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选 | 中国古代建筑术语注释与翻译(2023)成果选

 零壹贰012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中国古代建筑术语注释与翻译

 ATTCAT 2023 成果选

天花 平闇 平棊 把頭絞項作 枓口跳 單斗只替 計心造 

偷心造 斗科 挑金斗科 溜金斗科 榫卯 榫 卯 窩鋪

* 版本:2024.05.21

* 带完整参考文献及插图的中英双语版,在AS网站发布https:///。如需引用,请参照AS网站提供的格式。

* 参考文献请见Zotero 共享图书馆https://www./groups/2267085/architecturasinica/library

* 因本研究涉及的建筑术语大部分来自古代文献,为符合历史原境的讨论,项目工作语言为繁体中文,及英文;故术语注释正文使用繁体中文。

* 术语的长篇研究性注释有待日后发表。

* 字面翻译仅为建议,始终存在有更好的翻译的可能。

* 建议在英文写作中,术语以拼音为主,辅以字面翻译以帮助读者建立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天花 tiānhuā 

En. decorated ceiling

https:///keyword/k000243

图片

故宮文淵閣碑亭(1775-1776)天花(攝影:賈亭立)

天花作為建築名詞指中國古代建築室內的頂棚做法,該術語在明清時期得到大量使用。

「天花」一詞含義豐富。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的漢譯佛經(例如鳩摩羅什 405, T 1509: 25.616b27-28; 瞿曇僧伽提婆 397, T 26: 1.727a-b),為字面意義的天花。作為建築室內頂棚的「天花」最早出現在南宋高似孫的雜考筆記《緯略》中 (高 1841, 5.3a),明清時期這一含義已廣泛見於各類文獻。明清時期作為建築構件的「天花」也常寫作「天花板(版)」(文 1621.1.4a; 方 1664.38.9a),大多數情況下二者是同義詞。 

天花是一類從官式建築到民居都普遍使用的頂棚做法,做法非常多樣。《工程做法》主要記載了官式建築的天花構件名稱,以及根據大木構件確定天花尺寸的方法(工部 1734, 1.9b)。天花以柵格承托木板,形式與平棊類似,但不同的是,天花的每格支撐一塊木板,因而這些木板可以預先製作,且易於替換。而且天花的格條掛於最下一層梁的側面,而平棊的格條則是放置與梁的上面。

《工程做法》記載了兩種外觀不同的天花:表面有方格井的天花稱為隔井天花或龍井天花;表面被紙和布等材料糊上而看不出內部構造的,稱為海墁天花或軟天花(王 1995, 52)。一個強調秩序,一個則更加自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室內感受。

除了《工程做法》規定的這兩種天花,實例中的天花更為豐富。如清關外「後金」時期遺存的沈陽故宮天花,其大政殿天花的分格並就非方形,而是根據其八角攢尖結構劃分為梯形方格(孔 2010)。民居中的天花普遍沒有彩畫,但形態更加多變。如中國南方民居中有覆斗天花和平頂天花等(石 2005, 59-62)。

(姚佩凡 白穎)

平闇 píng’àn

En. undecorated ceiling

https:///keyword/k000244

图片

平闇示意(建模、繪圖:姚佩凡)

平闇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頂棚做法。

「平闇」一詞主要用於宋代。該詞主要出現於《營造法式》,《思陵錄》中也有提及(周 1187, 173.15b)。根據《法式》,平闇與大木結構的關系與平棊一致:即不屬於承重結構,其背板由平棊枋支撐(李 2009, 5.4a)。平闇的背板由長條木板拼成,其下有方椽遮擋板縫(李 2009, 19.2a)。儘管《營造法式》中並未明確描述平闇背板下的支撐為方格狀,但根據梁思成認為使用了平闇的兩個案例:獨樂寺觀音閣與佛光寺東大殿,平闇與平棊一樣採用方格,且方格尺寸小於現有的平棊案例。對佛光寺東大殿的結構構造分析表明,平闇(以及平棊)在施工時很可能需與大木結構構件一起安裝,而非如後世的天花,在結構體系完成後再安裝。

與平棊不同的是,平闇並無花紋(李 2009, 8.1a),僅在背板和椽上以朱漆刷飾(李 2009, 14.8b)。從字義上看,「平」指平坦,「闇」通「暗」,不明亮的意思 (張 1985, 1495)。可能與其沒有彩畫,視覺效果上較為灰暗相關。

(姚佩凡 白穎 )

平棊 píngqí

lit. gridded ceiling

https:///keyword/k000245

图片

平棊示意(建模、繪圖:姚佩凡)

平棊是中国古代建築室內的頂棚做法。

「平棊」一詞最早出現於《營造法式》。按照《營造法式》的圖樣,平棊僅用於殿堂級別的建築。現代學者一般用它描述唐、遼、宋时期建築內部的頂棚。明清時有少量記載,且說法上出現了變化,稱為「平棋盤頂」。(午 1611-1644, 2.2a; 李 1795, 4.5b)

根據《營造法式》,平棊與大木結構關聯緊密:平棊位於明栿之上,由明栿上的平棊枋承托背板(李 1103, 5.3b)。平棊並無承托屋頂重量的作用。平棊的背板由多塊木板拼接而成 (李 1103 8.1b)。形象上,平棊的特點是被劃分為一系列方格,每一格子內通過「難子」進一步劃分,並在其中貼上各類紋樣的「花子」 ,其中「花子」以雕刻或彩畫裝飾。

從字義上看,「棊」通「棋」,既指代古代娛樂所用的「棋」(張 1985, 582),也有方格狀紋理的意思(劉 184-220, 4.9b)。說明平棊是一類具有方格狀的紋理的頂棚做法。明清文獻中「平棋盤頂」,也是具有類似外觀的頂棚。

( 姚佩凡 白穎 )

把頭絞項作 bǎtóu jiǎoxiàngzuò

lit. ba-head intertwined-neck structure

https:///keyword/k000261

图片

建模、繪圖:胡劍斌

把頭絞項作是一種用於柱頭的外簷枓栱。做法为,泥道栱與梁栿的前端在櫨枓枓口内十字搭交,梁頭呈耍頭樣式從櫨枓枓口伸出。泥道栱兩端置散枓,中心置齊心枓,枓上擱柱頭枋。

“把頭絞項作”作爲建築術語,僅見於《營造法式》卷十七。(Li 2009 17.1b; 17.9b 17.12a)學者認爲,“把”字為傳抄過程中字誤。把頭絞項作應為杷頭絞項作,是因使用杷頭栱而得名。(曹 1988, 54-57)四庫全書本及故宮本《營造法式》中“把頭絞項作”都寫作“杷頭絞項作”。(李 2009,17.1b;17.9b;17.12a)

“絞”是木構件十字搭交的意思。《營造法式》中用“絞頭在外”和“以尋杖絞角”分別描述普拍方和尋杖在轉角處搭交出頭的做法。因此也有學者將“絞”解釋為構件平面相交(潘和何 2005, 256)“項”本意為脖子後部,亦泛指脖子。《營造法式》卷五對“項”的注釋為“入枓口處”。(李 2009,5.11b)“作”的含義在宋代不止限於建築,而是涉及整個手工業領域。有學者認爲此處“作”為傳抄翻刻所致混淆。“杷頭絞項”應爲描述枓栱的結構、構造,寫作“杷頭絞項造”更爲合適。(张 2002, 37-41;梁 2001, 382;刘 1992, 446)

現存實例覲見於磚石塔如西安興教寺玄奘塔(669 陕西西安)、登封會善寺凈藏塔(746 河南登封)等。

( 胡劍斌 諸葛淨)

枓口跳 dǒukǒutiào

lit. block mouth step/projecting

https:///keyword/k000262

图片

建模、繪圖:胡劍斌

枓口跳是一種用於柱頭上的外簷枓栱,現今寫作作斗口跳。,梁栿的前端與泥道栱在櫨枓枓口内十字搭交,並作華栱頭從櫨枓枓口伸出,承托撩簷枋。泥道栱承托柱头枋。根據《營造法式》,枓口跳不稱爲鋪作。(李 2009,4.8b;4.9a)

“枓口”是枓的開口,此處特指櫨枓順跳方向的開口。“跳”是指枓栱的出跳,這裏便是指華栱頭的出跳。

枓口跳作爲建築術語,覲見於《營造法式》。現存枓口跳實物最符合《營造法式》記載者,可見平順天臺庵正殿(933山西平顺)柱頭枓栱。

( 胡劍斌 諸葛淨)

單枓隻替 dāndǒu zhītì

lit. single block and single timu

https:///keyword/k000263

图片

晉祠魚沼飛梁 (攝影:胡劍斌,2022)

單枓隻替是一種不出跳枓栱,現今寫作单斗只替(李 2009,19.9b;19.11a),指仅用一隻枓和一隻替木承托檩,將柱、梁、檁結合起來(潘和何 2005, 84)。單枓隻替作爲建築術語覲見於《營造法式》。實物可見太原晉祠魚沼飛梁。

(胡劍斌 諸葛淨)

計心造 jìxīnzào

https:///keyword/k000023

图片

獨樂寺觀音閣下檐柱頭鋪作中的計心造(攝影:王絲絹逸, 2023)

計心造是描述斗栱做法的建築術語,可簡稱為計心,指在華栱或昂頭上安放橫栱,即與華栱或昂垂直相交、平行於建築屋身方向的栱的做法。計心造在歷史文獻中僅見於《營造法式》(李誡 2009,4.5a,4.9b,17.2b,18.1a,30.6a等)。“計”作為動詞,有“計算,計數”的意思。“心”作為名詞,有“中心,中央”的意思。徐伯安曾提出可以用“全計心造”描述每跳上均安橫栱的斗栱做法,用“計心造”描述某一跳上安橫栱的做法(徐1985)。

(王絲絹逸 孫曉倩)

偷心造 tōuxīnzào

https:///keyword/k000024

图片

獨樂寺觀音閣下檐柱頭鋪作第一跳为偷心(攝影:王絲絹逸, 2023)

偷心造是描述斗栱做法的建築術語,可簡稱為偷心,指在華栱或昂頭上不安放橫栱,即不安放與華栱或昂垂直相交、平行於建築屋身方向的栱,華栱上直接再出跳或出昂的做法。偷心造在歷史文獻中僅見於《營造法式》(李 2009,4.2b,4.9b,17.12a,30.7a等)。“偷”作為動詞,有“取,減”的意思。“心”作為名詞,有“中心,中央”的意思。徐伯安曾提出可以用“全偷心造”描述每跳上均不安橫栱的斗栱做法,用“偷心造”描述某一跳上不安橫栱的做法(徐 1985)。

基於圖像和實例,建築斗栱的偷心和計心做法在時間上有變遷,在空間分佈上有差異。大體說來,整個歷史時期中,偷心和計心都並存,但唐代以偷心造更為典型(馮繼仁1995,陳彤2020),宋以後計心造逐漸普遍(馮繼仁1995,徐怡濤2005),明晚期後偷心造做法極為少見(梁思成1936,馮繼仁1995)。從地域上看,中原地區計心造普及時間早於南方。有學者認為,計心造的普及可能與《營造法式》的頒布和影響有關(徐怡濤 2005)。

(王絲絹逸 孫曉倩)

斗科 dǒukē

https:///keyword/k000247

图片

乾清宮外簷斗栱模型(建模:車凱,繪圖:張婧怡)

斗科涵義等同於斗栱。作為建築術語僅見於明清官刊文獻。(如,何 1615,5.9b) 。在用於命名某一具體類型或者具體位置的斗栱時,可簡稱為“科”,如平身科(工部1734,15.10b)。在當代對明清官式建築的研究中,梁思成最先將斗科稱為斗栱(梁 1981,21 ),這一用法被現代學者普遍沿用(如 Guo 2002,33)

(汪馨悅 賈亭立)

溜金斗科 liūjīn dǒukē

lit. flowing gold bracket set

https:///keyword/k000248

图片

社稷壇拜殿(1420)溜金斗科(攝影:白穎)

溜金斗科,是明清官式建築中的一種斗栱類型,可用作平身科、柱头科、角科 (工部 1734,28·16b)。“金”指金步或金桁,“溜”可理解為動詞,意為“溜達”(劉2010,48),或也可理解為“一系列”的意思(数字版漢語大辭典)。根據清工部《工程做法》(工部 1734,28·16b),溜金斗科指以斜向構件(秤桿)聯系簷桁和金桁的斗栱。秤桿在形式上類似於宋式斗栱中的昂,但其主要作用是將簷口與內部屋架結構穩固的連接,而不是傳遞屋面荷載。秤桿後尾嵌入花臺科大斗中,大斗置於花臺枋上。花臺枋是位於金桁之下柱間連接的枋,花臺科是金桁下連接秤桿和金桁的一組斗栱。現代學者用溜金斗栱統稱溜金斗栱和挑金斗栱(梁1981,108)。

(汪馨悅 賈亭立)

挑金斗科 tiāojīn dǒukē

lit. propping gold bracket set

https:///keyword/k000249

图片
图片

挑金斗科(模型:孟陽 繪圖:張婧怡)

挑金斗科,是明清官式建築中的一種斗栱類型,可用作平身科、柱头科、角科(工部1734,28·16b)。“挑”有揚起、舉起的意思(数字版漢語大辭典),“金”指金桁。根據清工部《工程做法》(工部1734,29·32a),挑金斗科指以斜向構件聯系簷桁和金桁的斗栱。秤桿在形式上類似於宋式斗栱中的昂,但其主要作用是將簷口與內部屋架結構穩固的連接,而不是傳遞屋面荷載。挑金斗科做法與溜金斗科相似,但有以下兩點區別:(1)秤桿後尾支撐花臺科,而不是被花臺科承托;(2)秤桿後尾與花臺科由伏蓮捎連接固定,而不是由花臺枋承托。現代學者多將挑金斗栱和溜金斗栱統稱為溜金斗栱(梁1981,108)。

(汪馨悅 賈亭立)

榫卯 sǔnmǎo

En. traditional (Chinese) joinery

图片

《營造法式》中的榫卯圖

榫卯是指木(或其他材料)器的傳統節點做法。一般的辭書將之定義為榫頭與卯口。但榫卯在技術上不僅指稱榫頭卯口的連接形式,還包括多種其他幾何關係咬合的狀態,泛指“中國傳統木構節點”。

榫卯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宋代,見於宋《吹劍錄外集》:“伊川(北宋理學家程頤)雲,枘鑿者,榫卯也”。將榫定義為枘,卯定義為鑿。其中枘、鑿為先秦至宋之間中表示榫卯凸凹構造的術語,枘為凸,鑿為凹。(《文子》:“猶持方枘而內圓鑿也”)宋以後直到當代,各類辭書或注釋都將榫卯解釋為凸出(雄、陽、盈)的榫頭與鑿空(雌、陰、虛)的卯口。(明楊明《髤飾錄》:“牝梁有竅故為陰道,牡梁有榫故為陽道”。清梁同書《頻羅庵遺集·卷十四·直語補證》 “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虛謂之筍,以虛受盈謂之卯”。現代《辭海》釋義榫卯為“木器中兩部分接合的地方,突出的部分叫'榫(筍)頭’,鑿空的部分叫'卯眼’”)

雖然在一般文獻中“榫卯”自宋代開始搭配使用,但在匠作及技術書籍中,“榫”“卯”二字已經早於宋代分別出現,且時代、地域不同(參見“榫”“卯”詞條),獨立(或與其他漢字搭配)表達節點中凸凹雙向的構造。(譬如宋《營造法式》木構部分不用榫字,以“卯”字表示凸,以“卯口”“卯眼”等表達凹。清《工程做法》不用卯字,以“榫”表達凸,以“入榫”“榫眼”“榫竅”表達凹。)民国,榫卯合稱才出現在木工技術書籍之中。

(劉妍 高攀玉)

榫 sǔn

En. wood joint; tenon; mortise

榫(筍、筍)與木構節點相關的用法,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含和外延。雖然在現代辭書中通常將之釋為榫卯中的凸出的部分,其在不同時代文獻中的含義還包括:(1)榫卯(傳統木構節點)的泛稱;(2)榫卯中的凸出的部分;(3)榫卯構件中的(凸凹)任意一方;(4)與口、眼、竅等字搭配,表達榫卯中的凹入的部分。

榫字與木構節點相關的用法,最早見於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 “方枘是筍也,圓鑿是孔也”。榫表示凸出的部分。榫字表示榫卯的早期文獻多見於中原地區(如:司馬貞《史記索隱》、李誡《營造法式》、丁度《集韻》)。

宋代起,“榫卯”一詞出現於文獻,將榫釋作枘(凸出),與卯(凹入)對應(宋《吹劍錄外集》“伊川(北宋理學家程頤)雲,枘鑿者,榫卯也”。)。但在現代以前一千多年的建築與技術文獻中,榫並不與卯搭配使用,其或单独表达凸出(如《营造法式》“出筍三寸”),或表达榫卯的泛指(如《闲情偶寄》“合筍”),或与“榫眼”“榫窍”等搭配表达凹入(如《园冶》“筍眼”)。如清《工程做法》以“榫”“出榫” “入榫”等描写榫卯构造,未使用卯字。

(劉妍 高攀玉)

卯 mǎo

En. wood joint; tenon; mortise

卯與木構節點相關的用法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含和外延。雖然在現代辭書中通常將之釋為榫卯中的卯口,其在不同時代文獻中的含義還包括:(1)榫卯(傳統木構節點)的泛稱;(2)榫卯中凸出的部分;(3)榫卯構件中的(凸凹)任意一方;(4)當與口、眼、竅等字搭配,表達榫卯中的凹入的部分。

卯字與榫卯相關的用法,最早見於南朝沈約《宋書》描寫謝公屐,以“露卯”表示凸出以“陰卯”表示凹入。卯字表示榫卯的早期文獻多見於江南地區,如《宋書》、《木經》)。在《營造法式》中,卯字表示榫卯構造中的凸出,搭配“卯口”“卯眼”表示凹入。

在明代以前,卯字是技術書籍中表達榫卯構造的術語(《營造法式》和《梓人遺製》)。清代之後,卯字在官方技術書籍中讓位於榫。清代官方建築法規中均不含卯字,轉以榫及搭配“榫眼”“榫竅”等表達榫卯及其凸凹雙向的構造。

在當代辭書中一般將卯釋為榫卯中的凹入的部分(《辭海》《新華字典》)。

(劉妍 高攀玉)

窩鋪 wōpù

En. guard house

https:///keyword/k000246

图片

西安城墻上的窩鋪

( taken c. 1908 by Baptist missionary John Shields, scanned by Charlesdrakew, common field, Wikipedia,修改:米嵐)

從字義上看,“窩”指人的安身處(漢語大詞典2.0電子版2002)。“鋪”本有臥具之意;其與軍事治安關聯,並指“衛士警戒之所”,則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董 2002).

窩鋪作為建築術語,通常指供士兵宿歇(郭和王1602,39.23b)和儲備(朱和耿 1522-1566,1.26a)的簡易軍事設施,多建造在城墻上(劉1576,6.50b),也見於河堤(徐1522-1566,2.5a)、野營地(茅1621,94.19b)等需要臨時駐扎的區域。  

“窩鋪”一詞最早出現於元代,用於軍事語境,指士兵居所(佚名1271-1368,4a-b)。明清文獻中,窩鋪在軍事上的使用場景大致可分為三類:(1)戰爭防禦, 以城墻上的居多(鄧 1522-1607,12.53a);(2)搶險救災, 常見於河邊(陳1736-1796,4.14b);(3)安保警戒,可見於教場大門(李1831,19.19a)、城市街巷(李和戴 1772,6.38b)等處。其中,城墻上與戰爭防禦相關的窩鋪出現頻次最高,最具代表性,這類窩鋪又有“警鋪”(錢和張1627-1644,2.1b-2a)、“卡房”(張和董1796-1820,10.2a)等其他稱呼,或可簡稱“鋪”(陳1736-1796,5.1b)。根據文獻記載和西安城墻卡房舊照(陝西西安,建於1774年,現已改建),城墻上的窩鋪間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座(李1368,30a),一般建於馬面上(茅1621,110.18b),垛口墻以內(趙和李1831,11.1a)。窩鋪多為單層磚木結構(石1573-1620,32b)。主體是供士兵居住和存備軍器的房間,可稱作“鋪房”,鋪房周圍可設置生活防禦相關的附屬設施(嵇和陸1899,92.11a)。除了應用於軍事場景,“窩鋪”一詞也少量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指代簡易、臨時的小型房屋(吳1592,6.6b;杜和英1855,27.4b)。

(米嵐 賈亭立)

ATTCAT project 总编辑(按姓氏首字母)

Campbell, Aurelia 金田 |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Miller, Tracy 梅晨曦 |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Zhuge Jing 诸葛净 |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Zuo Lala 左拉拉 | NYU Shanghai 上海纽约大学

Architectura Sinica/ATTCAT 技术支持

Benda, Yuh-fen 许玉棻 |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支持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图书馆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Library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of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Wooden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China

范德堡大学艺术史系,范德堡大学图书馆

History of Art, Vanderbilt University

Vanderbilt University Library

上海纽约大学 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

DHL NYU Shanghai 

 图片

亦史亦论亦东南

微信:seu_arch_iaht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微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