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实这是对世界四大文明的统称,说白了,它们名义上指的是国家,实则指是四种文明。

而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则对应着四个文明的发源地,是大型的人类文明的最早诞生的地方,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正如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言: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得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那么究竟该怎么定义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进一步又脱离了原始的野蛮,是人类成为真正的人的重大跨越。

但是文明的演化中,却离不开暴力、野蛮,这些隐藏在人类内心的占有欲和扩张欲,又使得文明有时候会被撕扯地支离破碎。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而四大文明古国中,已经有三个在野蛮的冲撞中黯然失色,但只有中华文明屹立不倒,延续至今。

那么中华文明究竟强大在哪里,为何它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

当我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总结的五点因素,我认为最能诠释这个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

地理环境的阻隔

如果我们换个思考方式,将同一时间内的历史进行横向对比,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震撼,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当时世界上古代的大型文明已经走上了野蛮扩张进而走向覆灭的路子。

商代时,埃及远征了西亚;春秋时代,波斯与巴比伦打得不可开交;战国时代,希腊的亚历山大又向埃及和巴比伦亮出了屠刀……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当这些文明古国打得昏天暗地时,中国的文明却依然还在延续,虽然也是战乱不断,但这些战乱皆是文明内部的纷争。

这也就是说,当时中华古文明并没有受到外来文明的强烈冲击,自成一体,而地理环境的阻隔则为中华文明提供了外来文明无法逾越的屏障。

确切地说,这个屏障就是中国地理环境周围的山和海,西南的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让外来文明望而却步,在它的北边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紧接着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荒漠,而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则是茫茫大海。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地理环境就好似在中华文明四周建立了坚实墙壁,中华文明得以在其中快乐地传承,保护了它可以不受外来文明的冲击。

而其它三处古代文明,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在彼此的征战中,走向覆灭,进而断裂。

中华文明的体量

文明的体量包含着地域体量和精神体量两个方面。

中华文明的地域体量非常庞大,整个黄河流域的面积极为惊人,如果再加上长江流域,那么这个体量要比其它三个古文明的总和还大。

中华文明的精神体量,综合来说,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未必能排在第一位,但是一定比周边少数民族承载的文明要高的多。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在这两种体量之下,中华文明呈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灵活。

当一个地方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就迁徙到别处,只是迁来迁去还都在中华文明的体量之下,当然中华文明也受到过周边少数民族文明的冲击,只是他们的体量太小,对中华文明构不成威胁,更吞噬不了中华文明,反倒是最后都被中华文明所吞噬。

这就是庞大的文明体量具备的独一无二的底气。

汉字的普及系统

在中华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之中,汉字的作用功不可没,历经数千年岁月的冲刷洗礼,汉字依然具备着勃勃生机。

很难想象,数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毫无阻碍的品读古代的文明,这种穿越了时空的能力,就是汉字所赋予中华文明的优势。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在很多人看来,汉字平平无奇,但是当你了解了,这些方方正正的文字在传承中的作用后,便会觉得它们非但不普通,反而各个都闪烁着文明的光辉。

古代文明传承的数千年之中,所爆发的内战并不少,但是打来打去,他们争得只是这种文明得主导权。

等到他们掌控了这种主导权之后,并不会想着废除汉字,更不会想着另外创造一个文明,这就使得中华文明自始至终,没有在根本上受到伤害。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如果真没有了汉字,中华文明便会失去传承媒介,覆灭也会在顷刻之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汉字都不可以被废除。

理性和中庸之道

理性和中庸之道理解起来恍惚很让人费解,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中庸之道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对外扩张。

其实这种观点极为危险,因为扩张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好事,就拿其它三个古文明来说,它们确实热衷扩张,但是结果呢?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是覆灭。

因为它们偏离了理性和中庸之道,走向的是一种极端主义。

在理性和中庸之道的影响下,华夏子孙并不热衷跨国远征,也其实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保护,即便是强盛的王朝在对外扩张时,也仅仅只是想着让他们臣服,而不是想着将他们彻底摧毁。

长此以往,理性和中庸之道就成为了一种集体性格,即便在历史中,也出现过极端主义的肆虐,但终究没有形成完成的宗教极端主义,这种没有支撑的暴戾,终究无法长久。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即便到了现在,这种中庸之道依然深深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喜欢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也不垂涎别人田地里结出的果实。

始终在自己的文明中,前行。

延续的科举制度

中华文明未被极端主义左右,建立起的是一种连接朝廷的森严的社会伦理结构,这种结构在商周时期萌发,经过春秋战国的洗礼,在秦朝时最终形成。

儒家的理性和法家的权术,是这种伦理结构的两大支撑,而在支撑之中起到调和作用的是可以延续的科举制度。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途径,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不甚相关。

当然,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科举考试的核心是以中华文明为精髓的,这也使得中华文明在无数学子的生命中得到更深刻地滋养。

社会管理的延续和文化体制的延续,都在科举制度中,从远古中走来,又直奔未来而去。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能成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不间断的文明,并不是一种文化的侥幸,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中华文明为何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总结五点,一针见血

余秋雨所总结的这五点,可谓是一针见血。

时至今日,中华文明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们不仅能享受来自中华文明的滋养,而且更能在中华文明之中体察到自豪。

世界在瞬息万变,中华文明则永远不会凋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明之中,总有中国。

参考资料:《全球通史》、《文化苦旅》等。

(图网,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