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学民《经方治疗不孕症的应用》讲稿(下)

 天意0i4tvwuqe5 2024-05-22 发布于山东
Image
Image

导读

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许多年轻夫妇的梦想。不孕不育症给许多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孕不育症从经方角度如何辨证?有哪些方证可以治疗?请邱学民师兄为我们讲解。

Image

04

临症分型和常用方症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方证和分型,这个分型很不全面,如果按照咱们这个中医妇科学脏腑辨证就比较好分。方证其实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按照12字病理辨证,我只能抛砖引玉,大家可以任意组合,以此启迪大家。

大家熟练后,可以自由灵活组方。比如说,半证结合水证的,水虚的、水实;或者半证伴有血虚、血实的;气证,气虚、气实、气逆。这些证都会同时存在,大家可以任意组合,至于怎么去组合,可以根据病理辨证体系来掌握数量。不管是什么样症状,把它很好的分类以后,就对症用药,这就好了。

1.半证常用方:柴胡类方。


首先第一类呢,就是半证常用方:柴胡类方。刚才我也说了,半证在不孕证当中占的位置非常重要,半证里面有几个类方,我写的柴胡类方,具体方药没有写。因为根据我们的12字病理辨证,这个体系把每一个方证拆解的非常非常的细,需要结合临床、符合临床来应用。

比如说,像咱们常见的《伤寒论》里边所说的小柴胡汤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痞满,漠漠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在临床上见到这个小柴胡汤证,我们知道这有半证,但是根据它所伴有的其他证,比如说半证伴有里虚的,那么可以首先考虑小柴胡汤证;如果半证伴有里实热的,腹诊上再按照这个心下按着满痛、大便再比较干的,我们就可以考虑大柴胡汤证。如果有这个半证伴有里虚寒,还有津液亏虚的,那这个时候儿怎么办?我们就可以考虑柴桂姜汤证。

还有一些长期不孕的患者,年轻人要孩子没那么急迫,反而来自于双方父母给的压力特别大,再加上到处去治疗,但是一直没有怀孕,久而久之心理压力特别大,情绪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这也是一个半热里虚水实还有里实热。

另外还有像柴胡加桂枝汤,就是伴有表证的,虽然里面分类我没有写表证,但是临床上表证非常多,就是半证伴有表证的非常多。像葛根汤证啊,包括麻附辛,临床用的非常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说我看妇科、不孕症,我只盯着妇科,不要这样,有表要解表,有热清热,这才是治疗大法。如果这些方证哪个都不像,这时候怎么办,比方说患者没有明显的里虚,也没有明显的里虚寒,那可能我就会选择四逆散。四逆散算是常用的一个半证的方子吧,如果有这种里虚的,或者里虚寒的,或者是有阳明证、里实热的,直接就用其他的柴胡类方就可以。

2.血证常用方:


血虚常用人参养荣汤、当归芍药散;血实常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

血证呢,我把它分为两个,一个是血虚,一个是血实。

血虚,我们平时都知道,像面色萎黄、脉细、乏力、头晕、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的,都是常规的血虚症状,我常用的方子就是人参养荣汤和当归芍药散。人参养荣汤,这个方子临床用的比较多,是四君子汤加上四物汤去川芎,加上黄芪、陈皮、远志、肉桂和北五味组成,能气血双补和安神益智,这个方子用的比较多。

再就是当归芍药散,这是咱们临床经方最经典、最常用的一个方子了,这也是治疗血虚、血实和水实的一个方证。如果发现这个患者有血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虚了以后,时间久了,多数都会有一些瘀,只是瘀的轻重不同而已。因为血虚以后,血容量减少,循环就慢,循环慢以后多少就会有些实证,虚实夹杂证。然后呢,如果伴有水实的,比如说面部有些浮肿,或者早晨、下午手胀,或者小腿浮肿的这个情况,包括白带过多、舌体胖大,有血虚、血实和水实的,首先考虑当归芍药散。如果没有水证,或者水证不重的,比如说一些厌食、不爱吃饭,胃口不好的患者,这个就优先考虑人参养荣汤,这个用的比较多。

第二个就是血实证,常用的方子就是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这两个方子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一个是治疗这种妇人一些常见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做B超以后回声不均匀,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桂枝茯苓丸都很常用。再就是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伴有这个里实热的。如果没有明显的里实热证,单纯就是淤血,我们就可以选择桂枝茯苓丸;如果有这种里实热证,我们就可以选择桃核承气汤作为活血的一个药。当然有些淤血过重的,我们就可以考虑抵挡汤,或者下淤血汤,或者是用我们李老师常用的桂枝茯苓丸二号,就是在桂枝茯苓丸基础上加上水蛭、虻虫,能够增加活血的这个力量,这都是可以的。

3.水证常用方:


水虚常用百合类方、二至丸;水实常用越婢汤类方、苍附导痰汤。

下一个就是水证,水证分为水虚证和水实证。

水虚证,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津液不足,选的方子就是百合类方,如用百合地黄汤、百合滋补汤,可以滋阴,也可以补水、清虚热。第二就是二至丸,二至丸按照传统的认识,名叫滋补肝肾。滋补肝肾,然后滋阴,其实就是补水呀,然后也有补血的作用,所谓津血同源,血虚多伴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可能也会影响到血虚,因为本身血一部分的来源就是津液。所以我常用这两个方子用的比较多。二至丸肯定比较有名气,像一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身体比较瘦小,有镜面舌、地图舌,大便比较干的,整体呈现肝肾不足的症状,就我们说的血虚用的比较多一些。

百合类方呢,在失眠和精神层面用的更多,在《金匮要略》里面,百合病可能更多伴有一些情绪问题,再加上水虚证,用的比较多。

下一个,就水实证,水实证在临床上除了我们常见的患者比较胖、有水肿以外,其实更多的还是身体特别壮实的这些女性。她可能也没有水肿,但是体重可能达到一百五六十斤。人太瘦不容易怀孕,人太胖同样也不容易怀孕。

选的方子是越婢汤类方和苍附导痰汤。越婢汤类方呢,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术汤、桂枝越婢汤等等都可以,我们要根据临床反应进行选用。比如,患者面部浮肿、口渴、容易出汗的、或者一些表证的、或者下肢浮肿的,我们都可以考虑越婢汤,或者相关类方。苍附导痰汤主要是针对没有水肿、但是体型非常胖的患者,或者经常嗓子有痰、白带多、大便不成形、腹部的脂肪非常厚的患者。这一类的不孕症,苍附导痰汤用的比较多,它其实也是经方临床运用的一个影子。苍附导痰汤中,苍术、陈皮、茯苓、枳壳,其实都是由经方里面的方子所组成的,加了一个香附、胆南星,实际虽然这个这个方药有所不同,但方意都是来自于经方里面的。

4.寒证常用方:芎归胶艾汤、艾附暖宫丸。


下一个呢,就是寒证啊,寒证刚才说了,虽然不是所有的不孕症都是寒证,但是它临床占的比例也不少。这个时候呢,我常用的就是芎归胶艾汤和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丸是后世的一个方子,其实也是来源于经方,方药组成都来自于《金匮要略》。

这两个方子的鉴别使用,芎归胶艾汤中阿胶有止血的作用,如果女性的寒证,伴有月经量过大,这时候多数会选择芎归胶艾汤;如果月经量正常,但痛经比较明显,经血颜色比较暗,情绪也容易紧张、容易波动大,这个寒证更明显的时候,就选择艾附暖宫丸。

我总整体感觉,艾附暖宫丸温里散寒的力量要大于芎归胶艾汤,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临床上寒证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选择哪一张方子。

5.寒热虚实错杂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温经汤、黄连阿胶汤。


最后一个就是寒热虚实错杂证,这里我举了三个方证作为例子,第一个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肝热、津液不足、里虚寒这一类,其实这种证非常常见,大家做临床可能都知道,单纯的寒证或者单纯的热证非常少,常见的都是寒热错杂证。

记得我以前看过很多病人,有的说自己虚不受补,可能大家也经常听到这种说法。实际这不是叫虚不受补,而是辨证不全面,他只顾及到虚的一面,并没有关注到有实的一面。其实这是一个辨证不全面所导致的,不然的话怎么成立呢?虚应该受补的,为啥不受补?应该是有的实证还没有关注到,所以就出现了补的时候把邪气也搞上去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临床非常常用的一张方子。

第二个就是温经汤,温经汤原本是治疗“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一看好像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一张方子。实际上现在在年轻人身上也很常用,除了在不孕症治疗以外,在妇科这一块也很常用,我们抓住它的病机,只要有里虚寒,加上有血虚、血实再加上津液虚,用十二字病理辨证辨出来到底属于哪一种病理属性,哪一种病理类型,只要吻合的都可以用。千万不要限制于在更年期才可以用,或者是50岁以后才有,适用人群不是这样分的,我们的十二字病理辨证体系,它不针对某一类人群去对应某一类方子,它只针对疾病背后的病理因素和病理属性,去针对开处方就好了。

最后一个呢,是黄连阿胶汤,这个方子临床上用的也很多,因为这个方子按照我们的病理分类呢,应该就属于半热。再加上在血虚、阴虚上比较常用,这也是一种虚实夹杂。

黄连阿胶汤原文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强调是指心中烦、不得卧。这其实是因为血虚导致的半热存在,扰乱心神了,引起睡眠不好,所以在临床上这种也是非常常见的。在治疗崩漏和失眠的时候,也是非常常用的方子,算是虚实夹杂。

但这个远远不够,我举这些例子,实际还有很多很多的方证。比如乌梅丸,肝肾脏都可以用,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说一遍。还有,这些分类我开头就说了,千万不要被我现在这个分类给束缚住思路。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就是抛砖引玉,就像刚才所说,表证同样也会引起这个不孕不育,只是举这些例子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就是不要把这个注意力只盯在月经上,或者只盯在这个妇科盆腔上。

其实这十二字病理体系,都可以导致不孕,只要把它相关的病理属性给解决了,疾病辨证好了,针对性治疗即可。

这是大概的一些分类。最后呢,我那个写了一个病例,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吧。


05

病案举例


初诊日期2020年5月1日,女,年龄33岁,身高165cm,体重130斤。

  主诉:不孕症,曾于2016年、2019年分别两次做试管婴儿,均因胚胎不着床而未能成功受孕,激素六项、妇科相关检查均正常。

  刻诊:食欲可、口苦、口干思饮,能吃雪糕。大便粘,日一次,小便可,睡眠基本正常,有时晚上睡不好,白天容易累。情绪容易着急,爱生气,下巴经常长痘痘,脸上和头发出油多。咽喉有异物感,不易出汗,怕热,手脚暖。月经周期规律30天,量可,经行6到7天,无痛经,后几天经色暗,经前乳房胀、腰疼,腰疼时喜热敷。舌淡红略胖,齿痕苔淡白,脉滑数,左尺脉明显,右关脉重按无力。

  辨证分析:患者体型中等,能吃雪糕说明有里热,睡眠正常。情绪容易着急,爱生气,个人性格和不孕压力有关。“下巴经常长痘痘,脸上和头发出油多。咽喉有异物感”提示有半热。“不易出汗,怕热,手脚暖”排除表证和里寒证。月经规律,量可,经前乳房胀提示半证。总体而言,半证、里热证比较明显,还有一些水实证,热占主要病理因素。 

  予方: 小柴胡汤加白虎加人参汤加栀子豉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

Image

柴胡16 黄芩6 党参6 半夏6 炙甘草4 天花粉8 石膏8 知母3 栀子3 淡豆豉3 茯苓8 白术6 当归6 川芎6 白芍6 泽泻16 大枣3 生姜3

  组方思路:小柴胡汤加白虎加人参汤加栀子豉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这个方子加天花粉的目的呢,因为考虑到患者口感滋腻,爱吃凉的,所以可能有些津液亏虚的一个表现。

这个方子患者吃了两个月,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加减,但主要的思路没变,都在这个方子基础上,稍微有一两味药的加减。到7月1号,患者就告诉我说月经没来,去检查就怀孕了。现在生了一个小姑娘,也差不多十多个月了吧,挺好的。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最后还想和大家说一下,虽然我强调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个病牵着鼻子走,要进行辨证论治。

个人简介 


邱学民,43岁,

毕业于泰山医学院 康复治疗针推专业 ;

2014年在北京创办个人中医针灸诊所;

2019年8月开始学习胡老伤寒金匮讲稿;

2020年3月有幸学习李冠杰老师的12字经方病理辨证体系,自此才感觉算是真正进入中医之门。本人信奉李老师的12字经方病理辨证体系,认为只有熟练掌握和应用好这套辨证体系,才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唯一途径。联系方式:18515081838  微信同号

Image


Image

Image


思维导图:陈松

文编审核:王小艳 | 美编排版:小橙子 ༊

整理:朱晨鸿 周梓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