制人口,提倡节育避孕。

其实就是讽刺“中国人多子多福”的封建旧思想。

要知道,陈烔明可是儿女众多啊,这不明着在嘲弄他吗?果然,陈炯明一见张竞生建议后,怒不可遏:“真是一位神经 病!”

他认为这样的人,就是误人子弟!

陈炯明

得罪了一把手,可想而知张竞生的仕途,十分堪忧啊。果然,他只当了8个月的金山学校校长,就卷铺盖走人了。

原来张竞生不但大刀阔斧开除名声不好、水平不好的教师,还因在《汕头报》提倡节育避孕被人污蔑为“卖春博士”,闹得满城风雨,令他灰心至极,差点跳海自杀

所幸,不久之后,蔡元培向张竞生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到北大哲学系当教授。

蔡元培

在北大任教5年,张竞生赢得学界一致好评。但他提倡“情人制”“外婚制”和“新女性中心论”。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无疑是洪水猛兽,招来卫道者们的口诛笔伐。

比如,他提倡的情人制认为,爱情范围不仅限于家庭之内。一个男人见一切女子皆可成为伴侣,而一个女子见一切男人皆可为他情人。此论调惊世骇俗,不被现代人接受,更何况民国。

他提倡的外婚制认为,要从优生强种立场出发,建议中国人多与俄国人、欧美人等,汉人多与满、蒙、藏等通婚,南方人多与北方人通婚等,如此超前思想,被时人嘲笑为瞎扯淡。

......

但张竞生仍然乐此不疲,一有机会,他就大谈他的主张及理论,哪怕大粪浇头,他也只当洗澡水,当然也有大人物是支持他的。

有一次,张竞生经过上海时,汪精卫请他吃饭,看着满屋的子女,汪精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赞成节育的,但结果竟是这样。”

除了提倡节育避孕外,张竞生更是涉入性爱的禁区。

1925年,张竞生在《京报》刊登《一个寒假的最好消遣法》征稿启事,面向社会征集性史,要求“事件要真实而非虚构”,因为“这是科学研究”。

来稿竟出乎意料的踊跃,张竞生收到了200多篇回信。这令他十分兴奋,他认为中国人并没在性压抑中窒息,说明性的话题一直被大众关注。

他从中遴选了7篇有代表性的“个人性史”,其尺度之大,令人咋舌,他加上序言和批语,编为《性史》第一集,成为空前绝后的性学书籍。

甚至为了让读者更加的通俗易懂,张竞生还逐一进行针对性的批注,比如如何避孕、如何通过性 生活增加夫妻情感等。

1926年4月,《性史》第一集1000册出版后,立即遭到疯抢,效果立竿见影。许多学校立即查禁此书,没想到反起到了促销的作用。

其火爆程度甚至令一些人打着学术幌子续写《性史》以谋取利益,有的还盗用张竞生之名写《性艺》等,赚得盆满钵满。

《性史》第一集,其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对症下药,对国人的性启蒙教育,确有拨云见日之效,但却引发轩然大波。

卫道者们暴跳如雷,称《性史》为淫书,误导青少年,败坏世道人心,《性史》第二集也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张竞生为此被千夫所指,获得“性博士”“大淫虫”等恶名。

最终,被迫离开北大,前往上海谋生。

1927年,张竞生与友人合办美的书店,出版《新文化》月刊,再次发表性学理论,之后门庭若市。但很快被巡警以淫书之名查封,书籍被搬空,张竞生理想再次破灭。

但张竞生是一个极度恪守信念感的人,如此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竟有人请他证婚。

更奇葩的是,他还在新人婚礼上大谈男女之事,还强调处女膜无足轻重,男人不要小题大做。

这实在是太超前的先知思想啊,因为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极重,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开的。

此后他还将证婚词发表在《新文化》杂志创刊号上,成为史上最为独特的殷切关怀生命的证婚词。

三:“性学博士”的悲剧

张竞生的性学理论太过超前了,一般人很难理解,就连担任过北大校长的蒋梦麟,也认为他是北大的害群之马,欲除之而后快。

1927年,张竞生与家人去杭州游玩,差点被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的蒋梦麟向省府提议拘捕,后因张继的关照,才放他一马,只驱逐出境,3年不许踏入江浙半步。

妻子储松雪不堪舆论,带着儿子离开他。

张竞生被生活再次捶打,被迫再次赴法留学,以翻译为生,如翻译卢梭的《忏悔录》《歌德自传》等书。在法国期间,他虽有多次艳遇,却早已意兴阑珊了。

几年后,张竞生再次回到了广东,因名声不好,只得在农村从事基层工作,独守一隅,过着孤独的生活。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60多岁的张竞生经人介绍娶了夫人黄冠南,一连生育了5个孩子。

他主张节育避孕,自己却生了5个孩子,如此被人嘲笑,但他已经不在意了。

自张竞生事件之后,他几乎失踪了半个世纪,直到1980年国人才再次公开讨论性。

很多学者称赞张竞生是中国人口学与性学领域的拓荒者,他高揭性解放自由的大旗,更先国人的先驱,他提出的节制生育比马寅初还要早很多年。

鲁迅先生却在杂感中这样说:

至于张竞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会这样说的,但事实怕很难......张竞生的主张,大约当在二十五世纪。”

如此看来,大师的论调还是太悲观了,如今张竞生的许多主张如节制生育、性解放等,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

1970年,张竞生去世,享年82岁。

临终前,他以一句经典之语黯然总结自己:“毁誉原无一定的,凡大思想家类多诋于当时,而获直于后世。

诚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间才是最好的证明,张竞生在当时不被世人接受,但时间终将证明他的伟大。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