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杂谈)正解柴胡饮辩治

 天意0i4tvwuqe5 2024-05-22 发布于山东

蓝月提示:

健康靠自己 生命属于你  

检查不成病 千万别侥幸

异常小指标  生病慢悄悄

耐心学一点  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张景岳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景岳全书》等许多著作。《新方八阵》是《景岳全书》第50和51页的内容。《新方八阵》分补、攻、散、寒、热和固阵八个方阵。是张景岳将自创的184首方剂分类归于八阵中,柴胡饮系列方剂是《新方八阵》中散阵的主要方剂。所谓散阵即用散者,散表证也。“用散者散表也。”,本法为发散解表之法,用于外感发热等卫表不和或肺卫不宣之证。景岳根据张仲景太阳证用麻黄汤,少阳证用小柴胡汤的原则,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而创立了柴胡饮系列方。张景岳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感到,“热多者,忌温燥之属。”宜用凉散,因而创立了散阵。张景岳的散阵,大体可分为平散、、温散、补散等。解表药中,张景岳爱用柴胡,散阵共17方,用柴胡13方。柴胡饮系列六个方,就是其中的典型方剂。一柴胡饮是凉散之剂,“但外邪而兼火者”,宜此治之。二柴胡饮为温散之剂,凡外有邪而寒盛者,宜此主之。三柴胡饮,属补而兼散之剂。

    1柴胡饮系列方剂:

    1.1正柴胡饮:柴胡3g(或6、9g)防风3g;陈皮4.5g;芍药6g;甘草3g;生姜三片(或五片)加减:头痛者加川芎5g,热兼渴者加葛根3-6 g,呕恶者加半夏4.5g,湿盛者加苍术5g

    本方是“平散”之剂,所谓“平散”是指本方由性味平和的药物组成,用于外证内无寒热者。无论伤寒、瘟疫或外感而为表证者,当速用“平散”之法以逐邪,不可迟误。但“平散”之法,当察元气之虚实,凡邪在少阳,表邪未解而渐入里,外感、寒热内则作呕,而成半表半里之证。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证。瘟疫初起即头痛身痛,脉紧数洪滑而别无他证者。当用正柴胡饮。

    1.2一柴胡饮:柴胡6-9g;黄芩4.5g;芍药6 g;生地4.5g;陈皮4.5g;甘草2.4 g加减:若内热者,加连翅3-6 g,外邪盛,加防风3g,邪在阳明兼渴者,加无花粉或葛根3-6g,热盛者加知母、石膏。本方乃凉散之剂。表里俱热,元气强者宜凉散,若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外有邪而内兼火热,脉证惧阳而烦渴喜冷,且元气强实,治兼凉而散之。当以一柴胡饮为首选。

    1.3二、三、四、五柴胡饮是温散之剂。元气不足外风寒者治宜补散。二柴胡饮:阵皮4.5g,半夏6 g,细辛3-6 g,厚朴4.5g,生姜3片或5片,柴胡4.5g,或6-9 g加减:邪盛者,可加白芷,防风,紫苏之属,头痛不止,加川芎3-6 g,多湿者加苍术,如有阴寒气胜,必加麻黄或桂枝。三柴胡饮:柴胡6-9 g,芍药4.5g,炙甘草3g,陈皮3g,生姜3-5片,当归6g,溏泄者,易以熟地。加减:若大便溏泄者,去当归,加熟地若微寒咳呕者,加半夏3-6 g。四柴胡饮:柴胡3g或6-9 g,炙甘草3g,生姜3-7片,当归6-9 g,人参6-9 g或15-21g。酌而用之。五柴胡饮:柴胡3g或6-9 g,当归6-9 g,熟地9 g或15g,白木6-9 g,芍药(炒用)4.5g,炙甘草3g,陈皮酌用,或不必用。加减: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3-7片或炮姜6-9 g,再加桂枝3-6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木,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3g。

    在运用张景岳柴胡饮系列方剂时,应了解药性缓急及气味寒温,要根据体质的强弱,邪势微甚,病性的寒热,病情的轻重,酌情用药。荆芥,防风、紫苏味辛气重,属平散之品,细辛、白芷、生姜味辛气温,性属温散,柴胡、葛根、薄荷 味辛凉性属凉散。

    临床应用体会:循证实践经过多年潜心专研《景岳全书》,对张景岳的“新方八阵”认识很深。特别是散阵中的柴胡饮系列方剂,应用较多。将柴胡饮系列方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初感外邪而为表证者,伤寒和瘟疫初起,用正柴胡饮。对四时外感,时逢寒盛之令感受客邪为患,内本无热,切勿用凉药,以免寒滞为害,此为阴邪固闭,阳气不达。宜二柴胡饮主之。因感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外有邪而内兼火热者,脉证俱阳而烦渴喜冷,且元气强实,用一柴胡饮。元气不足,外感风寒者,脉见微弱浮虚,举按无力,用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酌情用之。以下是两个临床病例。

    1)治疗反复低热、孙××、女、46岁,2009年5月20日就诊。反复低热三个月余,腋下体温在37.3℃-37.6℃之间,白天减轻,夜晚加重,平时容易感冒咳嗽,肠胃功能差,形体消瘦。西医未查明原因,经多种治疗无效。苔薄黄,脉弦,证属气阴不足,恋邪不解,治宜清热散邪,益气养阴。用三柴胡饮、四柴胡饮加减:柴胡15g、白芍12g、半夏9g、黄芩12g、栀子9g、太子参30g、薄荷6g、神曲10g、炙甘草6g、服3剂热减、加减15本剂而愈。按:外感郁热,须用发散解表方解,而取汗散邪必须气血充足,“盖阳虚者气虚也,气虚于中,安能解乎。”本例为气阴两虚,无力祛邪,故久热不解。用张景岳三、四柴胡饮加减,效果很好。

    2)治疗扁桃体发炎、肿大、化脓:陈某、19岁、2008年12月3日就诊、曾多次发热,咽痛,用先锋霉素和众生丸,效果不理想。本次就诊咽喉肿痛疼痛,用上药三天后发热40℃。咽喉红肿,双侧扁桃体Ⅲ℃肿大。烦躁不安,头痛身痛,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数而弱,病为喉蛾,气阴两伤。宜疏风清热解毒,用正柴胡饮加减。柴胡15g、白芍12g、防风10g、黄芪30g、板兰根15g、生地12g、生姜三大片、麦冬10g、玄参10g、射干10g牛蒡子6g、黄芩9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日服4次,3剂热平。5剂咽部充血和疼痛大减。6剂后痊愈。按:本个病例,属邪恋营血,正虚邪盛。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紧数而无它证,用正柴胡饮主之。方中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柴胡质轻气清,祛风解表。生姜辛而微温,能发汗解表。陈皮芳香醒脾,芍药 养血敛阴。甘草甘缓和中。诸味药性平和,为平散用药。重用黄芪补正虚之不足,以达扶正祛邪之目地。

一柴胡饮:

药物组成:柴胡15克 黄芩 生地 陈皮各7.5克 芍药10克 甘草4克。

水煎温服。如内热甚者,可加连翘6至10克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风5克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5至10克;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5至10克;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功效及临床应用:天一生水,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因“外有邪而内兼火”,宜表里双解之剂,故王旭高认为“此大柴胡变局也”。邪在半表半里,故见“寒热”、“如疟”证,方用柴、芩和解表里;阳气内郁,郁而化火,故用四逆散,亦“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义;因“陈皮同补剂则补,同泻剂则泻,同升剂则升,同降剂则降,各随所配,而得其宜”,不似枳实“专主降气”,故陈皮易枳实;生地凉营分之热,养阴生津以绝内火耗液之弊。

二柴胡饮

药物组成:柴胡10克 陈皮7.5克 半夏10克 细辛5克 厚朴7.5克 生姜4片 甘草4克。

水煎温服,若邪盛者,可加川羌、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之:如头痛不止者,加川芎;多湿者,加苍术;阴寒气胜者,加麻黄或桂枝。

功效及临床应用:地二生火,二为火数,从温散也。“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不浅,宜此主之。”王旭高认为:此方乃“小柴胡变局也。去人参、黄芩、大枣,加陈皮、厚朴、细辛,则和解之方,转为温散之剂。”

因本方乃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平胃散加减而成,故对外感病,内无热渴,而兼咳痰、脘痞之证皆可应用。

三柴胡饮

药物组成:柴胡15克 芍药7.5克 陈皮 炙甘草各5克 当归10克(溏泻者易以熟地) 生姜4片。

水煎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5至10克。

功效及临床应用:天三生木,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而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王旭高认为:“此从四逆散加减,以生姜佐柴胡,以当归佐芍药,以陈皮佐甘草,并调气血,而散外邪,亦和平之剂。”因苦、辛、甘三组药尚存,故仍寓小柴胡汤之意。

大凡素禀阴虚,肝经血少而患外感者,咸宜服用此方。

四柴胡饮

药物组成: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生姜5片 当归10克 (泻者少用) 人参15克。

水煎温服。若胸膈滞闷者加陈皮5克。

功效及临床应用:地四生金,四为金数,化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散邪,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顾根本,未有不原气先败者。”王旭高认为:此亦小柴胡变局,去黄芩、半夏,而加当归、陈皮。本方虽治从气分,而略兼营分,盖气虚者,营血必不足,故补气亦必兼补血也”。因其病因仍为“血弱气尽,邪气因入”也。

五柴胡饮

药物组成:柴胡10克 当归15克 熟地25克 白术15克 芍药7.5克(炒用) 炙甘草5克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煎服,食远热服。若寒胜无火者,减芍加姜3片,或炮姜10克,或再加桂枝10克;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者,加升麻3克。

功效及临床应用:天五生土,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王旭高认为:“此逍遥散之变方也。去茯苓、薄荷、生姜,加陈皮、熟地,则补多散少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