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药工运用“五柴胡饮”治感冒效果佳

 柠檬猪nyzbh9re 2023-03-15 发布于广东

献方人: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少敏

    偏方故事:
    30年前,邵阳市红旗路市中心医院旁有一家大药店,名气很大,其中掌药的陈胖子声名鹊起,盖过了当时邵阳市内的一些名中医。他用一张“五柴胡饮”的方子治感冒,效果极佳。不过,现在陈胖子也不在世了,其后人未得其传,中心医院斜门口该药房也关了十几年。
    只是,记得当时我还年幼,席间听过三位前辈调侃,说陈胖子敢用当归、熟地、白术治感冒?这明摆着是对中医狗屁不通。的的确确,陈胖子只会抓药,就是个药工。
    正所谓“一味草药气死名医”。陈胖子用熟地,当归、白术、柴胡、白芍“五柴胡饮”立名邵阳。也不能算乱用。用药其实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的柴胡饮系列方,是《景岳全书》中“新方八阵”的散剂中的主要方剂。主要选用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药物,用于散表邪,解除表证。

    柴胡饮系列方
    正柴胡饮:柴胡10克、防风10g、陈皮8g、芍药15g、甘草6g、生姜三片(或五片)加减:头痛者加川芎10g,热兼渴者加葛根15g,呕恶者加半夏5g,湿盛者加苍术15g。
    本方是“平散”之剂,“平散”是指本方由性味平和的药物组成,用于外证内无寒热者。无论伤寒、瘟疫或外感而为表证者,当速用“平散”之法以逐邪,不可迟误。但“平散”之法,当察元气之虚实,凡邪在少阳,表邪未解而渐入里,外感、寒热内则作呕,而成半表半里之证。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证。瘟疫初起即头痛身痛,脉紧数洪滑而别无他证者。当用正柴胡饮。
    一柴胡饮:柴胡10g、黄芩15g、芍药12g、生地12g、陈皮6g、甘草4 g加减:若内热者,加连翅15g,外邪盛,加防风10g,邪在阳明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20g,热盛者加知母、石膏。
    本方为凉散之剂,表里俱热,元气强者宜凉散,若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外有邪而内兼火热,脉证惧阳而烦渴喜冷,且元气强实,治兼凉而散之。当以一柴胡饮为首选。
    二、三、四、五柴胡饮是温散之剂。元气不足外风寒者治宜补散:
    二柴胡饮:阵皮5g,半夏6 g,细辛3 g,厚朴10g,生姜3片或5片,柴胡IOg,加减:邪盛者,可加白芷,防风,紫苏之属,头痛不止,加川芎IO g,多湿者加苍术,如有阴寒气胜,必加麻黄或桂枝。
    三柴胡饮:柴胡10 g,芍药12g,炙甘草3g,陈皮3g,生姜3-5片,当归15g,溏泄者,易以熟地。加减:若大便溏泄者,去当归,加熟地若微寒咳呕者,加半夏6 g
    四柴胡饮:柴胡10 g,炙甘草3g,生姜3-7片,当归15g,人参15g。
    五柴胡饮:柴胡10g,当归15g,熟地15g,白术12g,芍药(炒用)10g,炙甘草3g。加减: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3-7片或炮姜8 g,再加桂枝8g则更妙,气虚者,加人参。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3g。
    在运用张景岳柴胡饮系列方剂时,应了解药性缓急及气味寒温,要根据体质的强弱,邪势微甚,病性的寒热,病情的轻重,酌情用药。荆芥,防风、紫苏味辛气重,属平散之品,细辛、白芷、生姜味辛气温,性属温散,柴胡、葛根、薄荷 味辛凉性属凉散。
    临床应用体会:将柴胡饮系列方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初感外邪而为表证者,伤寒和瘟疫初起,用正柴胡饮。对四时外感,时逢寒盛之令感受客邪为患,内本无热,切勿用凉药,以免寒滞为害,此为阴邪固闭,阳气不达。宜二柴胡饮主之。因感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外有邪而内兼火热者,脉证俱阳而烦渴喜冷,且元气强实,用一柴胡饮。元气不足,外感风寒者,脉见微弱浮虚,举按无力,用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酌情用之。

    临床病例
    反复低热:孙某某、女、46岁,2009年5月20日就诊。反复低热三个月余,腋下体温在37.3℃~37.6℃之间,白天减轻,夜晚加重,平时容易感冒咳嗽,肠胃功能差,形体消瘦。西医未查明原因,经多种治疗无效。苔薄黄,脉弦,证属气阴不足,恋邪不解,治宜清热散邪、益气养阴。
    用三柴胡饮、四柴胡饮加减:柴胡15g、白芍12g、半夏9g、黄芩12g、栀子9g、太子参30g、薄荷6g、神曲10g、炙甘草6g、服3剂热减、加减15本剂而愈。
    方解:外感郁热,须用发散解表方解,而取汗散邪必须气血充足,本例为气阴两虚,无力祛邪,故久热不解。
    反复扁桃体发炎、肿大、化脓:陈某,19岁、2008年12月3日就诊、曾多次发热,咽痛,用先锋霉素效果不理想。本次就诊咽喉肿痛疼痛,用上药三天后发热40℃。咽喉红肿,双侧扁桃体肿大。烦躁不安,头痛身痛,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数而弱,中医诊为乳蛾,气阴两伤。宜疏风清热解毒。
    用正柴胡饮加减。柴胡15g、白芍12g、防风10g、黄芪30g、板兰根15g、生地12g、生姜三大片、麦冬10g、玄参10g、射干10g牛蒡子6g、黄芩9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日服4次,3剂热平。5剂咽部充血和疼痛大减。6剂后痊愈。
    本例属邪恋营血,正虚邪盛。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紧数用正柴胡饮主之。方中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柴胡质轻气清,祛风解表。生姜辛而微温,能发汗解表。陈皮芳香醒脾,芍药 养血敛阴。甘草甘缓和中。诸味药性平和,为平散用药。重用黄芪补正虚之不足,以达扶正祛邪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