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天道资本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撰    王跃辉  注

2.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故天有五贼

的金文字形象是7f60db4c09b7b33bdebb8680e281e4b,由古、组成;古由“口”和“十”组成;口,指口传;十表示极多;古是先人很多代相传的久远时代,强调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先人的一代一代的正常死亡;攴(pū)金文象表示以手持杖或武器的形象,它往往与动作、行为或执行有关,暗示了某种动作或力量的施加。基于字形的一种想象性解读,故,是指持杖或武器结束生命,是一种非自然的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故,有死亡、结束的意思。死亡是由持杖或武器敲击的缘故、原因;故,也有缘故、原因的意思。故,还有因此,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的意思。

“古”就有死亡、结束的意思;当“古”和“攴(pū)”结合成“故”字时,其意义扩展和深化为:

死亡、结束;

缘故、原因;

因此、所以。

由此可见,造字的古人智慧非凡。

 

天的甲骨文字形象是9b1354c4ade50be6141653db585a665,象正面站着的人形,头部使用方框突出人的头部,头顶的上方;天,表示人头顶上方的天空和天体、星球。

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天空视为神秘而崇高的存在,认为天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各种天体运行的空间。因此,天字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天空,还蕴含着人们对宇宙、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的金文字形caa11a319c8dc3ce1d8ad71b1516969,象手持一块肉,在商、周时期肉是最重要的食品和物资;有,是持肉,就是持有财富,掌握权利,掌握权利的象征。

五贼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就是 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 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这是清·刘一明对五贼的注解,感觉这种注解存在问题,唐、宋以来,注解《阴符经》的大家都没有见过甲骨文,黄帝时期五行学说可能还没有出现,所以用五行注解五贼好象不对。

 “五行概念始于《尚书》,单纯地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材料;后经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发展演变,在相生相克思维的基础上,又附之于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模型。”(百度百科)

如果把五贼当作五行,见之者昌,就可以理解为把看见五贼的人把五贼转而为五宝就会昌盛、发财。

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只是有萌芽,由此推断黄帝时期五行学说可能还没有出现。

在甲骨文中,“五”的字形构造富有深意。

五的甲骨文字形是5e6a74682925401ebb65666efcb479a,“五”的甲骨文字形由上下两横和中间的一个交叉符号“乂”组成。这两横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的叉号“乂”(拼音:yì)象剪刀形,代表了修剪植物收割谷无的动作。

《尔雅· 释诂下》:乂,治也。

上面一横,下面一横,中间叉号“乂”结合成“五”字时,其意义扩展和深化为:修剪治理天下、地上、天地之间,五成了治理天下的意思。

古代农业社会中,收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的甲骨文字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当时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数字,但是它承载着造字者的智慧和观念,也显示出他们的领导地位以及古人对于整个宇宙和社会秩序的治理观念。

五就是在天地之间收割、治理的意思。

贼的金文字形是c9e6a591de7263954da69bb8de4bf3f,左边是刀,右边是戈中间是贝,贝为财,这个字形形象地描绘了用刀和戈等武器环绕着财富(贝),象征着用武力抢劫财物的行为。

随着语言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贼”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和演变。最初,它主要指那些使用武力抢劫财物的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强盗或劫匪。后来,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大,也包括了那些偷偷窃取他人财物的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偷。

五贼的意思就是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

 

故此,

天有五贼的意思是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也就是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

天地之间万物、人,就是天子也没有办法逃脱生与死,就像秦始皇贵为天子也不可能不出生,也不可能长生不老;这是天地之间万物、人生死由天不由己的宿命。

一切都是天意啊!

中国古代人把天当作神,天能决定人类的命运,天命说早在殷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甲骨、铭文中发现有“受命于天”就说明早在殷周时期,天命观就已经在人们的头脑里扎根了;这样看来,人生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受命于天”都是命中注定。

 

见之者昌

见的甲骨文字形278dc001e0b562e9776f3c1d016ec50,一个人形特别突出了目,就是眼睛,这个字形生动地描绘了人通过眼睛来观察、感知外界事物的情景,见的意思是看见。甲骨文的“见”字不仅表示视觉上的看见,还可以引申为感知、了解、知道等含义。

之的甲骨文字形是666ff2f31abaf0239e1bf7c9bff3596,之的甲骨文字形由两部分组成:上面部分通常被解释为脚或脚趾的形状,代表行走的动作;下面的一横则象征着地面或行走的路径。之的本义是往、到……地方去。

这里,之是指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也就是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和命运。

见之,就是感知、了解、知道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也就是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和命运。

者的金文字形是7c0effc8df932d7431cbbd0fe1cff70,上面字形是木柴、火星,下面曰是说,意思是燃烧篝火,聚众漫谈;这种场景代表了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者,代表人或事物,这里是代感知、了解、知道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也就是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和命运的人。

昌的金文字形有这样4059234095641ecd5470b99e26e6e08,曰是说,上下两个曰,意思是不停的反复说;昌的本义是倡导、倡议,是反复说服他人大力推行某项主张。昌,有宣传的意思。

从昌的含义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知道,要积极倡导、推广某种思想、主张或行动的人或行为,往往需要反复地、耐心地与他人沟通和说服,以达到推广和实行的目的。

在古代社会中,什么重要的主张值得这样重视呢?就是天地之间万物、人都是天生、天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必须听天由命的生活,人万物的一切都在天、天道的掌控之中。这样的主张在古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虽然现代社会对于这些观念有了更为科学和理性的认识,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

见之者昌的意思就是就是看到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的人,反复说服他人大力推行这项主张,这项主张也就是现在说的天命观、天道观。

 

 

五贼在心

五贼的意思是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

在的金文字形有这样6f6325787ee293e76b564359dff2a2f,像支撑房屋屋顶的的十字支架立在土地的地面;在,存于某处的意思。

心的金文字形a810972cfca71e91843dc2837029a86,象心脏的形状,中间一点是血液;古人认为,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思维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说做“心”。

五贼在心,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权,天地之间人、万物财富的收割权,天地之间人、万物的生杀大权放在心中。

也可以说,

是把天有五贼这种天命观、天道观放在心中。

 

施行于天

施的甲骨文字形e21e33680ca5f02f3a9f623c8f5a3ee,右边是手举飘动的旗帜,左边是蜿蜒游动蛇,意思像是竖起飘动的旗帜,吹起号角,人们象蜿蜒游动的蛇一样,成群结队的聚集到旗下等待施与、给予食品的场景;竖起飘动的旗帜施与、给予人们食品后来就成了分配施予的习俗,就像以前农作物收割后农民分粮食的时候,依然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施,施与、给予、施行的意思。

在古代,特别是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成是农民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当农作物收割完毕后,农民们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习俗来分配粮食。在分配过程中,竖起飘动的旗帜来标识分配的中心,起到聚集人们、引导秩序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传统,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的分配,还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慈善、募捐、义卖、救济灾民等。在这些场合中,竖起飘动的旗帜往往象征着施与者的慷慨和仁慈,也象征着接受者的感恩和尊重。

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类似的习俗。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们仍然会在收获季节后按照传统的方式分配粮食;在一些慈善机构或者社区组织中,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来分发救济物品或者进行公益捐赠。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也传承了古老文化的精髓。

的甲骨文字形是62dda11d458511b7ccc7afc4460f32d,象道路的十字路口,这个字形很直观地反映了“行”字的原始意义,即行走、行进或运行等概念。

于的甲骨文字形17232493830eaa8e7d0011e895d7c31,“尽管“于”的本义有多种说法,但是在卜辞和经传中,“于”都是作为介词来使用的。胡光炜《甲骨文例》:“卜辞用于有三例,一以示地,二以示时,三以示人”,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卜辞用于与经传于字用义皆以示所在”。”(百度百科)

具体来说,“于”作为介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起到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对象等的作用。在卜辞中,它可以用来表示地点、时间或人物,这些用法都体现了“于”作为介词的基本功能。

例如,

当“于”用来表示地点时,它通常具有“在”、“到”等意义,可以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具体地点。

当“于”用来表示时间时,它同样具有“在”、“到”等意义,可以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范围。

而当“于”用来表示人物时,它则通常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受益者。

总之,“于”作为介词在卜辞和经传中的广泛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天的甲骨文字形象是9b1354c4ade50be6141653db585a665,象正面站着的人形,头部使用方框突出人的头部,头顶的上方;天,表示人头顶上方的天空和天体、星球。

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天空视为神秘而崇高的存在,认为天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各种天体运行的空间。因此,天字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天空,还蕴含着人们对宇宙、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施行于天,是人们反过来对天施行生、杀、治理、播种和收割。因为“天有五贼”,施行于天,也就是对天地、万物、人施行生、杀、治理、播种和收割。

施行于天,也就是对天地、万物、人施行反收割。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就是说,如果把天掌握着天地之间万物人的生杀放在心中,施行于天,就是人们反过来对天施行生和杀,可是,人能跳出天的手掌心吗?如果跳不出,施行于天,也可以理解为把天命观施行于天下,施行于天下人,施行于天下万物。

 

生、杀,收割与反收割就像矛盾一样无处不在,好比世界金融、证券市场,依照收割与反收割的思想可以发现交易所、政府、机构、个人,所有的参与者心中都有一个算盘,都在算着自己、算着别人,算着利益、算着人心;但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这个算就是在算播种,算收割,算生杀;然而,长期的赢家都是有眼光,德行高尚,懂得播种与收割,生杀在心的人,更是懂得反收割的人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这句富有深意的谚语句传达了一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理解,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敬畏和积极的心态。

 

《阴符经》的作者黄帝认为,倡导宣传天道掌握着天地之间人、万物的治理、生杀、收割大权的思想,仅仅用围炉夜话,篝火畅谈式的宣传还是范围太小,要向天下推广,那用什么方法才能扩大宣传,广泛推广呢?下面,我们接着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