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赚5200亿!不碰金融,不搞房地产的山东首富,拿下俩世界第一

 黄二勇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又一超级民企准备造车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巨头纷纷入局,如今连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也要来横插一脚了。

魏桥创业的掌舵者张波更是表示:“要用3-5年实现50万辆年产能和千亿产值。”

张波是谁,为何敢如此放话?

如果你了解了魏桥创业集团,也许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作为山东省内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魏桥集团是世界500强,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

2023年,魏桥创业集团的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5000亿大关,规模超过了知名度更高的海尔。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张波的父亲,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

图片

张士平出身贫苦,只有初中学历,却一路过关斩将,靠着纺织、铝业两个“夕阳产业”做到了650亿身家,成为山东首富,被誉为“世界棉王”“世界铝王”。

2016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中,他超越马云位居第三。

张士平的经历十分传奇,可他却十分低调神秘,直到他去世,人们才对他有所了解。

图片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邹平县的魏桥村,因为贫穷,小时候张士平经常饿肚子。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士平读完初中就进入了一家油棉小厂扛棉花。这份工作很辛苦,100多斤的棉花包,张士平一天就要扛几十包。

但张士平不怕苦不怕累,这一干就是17年,大家对他公认的评价是“能吃苦,太勤劳”,也因此这份工作不仅磨练了他的心性,也给他带来了好运。

1981年,张士平成为了邹平县第五油棉厂的厂长。

这一年,张士平35岁,正是他事业起飞的开端。

图片

然而,油棉厂的状况却很糟糕,厂子内部设备凌乱,连窗户玻璃都没有好的,更大的问题是,油棉厂只做简单的“收、加工、卖”的生意,旺季忙。

但是一到淡季,就基本上没生意了,所以厂子也一直都是亏损的。

对于从来都不认输的张士平来说,却是一次极好的挑战机会,他立志要把厂子做起来,而且要做好。

张士平把以往的积蓄拿出来,又动员员工一起筹了钱购买了榨油机设备,将生产拓展到了大豆、花生、棉籽的油料加工。

厂子活络了,生产提升了,工人的积极性也要跟上。

张士平制定了许多工厂制度,最首要的就是要按时上下班,不然就扣钱,并且开始推行按件计算工资,多劳多得。

但很多工人早已习惯了懒散的工作态度,有些甚至因为不满张士平的严苛纪律开始罢工。

不过,张士平并不惯着他们,即使被误解,也要坚决实行铁腕手段进行治理。

他以身作则,每天六点半准时出现在工位上,有工人嫌弃工作不轻松。

他直接放话“能干就干,不干就走人”,底下分厂浪费资源,他一次性就开除了20人。

为了多揽到生意,张士平一改往日等待别人上门采购的习惯,主动出去进行推销。

图片

在一系列的大胆改革之下,工厂的生产效益得到飞速提升。

不到3年,张士平就把当初亏损的小小厂子变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

1984年,第五棉油厂实现利润400万元,是当年全国供销工业的第一名。

这一年,张瑞敏刚刚成为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他与张士平一样,用“铁腕”手段,迅速带领冰箱厂走向正轨。

因为成绩突出,1985年,张士平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并且到北京接受了嘉奖,这成为了张士平一生中最为骄傲的事情。

然而很快,行业不景气,棉花产能过剩,根本卖不出去。张士平上门推销,也常常遭遇闭门羹。

怎么办?张士平想,如果没有人收购那就不如自己消化,自己搞纺织。

说干就干,没有资金,张士平就想办法号召员工入股,自己拿出全部家当筹到了89万元资金,买了52台织机。

图片

一年后,毛巾厂建立,果然不到一年就赚了25万元。

不久后,他又筹了1000多万元建设了1.6万纱锭的纺纱厂。

同时他抓住机遇,成立了魏桥创业集团,等待张士平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商业帝国。

图片

对于张士平来说,遇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并力争将事情做到最好,是他做事的理念。

所以当魏桥纺织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被限电困扰时,他的第一想法是——自建电厂。

不过那时还没有私人建电厂的先例,当时电网的领导找到张士平说,如果坚持自己建电厂,那么以后将不会再给魏桥供电。

但张士平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办手续,取得审批,终于在1999年建立起了电厂。

一年后,魏桥自备电厂建成投产,以7.8万千瓦/时机组开始发电,并创造了热电联产模式。

图片

这不仅解决了自家的用电需求,还将成本做到比国家电网还要低三分之一。

随之,魏桥纺织的规模越扩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2001年,中国加入WTO,张士平又趁机将市场扩大到全球。

2005年,魏桥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当然,随着电厂的发展,电又过剩了,用不完根本用不完。但这对于有着商业头脑的张士平来说,根本不是事。

张士平很快便决定进军电解铝行业。

张士平发现,在电解铝行业,电力成本高达45%,如果自己来做,那么一定能够在竞争中打败对手。

2001年,张士平成立中国宏桥,主攻电解铝。随后,第一条25万吨电解铝生产线投入生产。

图片

凭借低成本优势,中国宏桥得到迅速发展。

得益于多年积累的经验,2005年,张士平又开始布局氧化铝项目。

为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一鱼多吃”,张士平逐步进入高精铝板带箔、新材料领域,以及采矿领域,他这套组合拳被商界誉为“魏桥模式”。

张士平在不被看好的红海市场里一路过关斩将,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铝产业王国。

2011年,中国宏桥在香港挂牌上市,张士平家族也以300亿财富成为“山东首富”。

2014年,中国宏桥超过巨头俄铝公司,成为了世界上产量第一的铝制造商。

图片

在极其糟糕的环境下,做成非同一般的成就,张士平成功的秘诀也被很多人好奇,但张士平却说:

“尊重市场、控制成本、提高品质,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秘密。”

图片

别人眼中的夕阳产业,却被张士平抒写成就了商业上的神话,很多人建议他闯一闯房地产、互联网,但张士平全都拒绝了。

他公开表示:“我10年前就下了决心,绝不进入地产和期货。”

在张士平的观念里,做生意就是要“实实在在”,绝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

“行情好,多挣点儿;行情差,少挣点儿。”

聪明人知道做什么,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不做什么。

图片

2017年胡润排行榜中,张士平再次以650亿元的身家蝉联山东首富。

虽然坐拥千亿资产,但这位老企业家却极其“抠门”。

他生活简朴,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桌子,一个铁皮柜,办公桌上放的零食只是两根绿萝卜和一盘炒花生。

他物质要求极低,一部200元的老人机他能用很长时间,平时下了班喜欢回家吃妻子做的饭,尤其是玉米窝窝头。

有一次,记者和他一起吃饭,他不小心将送到嘴边的饭菜掉在了桌子上。

他直接没有思考,用手捡起来就吃了,然后豪爽地端起酒杯对记者说:“来,干杯!”

身为大老板,他连一名秘书都没有,平时出差只要感觉没必要,一个人拎上包就走。

他说:“只要我自己拎得动行李,我就不用别人。等我拎不动了,也就是该休息了。”

他对自己要求极严,早晨4点准时起床,早晨6点半准时出现在早会的大厅里。

但这么“抠门”的张士平,对自己的员工“宠”起来却非常壕。

魏桥共有16万员工,有15万人是农民,他向员工们承诺:“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

图片

为了解决员工们的住房问题,张士平花了200亿修了760万平米的自建房。

为了保证全家人都能住,每一个房子的面积至少不低于90平方米,并以半价的价格卖给员工,如果离职,交回房子后,房款全数退回。

除了盖房子,还配套了多所幼儿园和学校,员工的孩子都可以在集团接受教育。

为了保证员工们的积极性,张士平在6年内给员工涨了17次工资,累计金额超2亿元。

他还在公司内设意见箱,方便员工及时提出一些意见和问题,他说:

“很多对我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到员工个人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须管。”

曾有人问他,会不会放弃利润微薄的纺织行业?他坚定地回答说不会,因为他放心不下那么多员工。

在员工眼里,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大家长。在张士平眼里,这些员工就像他的孩子,需要他的庇护。

2018年,72岁的张士平主动退居幕后,将魏桥创业集团交给了独子张波。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溘然长逝,这位倔强的“苦行僧”一生与命运抗争,鲜有败绩。

图片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魏桥集团十几万人的饭碗也交到了张波手里,对他来说,压力大到怀疑人生。

2017年,国内环保风暴来临,拥有大量自备火电厂的魏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魏桥宣布关停268万吨产能,为此损失了31.66亿元。

同年11月,魏桥又被环保部点名批评。

除此之外,魏桥还面临着主业滑坡、资本市场冲击以及企业增长难题。

为了应对危机,魏桥创业把近400万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迁往了水电资源丰富的云南。

随后,张波又瞄准了造车,但魏桥进军造车能行吗?

张波最大的底气恐怕就在于魏桥的“汽车轻量化布局”了。

近年来,使用铝合金在汽车领域代替钢材,以实现汽车轻量化并达到节能化、环保化效果的趋势日趋明显。

预计到2025年,国内车用铝合金市场空间超过1300亿,而这正是魏桥的老本行。

2021年10月,魏桥汽车轻量化项目首台全铝车身下线并批量化生产,突破了10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图片

2023年1月,魏桥旗下的山东宏灿大型一体化压铸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出全国第一条“铝水-压铸-汽车制造-回收再用”的全新示范产业链。

9月,魏桥集团向上海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美元,用于极石汽车产品的生产开发,很快,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极石01就首发上市。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越发惨烈,眼下已经进入淘汰赛,对于魏桥来说,未来挑战极大。

不过,对于54岁的张波来说,还有时间。

图片

参考资料:

正和岛:他扛了17年麻袋,创办2家“世界第一”企业,堪称中国版稻盛和夫

市界:别了,苦行僧张士平

砺石商业评论:逝去的张士平和他的魏桥传奇

市值观察:240亿资产大腾挪,山东首富家族又有新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