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东桥话52:古代索桥的现代版——应力带桥

 唐继舜 2024-05-22 发布于四川
对桥梁工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的(藤、绳、竹、铁)索桥呈明显挠曲的外观,桥面就直接铺设在索上。这样的桥极易晃荡,行人不便,更遑论行车了。能否采用现代材料和工程科技,重塑类似古代索桥样式的现代索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桥梁,就是本文讨论的应力带桥/张力带桥/悬带桥。
图片

名称、起源与发展

图片
先讨论这类桥梁的不同名称。
在英文中,把这类桥梁称为Stressed ribbon bridge;按字面简译,就是应力带桥,意指对呈带状的桥梁结构施加了力(包括承重索的张力和对混凝土桥面板的预应力)。在德文中,把这类桥梁称为Spannbandbrücke(这是德国著名土木工程师乌尔里希·芬斯特瓦尔德早年创造的术语),按字面简译,就是张力带桥,意指把带状桥面板置于张紧的承重索上,桥面呈略微下垂态。在我国,湖南淘金大桥(见后)的设计师当年给自己设计的桥梁取名为“悬带桥”,大概意指带状结构呈悬索状。比较而言,英文及德文名称关注带状结构的受力,中文名称关注带状结构的外观。本文对这类桥梁的不同称呼不作区分。
再介绍这类桥梁的起源与发展。
无需多言,应力带桥的概念非常古老,就是来源于古代索桥。古代中国人不仅最早开始建造索桥,也知道需要尽量把索绷紧(参见:亚东桥话44:关于桥头堡的那点事(中))。今天,这样的古桥,如我国的大渡河铁索桥、秘鲁的印加草绳桥等,仍在服务于社会。
1960年,芬斯特瓦尔德提交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的设计方案(图1)。他建议采用一条长1200m、厚30cm的预应力混凝土张力带结构。张力带由两个中心距408m的巨大桥墩支撑,桥墩两侧各有100m长的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中间自由悬挂的带长超过200m,下垂1.45m,可满足90km/h的交通速度。可以想象,即便是今天,估计也难以采纳这种大胆超前的设计方案。

图片

图1 芬斯特瓦尔德提出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方案 

1964 年,在瑞士的一座水泥厂内,采用张力带结构建造了一座跨度216 m传送带桥。到了第二年,雷内·沃尔特(René Walther)教授在瑞士施维茨州的福赖恩巴赫建成伯奇韦德(Birchweid)人行桥(图2)。该桥跨径40m,桥宽2.8m,垂度约0.4m,6股预应力筋/索布置在平均厚度只有15cm的桥面板内。它不仅是一座小巧精致的桥梁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人行张拉带桥。

图片

图2 瑞士伯奇韦德人行桥 

凑巧的是,世界上第一座公路应力带桥,也是1965年建成的。这就是乌拉圭的莱昂内尔·维埃拉(Leonel Viera)桥(图3)。这是一座150m长的双车道公路桥,主跨90m,两边跨均为30m,桥宽10m,由建筑商莱昂内尔·维埃拉设计施工。这座桥开创了采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应力带桥的典型施工顺序:先架设承重索,再放置桥面板,然后在桥面板上加载沙袋,随之浇筑桥面板之间的缝隙混凝土;最后卸除沙袋,借此对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2005年,在原桥旁边又建了一座外观相同的桥。

图片

图3 乌拉圭的莱昂内尔·维埃拉桥 

图4 给出了应力带桥建造数量的不完全统计。可见,从1965年之后的30年内,世界上零星地建造了大约20座桥。千禧年前后出现过一个小高潮,近20年内建造数量明显增多。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座桥,主要分布在德国、瑞士、日本、美国、捷克等国。

图片

图4 应力带桥建造数量不完全统计

下表给出了按照跨度排名的世界十大应力带桥。

图片

不同年代建造的几座有特色的应力带桥见图5。图5a为德国弗莱堡的一座三跨人行桥,分跨25.50 30 30.45m,桥宽4m,建成于1970年,是德国的第一座张力带桥。图5b为1989年建成的西班牙阿尔马桑的一座人行桥。桥长173m,宽3.25m,混凝土板厚25 cm;分跨15 4×35 18m,布置有5个双V形桥墩。图5c为美国加州的萨克拉门托河步道桥(Sacramento River Trail Bridge);该桥跨径127.4m。宽3.96m,1990年建成,是多数人行应力带桥采用的经典样式。由于无需设置桥墩,这类应力带桥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或影响最小。图5d为2001年竣工的英国肯特信使千禧桥(Kent Messenger Millennium Bridge)。桥长101.5m,由两条(河跨49.5m 边跨37.5m)呈25度夹角的、厚29cm的混凝土应力带组成,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平面上呈折线状的应力带桥。

图片

图5 几座应力带桥

图片

结构特点

图片
一般而言,应力带桥是指由悬链线形状的带状桥面板形成的张力结构。它类似于传统索桥。索的两端需锚固在两岸,桥面板重量及交通荷载由悬索(通常为钢绞线)承担。但与传统索桥不同的是:为避免挠曲过大,悬索需要有合理张力;对混凝土桥面板,为增加结构刚度,需要对桥面板施加预应力。
应力带桥所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与钢绞线。如图6所示,混凝土用于制作桥面板,通常采用分段预制,截面形式主要与钢绞线的布置有关。钢绞线通常分为承重筋/索和预应力筋,也可将两者合二为一(布置在钢管中并注浆防护);钢绞线通常布置在板内,但也可布置在板外。承重筋/索在施工阶段用于支承预制混凝土板带,预应力筋用于给混凝土板带施加预应力。板内钢绞线由后浇混凝土防护或通过管道灌浆防护,板外钢绞线则由钢护套防护。图7所示为英国肯特信使千禧桥的截面布置示意,其混凝土板带是由充当底模的预制板及后浇混凝土组合而成的。

图片

图6 应力带桥截面示意

图片

图7 板带截面布置示意

个别应力带桥采用了钢板带与木桥面板或混凝土桥面板组合的形式。2013年建成的德国蒂申罗伊特市的马克斯·格莱斯纳人行桥(Max-Gleißner-Brücke,图8),桥长85m,分跨2×37.5m,桥宽3.5m。两条高强度钢带的宽厚尺寸均为500×25mm,借助支架焊接成条,并锚固于两岸桥台。

图片

图8 德国马克斯·格莱斯纳桥 

应力带桥可以是单跨或多跨。多跨结构可让桥面曲线平缓,减少下垂及桥面板中的弯曲应力。中间桥墩的形式多样,如直立或倾斜桥墩,V形或X形桥墩。无论采用哪种桥墩,对采用钢绞线的桥,需要在墩顶设置鞍座;对采用钢板带的桥,需要构造出一个上凸的弧线支撑(图8)。
对多跨结构,也可采用拱结构支承的应力带桥(拱结构充当鞍座),其也可以看成是拱与应力带的组合。当条件允许时,通过受压撑杆把应力带端部与拱座连接起来,还可形成自锚式的应力带桥。2000年德国建成的博斯特尔桥(Börstel-Brücke,桥长96m,桥宽3.5m,拱跨~35m)、2007年捷克建成的横跨 D35 高速公路的一座人行天桥(桥长83m,桥宽4m,拱跨64m,自锚式)、2012年美国建成的菲利斯·J·蒂利纪念桥(Phyllis J. Tilley Memorial Bridge)等,就是采用拱 带的形式。蒂利桥全长112.17m,拱跨49.5m,桥宽3.7m;采用钢拱与应力带(钢板带 预制混凝土板)组合结构,构造出了轮廓优美、环境协调的桥梁景观(图9)。 

图片

图9 美国菲利斯·J·蒂利纪念桥 

应力带桥的静力分析与施工过程相关。施工过程中结构为完全柔性的索,承受桥面板重量及温度作用;使用过程中结构为施加了预应力的板带,其既承受纵向压力也承受弯矩作用(图10)。分析可知,板在各支承处的荷载弯矩以及温度弯矩很大,需要通过构造措施减小这里的弯矩,典型的做法是在桥台或支墩处增设挑臂(图10)。另外,为保证应力带桥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需严格考察人群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和稳定性能,必要时可增设阻尼装置。

图片

图10  应力带桥的静力分析

常规应力带桥的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施工桥台,锚定桥台至基岩;(2)在两桥台间安装承重筋/索,并(分次)张拉;(3)将预制混凝土板件悬挂在承重筋上,然后沿着索长方向滑到既定位置;(4)通过搭接钢筋和现浇混凝土使桥面板形成连续带状结构;(5)张拉板中的预应力筋;(6)安装其他附属设施。不同的构造,施工步骤可能有所不同。图11给出了两座桥梁在第(3)步时的施工情景。

图片

图11  应力带桥的施工

应力带桥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1)用料较省;(2)可借助承重筋/索施工,无需落地支架;(3)可省略伸缩缝和支座,维护工作量很小;(4)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小;(5)需在两岸设置地锚,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6)需要注重结构的整体刚度、动力和稳定性能以及力筋防锈。
图片

公路应力带桥的尝试

图片
若想建造通行顺畅的公路应力带桥,那就得在应力带上设置竖向支撑并布置水平的行车道梁。1974年在哥斯达黎加建成的、由林同炎先生设计的拉斐尔·伊格莱西亚斯桥(Puente Rafael Iglesias,也叫科罗拉多河桥,图12),是世界上第一座此类桥梁。这是一座混凝土桥,桥长204 m,宽8.50 m,桥面分跨15 25 124 25 15 m。在124m长的区段内,两端8m长范围内布置鞍座,中间108m长范围内布置应力带,其上布置4个支撑车道梁的排架。承重索有4组 28 束,每束由 34根Φ7钢丝组成。主要的施工步骤见图13。

图片

图12 哥斯达黎加科罗拉多河桥

图片

图13 哥斯达黎加科罗拉多河桥施工步骤

接下来,日本在1977年建成速日峰桥(图14)。这座混凝土桥长54.48m,跨度48.6m,桥宽4.8m,垂跨比1/9.7。应力带的水平力由台后岩锚抵消,应力带上设置6排框架式排架,车道梁为纵向连续的I形梁。施工步骤包括:桥台及岩锚施工,承重索张拉,预制板构件架设,排架安装,车道梁架设,填封混凝土和预应力张拉,桥面铺装。

图片

图14 日本速日峰桥 

1989年初,在我国湖南建成淘金桥(图15)。这桥长74m,设计跨径70m,垂跨比1/9,桥面宽4.5m。上部结构由端锚梁、连续T梁、盖梁排架和主索悬带组成,外观及施工步骤与日本速日峰桥类似。不同的是,在施工阶段设置了临时的隧洞式岩锚,在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再放松地锚,将承重索的拉力转化为对结构本身的压力,形成了独特的“自锚上承式悬带桥”。
对比前述的科罗拉多河桥和速日峰桥,淘金桥省略了永久性地锚,由此可减少材料用量,增加结构刚度,提高地质适应性。从外观和受力上,“自锚上承式悬带桥”如同结构倒置和受力反向的刚性系杆柔性拱桥,即:受压的拱对应受拉的悬带,受拉的吊杆对应受压的排架,受拉弯的系杆(梁)对应受压弯的车道梁。

图片

图15 湖南淘金桥 

2003年在日本岐阜县建成桥长91.63m的希望桥,2004 年在日本德岛县建成青云桥(图16),两桥的结构类同。青云桥长97.0m,跨度93.8m,桥宽5m。如同淘金桥,这桥也采用先临时地锚、后再放松地锚的方式施工,故取名为“自锚式 PC 组合桁架桥”,上部结构由上弦(混凝土车道梁)、下弦(混凝土应力带)和腹杆(钢管斜撑)组成。

图片

图16日本青云桥  

工程实践中,为了增加梁桥的承载能力,可在梁下布置构件对梁体进行加劲。这样的构件,可以由一根或多根钢撑杆和体外拉索构成,也可以是混凝土撑杆加曲线形预应力混凝土板带,还可以是钢撑杆与混凝土板带的组合。例如,1977年建成的德国巴特尚道易北河桥(Elbbrücke Bad Schandau),采用4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分跨50 100 2×59m;为维持全桥梁高一致,对百米跨径的通航跨进行加劲,加劲构件由宽3.04 m、厚 0.6 m的抛物线形预应力混凝土板带以及间距10.5 m、厚0.25 m的混凝土撑板组成,见图17。

图片

图17 德国巴特尚道易北河桥 

可见,在公路应力带桥的发展中衍生出来的“自锚上承式悬带桥”或“自锚式 PC 组合桁架桥”,可以视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带对梁的加劲。其好处是:取消了永久性地锚,可节省材料;引入的应力带结构,可提升结构整体刚度;另外,即便是跨度百米左右的单跨结构,也无需借用支架施工。
已建成的实例有限,可见公路应力带桥还未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
图片

几个人行桥例

图片

1.捷克特洛伊桥(Trojská lávka)

该桥位于捷克布拉格,跨越伏尔塔瓦河,1984年建成(图18上)。桥梁全长261.2m,桥宽3.8m;分跨85.5 96 67.5m,各跨垂度分别为1.34、1.69和0.84m。混凝土板段长3m,平均板厚约24cm,悬挂在由两组共144根7丝钢绞线组成的承重索上。
2002年,这座桥遭受洪水冲击受到一定损伤。2007年后发现混凝土板开裂,2014年检测到承重筋锈蚀,2016年评估该桥技术状况较差且无法修复,2017 年 12 月 2 日突然垮塌(图18下)。2020年新建一座钢梁人行桥。

图片

图18 捷克特洛伊桥 

2.美国霍奇斯湖桥(Lake Hodges Bridge)

霍奇斯湖人行及自行车桥位于加州圣地亚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应力带状桥(图19)。该桥建成于2009年,全长301.75m,共分三跨,每跨长度100.58m,垂度1.41m。预制板段长3.048m,宽4.266m,最大板厚0.407m。承重筋/索和预应力筋均采用钢绞线,置于凹槽内。通过详细的结构分析和风洞试验,验证了桥梁抗震抗风的可靠性。

图片

图19 美国霍奇斯湖桥 

3.深圳光明步道应力带桥

这是中国的第一座应力带桥,由sbp施莱希·贝格曼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设计。该桥位于深圳光明小镇,长约100m,宽2.7m,跨越一个30m深的山谷(图20),2020年建成。该桥采用两跨体系,主跨65m,边跨25m,跨间设置一根斜撑。应力带为钢板 预制混凝土板的形式,钢板采用Q690高强度钢材(截面尺寸700×40mm),钢板带之上布置120mm厚的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由于场地的交通限制,该桥采用了支架法施工。先在落地支架上焊接钢板带,然后拆除支架实现对钢板带的张拉,接着安装预制混凝土板,最后安装桥梁附属设施。

图片

图20 深圳光明步道应力带桥 

图片

结 语

图片
应力带桥小众且有特点,构造形式多样,简洁但不简单,主要用于人行桥。
从工程视角看,应力带桥可直接借助承重筋/索架设桥面板而无需支架,可在少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建造,这尤其适于跨越山区或丘陵地区的河流或沟谷。从建筑视角看,应力带桥以易于景观协调的曲线为特征,略微挠曲的板带表达出含蓄的张力,外观给人带来简洁轻盈的美感。
当需要建造具有一定特色和成本效益的人行桥时,应力带桥似可作为方案之一。

(作者注:本文参考了诸多国内外文献资料,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