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树山:《太极拳谱》考辨

 tjboyue 2024-05-22 发布于四川

姚馥春、姜蓉樵合著《太极拳讲义》中首次公开了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与杨、武诸谱比较,确如书中所言:多出三分之一。西安赵幼斌先生认为杨武诸本是乾隆旧抄本的不完整抄件,是有道理的。因此,研究考证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就有特殊的意义了。

流源之考李师融先生认为乾本拳谱是陈耕耘之子陈延熙传许占鳌,许传汤士林,汤传姚姜。考其依据,是《太极拳讲义》中“太极拳流源”一章中:“王宗岳数传至河南蒋发、陈长兴,长兴传广平杨露禅、陈耕耘、李白魁……陈耕耘之子某以友谊资格传定州许占鳌……占鳌传汤士林……余与姚君馥春以友谊关系皆从汤君士林学”一段文字。笔者认为有误,理由如下:

1、《太极拳讲义》中“姚序”言:“许先生得广平陈姓,亦受自河南。”广平即今河北永年,为杨露禅故里,而陈延熙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姚姜二人说法不一,定然有误。

2、如果说乾本拳谱是陈长兴传下,杨露禅得了一部分,而陈氏家传完整的,这倒合乎情理。但是陈延熙能以“友谊资格”传许占鳌,当然不能不传儿子陈发科!然而,陈发科在北京传拳多年,并未传出此谱。而《太极拳讲义》是在陈发科到北京的前一年出版的,陈发科还有保密的必要吗?直至今日,陈家也没有拿出来。说明陈发科乃至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

3、陈式太极拳练法,与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差别很大,这不是什么秘密。杨武太极拳是按乾本拳谱所练,而陈式太极拳却多有与乾本拳谱不合之处,亦足以证明陈发科乃至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

4、陈长兴著《太极拳十大要论》,与《心意拳谱》、《九要论》、《少林炮捶秘诀》三者,只是字句略有不同,显然是同源的,而没有引用一句乾本拳谱的语句,足以说明陈式太极拳与心意拳及少林炮捶的亲缘关系,也说明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否则不可能一句不引用。

5、《太极拳讲义》中所载九十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相比,不论从名称到操作,均相去甚远,却与杨式太极拳相差无几,可见其亲缘之近,因此,不可能是陈延熙传下。

6、杨露禅从学于陈长兴后,又另有师承。《武当》1999年12期《杨式太极拳定型前曾得道门高人指点》一文,可做参考。不过,要说是“杨露禅从学于陈长兴后,又从一道人学艺,得道人传授道门太极拳及拳谱。”可能更近真实。这一点可以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得到证实。《武当》2001年1期《浅说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文可资参考。府内派有徒手十套技艺,其中小九天、先天拳、后天拳皆与《宋氏太极功流源支派论》所载相合,这些在陈式太极拳中是绝对没有的。这些足以证明杨露禅除师承陈长兴外,必然领有师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1、乾本拳谱出处不明,与杨谱一样,均非出自陈家沟,而应出自道门,陈家沟根本就不曾有过乾本拳谱。2、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姚姜所传太极拳均源自道门,至少是比陈式太极拳更近道门太极拳原貌的太极拳,而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心意拳、少林炮捶三者融合的产物,自有其特点,作为武术,无疑是优秀的。

图片

二、本来面目之辨乾本拳谱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且最完整的抄本,也是最接近本来面目、又确非本来面目的抄本,今将笔者整理、自认为可能是本来面目的面目录出,权作引玉的半块破砖吧!

太极拳谱张三丰著王宗岳注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膀松,然后空。束胁下气把裆撑 提顶吊裆,心中力量。谓因开劲两捶争 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五趾抓地上弯弓 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左右宜有虚实处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间断耳。意上寓下后天还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歌诀三:拿住丹田练内功 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哼哈二气妙无穷 能打哼哈二气。动分静合屈伸就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缓应急随理贯通 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与性惟一贯。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歌诀四:忽隐忽现进则长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加至道藏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手慢手快皆非似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力也。四两拨千运化良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歌诀五:极柔即刚极虚灵 极柔软,然后极刚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运若抽丝处处明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开展紧凑乃缜密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待机而动如猫行 先在心,后在身。松腹,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歌 诀六:倗捋挤按四方正,采捩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扌朋 、捋、挤、按、采、捩 、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扌朋 、捋 、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正也。采、捩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歌诀七: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妙,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以上是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文 高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