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旧融合-虹口滨江

 娴中带甜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众规划与您的第081次相遇

/文 众规划 鹏

3589字,阅读约8分钟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北外滩作为与外滩、陆家嘴共同打造“黄金三角”核心商务区的战略高地,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重要的航运功能服务聚集区之一,其发展理念、建设水平和管理模式,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城市发展及全球城市建设的标杆。今天将带大家探索新旧融合-虹口滨江

-----------------------------------------------------

  01  

  案例概述  

项目背景

虹口滨江,也称北外滩。这里位于苏州河、黄浦江交汇之处,襟江带海。1843年,五口通商,上海开埠。海运是当时连接东西方交流主要的渠道,各国风物在北外滩汇集,中西文化在北外滩交融。北外滩因水而起,黄浦江流经此地,与苏州河水交汇,湍急的水流造就了北岸天然的水深条件,北外滩成了停靠远洋大船的首选地。20世纪初,北外滩沿岸码头林立,日邮公司码头、招商局中栈码头、顺泰码头、公和祥码头、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汇集于此,北外滩成为上海商贸旅最重要的黄金通道、中国航运的枢纽。二十世纪后期黄浦江进入转型发展期,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并将其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北外滩吹响了升级改造的号角。

图片

项目区位

北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处于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交汇处,与外滩、陆家嘴形成“黄金三角”。

图片

图片

项目规模

北外滩位于黄浦江核心段最北端,虹口区南部,河南北路、海宁路-周家嘴路、大连路、黄浦江-苏州河围合区域,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3平方公里。

图片

图片

功能定位

聚焦三大核心功能-商务办公、公共文化、商业服务,完善酒店、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配套功能。北外滩地区是黄浦江世界级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北外滩地区建设成为:与外滩和陆家嘴错位联动、居职相融、孵化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汇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发展要素的世界级会客厅最闪亮的一幅画卷;全球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型示范区。

图片

  02  

  发展历程  

1996年,全国首个国家级水运交易要素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北外滩成立。

1998年,北外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一门式”通关服务平台,提供“集中、便捷、经济、高效”的通关服务。在这个唯一的以航运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区域内,船公司、航运金融、交易经济、海事仲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船代、货代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002年,北外滩地区整体开发正式启动,它将成为黄浦江岸的又一亮点。同年,虹口区编制了《北外滩地区发展规划》和《北外滩城市形态设计综合方案》。

2003年,上海北外滩开发全面启动,将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它是老外滩的延伸。这里不是传统的区域开发,也不是简单的项目开发。

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图片

2017年底以来,虹口大力推进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提升“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品质和功能。全长3.4公里的滨江岸线全面贯通,开放绿地13.7万平方米,建成步道7.4公里,滨江空间的基础设施和可达性得到有效提升,市民的体验感更加舒适。

2020年,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名,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北外滩已基本建成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吸引了船公司尤其是世界大型班轮公司、船代货代企业、邮轮公司、海事法律商务会展等机构入驻。

  03  

  案例特征  

新旧融合,建设顶级中央活力区

中部核心商务区高强度、高密度开发,两侧提篮桥、虹口港历史片区形成低层高密度空间格局,构建新旧融合、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网络。

聚焦航运及金融核心功能,配置充足的商务空间和设施,依托轨交站点科学布局高强度开发街区,提供国际顶级商务办公需要的空间环境,北外滩地区规划建设总规模约840万平方米。

图片

借鉴国际商务区发展的经验,合理配置会展、教育、文化、商业、酒店、居住及生活服务等各类支撑配套功能,打造全时段的多元活力街区。提供适合国际创新人才的高品质生活及配套服务,完善地区级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注重提供高品质运动休闲、健康医疗、国际教育等设施。

图片

特质凸显,塑造魅力文化片区

凸显区域特质,形成四个独具魅力的文化片区---四川北路片区、虹口港片区、提篮桥片区、核心商务区。

四川北路片区打造为海派时尚文化区,加强新建建筑设计引导,系统改造四川北路、苏州河沿线公共空间,提升河滨大楼等历史建筑形象展示效果。

虹口港片区打造为滨水生态娱乐区,延续里弄空间特色,注入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集聚人气的魅力水岸。

核心商务区打造为高端品质集聚区,将历史建筑活化与开放空间相结合,形成人群聚集、国际交流的枢纽。

提篮桥片区打造为创新生活体验区,延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特色城市肌理,探索历史建筑再利用和功能转换的创新模式,增加灵活、多样、小型的公共空间,打造尺度宜人、韵味十足的历史街区。

图片

系统整合,提升道路交通网络

系统组织滨江两岸路网,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区域交通,促进陆家嘴-外滩-北外滩地区交通一体化。完善地区路网组织,增加道路网密度,恢复历史道路。

图片

推动轨交与公交站点一体化整合,公交站点与慢行网络一体化衔接。依托轨道交通密织公交网络,密布小站距公交站点,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图片

网络链接,完善公共空间系统

规划建设形式多样、便捷可达的公共空间体系。加强滨水空间与腹地的活动网络连接,以黄浦江、虹口港滨水空间为主脉,形成多条向腹地渗透的垂江通道。依托具有历史人文、特色业态的生活性街道、历史道路(街巷)、街坊内部通道,形成辐射全域的慢行活动网络,有效串联主要功能节点、开放空间,提供连续贯通、便捷可达、水绿交融的高品质慢行体验。

图片

扬子江码头段公共空间

图片

国客中心段公共空间

图片

置阳段公共空间

图片

多道合一步行空间

北外滩核心区内规划设置占地11个街坊、约50公顷的慢行优先区,并在轨交服务便捷的中央区域设置占地6个街坊、约22公顷的无车区。慢行优先区范围内倡导慢行优先,整体提升慢行活动品质;无车区范围内实现完全步行化,使人民可自由享受街道生活和公共空间,最大化激发地区活力,营造充满活力和乐趣的顶级商务之心。

图片

特色鲜明,强化标识性建筑布局

北外滩作为“一江一河”核心商务区段、黄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依托现状白玉兰广场与来福士广场两大制高点,进一步打造整体有序的天际轮廓线。未来将布局1480米高度的新地标建筑、1380米、1300米、10180~265米的高层建筑,形成摩天大楼群,与已建成的320米高的白玉兰广场和2263米高的来福士广场共同组成上海北外滩核心商务区。

图片

图片

  04  

  前后对比  

更新前

更新前,沿岸码头林立,是上海商贸旅最重要的黄金通道之一。

图片

更新后

更新后,打造“世界级会客厅”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图片

  05  

  案例小结  

复合多元功能

顺应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因地制宜、积极布局科技研发用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浓度。研究超高层建筑如何实现办公、酒店、居住等功能一体化,提升高端医疗、高端教育、高端养老等服务功能。以商办功能为主转化为工作、生活、休闲复合发展,同时强调以TOD为导向的集约发展模式和立体空间开发,为地区高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空间。

图片

强化空间特色

注重城市品质、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魅力塑造,为交流共享提供高品质空间,形成集聚配置全球资源、人文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俱佳的城市会客厅,实现地区的卓越发展。从千城一面到地域特色鲜明,通过自然与商务的融合,新旧空间的共生,形成具有强烈辨识度、可阅读的城市空间。推动各式理念交流碰撞,展现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打造地区和谐发展的格局。

图片

图片

传承历史文化

深度呈现近现代历史肌理与内涵,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与群落,以提篮桥、虹口港两个低层连绵区为主体,延续历史沉淀而成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肌理。

图片

虹口港历史文化片区

图片

提篮桥历史文化片区

创新数字场景

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先行先试智能化技术,创新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和机制,助力商务区智慧发展。在数字化方面努力探索,已初步建成数字北外滩元城架构,开展智慧物流、智慧景观灯光、无人化设施专项研究,深化场景应用。

图片

数字北外滩展示馆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