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这些事要记牢

 yygltj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总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疾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60%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30天内。这是因为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高凝、血液淤滞、血管内皮损伤,这三点正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那么,在住院期间,如何才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呢?

基础预防不能少


静脉治疗 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医护人员会为患者置入输液装置,以避免对患者下肢和患肢静脉反复进行穿刺。
下肢活动 在恢复期,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下肢抬高20~30厘米,并避免在膝下放置硬枕或过度屈髋,同时进行下肢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调整生活习惯 患者应遵医嘱,每日饮水1500~2500毫升,并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避免久坐。

机械预防要跟上


机械预防是通过抗血栓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加压泵等设备,模拟人体腿部肌肉泵和足底静脉泵的生理机制,对下肢远端静脉进行压缩,以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血液淤滞,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在进行机械预防时,患者需要勤观察自己的皮肤及肢体变化。患者若出现皮肤过敏、损伤、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变凉、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气促、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并根据医嘱处理。

药物预防知多少


医护人员会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为患者调整用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出现伤口渗血、血肿等情况,应第一时间告诉医护人员。

当然,不同药物的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口服抗凝药 患者应了解常用口服抗凝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切勿自行调节药量或服用处方外的药物。
皮下注射抗凝药 注射部位首选腹壁,还可选择大腿外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各个部位需轮换注射,同时避开皮肤受损、硬结、炎症等处。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部位不可热敷、理疗或用力按揉,若皮下出现青紫或瘀斑,应告知医护人员。

静脉给药 此类药物为现配现用,在用药期间,患者的皮下若出现出血点,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是,静脉给药的速度应被严格控制,患者切勿自行调节。

作者: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朱文燕
编辑:尤颖康 王千惠
审核:郑颖璠
策划:郑颖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