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家檐·安昌古镇入口风情写真

 新用户24030ygV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题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去江南,绍兴的安昌是个值得去的地方,那里,有着一大片浓郁的江南古风和民情——
        安华路口、御菱桥畔,一艘乌篷小船很风度地歇在路边的绿化带后面,虽然有点藏头护尾的感觉,但还是吸引着无数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形形色色的游客。
        这乌篷小船船体黑亮。船头,立一位头戴瓜皮帽、身着对襟衫、脚穿帆布鞋、手执纸扇子的绍兴师爷,在远游他乡前微笑着向乡人作拱手离别状;中舱,船篷敞开,舱内置一条矮凳,矮凳旁放两只箱篮,是绍兴师爷的全部随带之物;船尾,不见船头脑(船老大),唯见两片木桨静静地伸在地上,一片名划桨(用手划的),一片名踏桨(用脚踏的);空着的船头脑的专座上,供游人坐下来模拟划船踏桨、立此存照。
        乌篷小船的西侧,错落有致地伫立着三堵平均高约2米,宽约10米的土砖墙。其中右侧的一块砖墙上,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马世晓先生挥写的四个苍浑有力的大字:“安昌古镇”;左侧的两堵砖墙上,雕刻着由“守土抗敌”、“力辩奸案”、“访察纠错”、“才识通天”等十组图案组成的《绍兴师爷图》。这图线条疏朗、形态逼真,活脱脱的绍兴师爷在这里展露得一览无遗。
        ——这就是位于绍兴安昌古镇入口外围,一篇用历史文化写成的“引言”,“引”得游人兴致勃勃地往古镇的入口里面钻。
“引言”的右侧,是一条通向安昌古镇风景区的石板道——入口大道。汽车轮胎在打磨得宽宽敞敞的大道上转动,发出“别别别”的响声,把坐在车内的人按摩得摇摇晃晃又舒舒服服。
        大道的北面是一堵围墙,围墙内是正在筹建中的“中国师爷博物馆”;大道的南面是一大片的绿化,树木葱茏、花草茂盛,深秋的桂花暗香浮动、沁人心肺。近河沿有一个名叫“双壁亭”的古色古香的亭廊。这亭廊,首尾为亭,亭角高檐,四角檐下挂有红灯;这亭廊,中间为廊,长不过50米,宽约2米,廊的两旁置以栏椅,可供游人憩息。秋阳斜斜地洒在亭廊一侧,金灿灿的诱人。一位民工模样的青年将身子倚在柱子上埋头看他的书,神情很是专注;一对红男绿女在阳光的映射下缠缠绵绵、呢呢喃喃;长廊的一头,一前一后走来两个上了年纪的外地女游客,其中的一位烫黄头发的边走边哼小调,悠悠荡荡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走出长廊,在绿化带中出现了一条石板小径,这小径随河而设、曲径而伸,行走其间,感觉一个个风流倜傥的绍兴师爷坐在小径旁的石凳上,摇头晃脑地念“人之初,性本善”;那光光亮亮的石凳上,残留着绍兴师爷文化的痕迹对于绍兴师爷,绍兴人是熟知的、有感情的。因为绍兴在九州的名气,有绍兴师爷的一份功劳,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容貌、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品质,构成了明清时期一张宣传绍兴的富有特色的“名片”。当然,在幕僚集中地的安昌,这些打着“绍兴师爷”牌子的安昌师爷,自然忘不了推介4000年前的大禹曾在镇东涂山会盟诸侯并娶妻安家的家乡安昌(《诗经》中有描写涂山氏盼望大禹回家的“候人兮猗”一诗),使安昌过早地出了名。而在小径一侧的小河畔,有高高大大的垂柳陪护,柳丝在清清泠泠的河水上很规则地漂荡;河中有黄黄苍苍的落叶浮在水面上,间或有小鱼在落叶下无拘无束地追逐嬉闹,激起涟涟水波。这时,有一只乌篷小船正在吱吱呀呀的桨声中远去,只见船头脑一边划着桨,一边拿碗往嘴里送,想必那碗里乘的一定是绍兴老酒无疑了。看着他潇洒的举动,连同岸上的景物,再配上一点轻轻柔柔和舒舒缓缓的音乐,当是一幅有特色有个性有韵味的好画面了。
        沿小径过百米远,再折回到宽宽的入口大道上,近前是三幢仿古建筑群,一层两层不等。房子的屋檐下,很秩序地挂着一盏盏红灯,与白墙黑瓦的仿古建筑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房子的背面,是一条宽宽大大的檐廊,檐下,照例挂着一盏盏的红灯,映照在河水里,现出一副吉祥喜气的神态。
        说房子,其实都是店铺,都是清一色具有文化特色的店铺:水乡食府、风韵馆、阿红香肠、余记商号、唐宋绍兴酒庄、玉坊斋、德裕堂、翡翠阁、披沙阁、拾珍阁……酒肆饭庄、书画古玩、土货特产……氤氲着古镇浓浓的民间艺术味。
        听说香肠是安昌的特色产品,每到腊月季节,古镇临河的河沿街头、民居的窗前檐下,一串串、一组组呈酱红色的香肠会挂得满眼都是。为了满足眼福,我便信步跨进了“阿红香肠”的店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偌大的店堂里除了放着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外没有香肠的影子。“哎呀,这'阿红香肠’你是名不符实呀!”我惊讶道。
        这时,站在身边的一位老店主马上接住话尾对我说:“这不是名不符实,而是因为香肠是腊月的食品,过早生产会影响香肠的质量呀。”说完,手指店内放着的木制茶室桌椅,说:“这是免费茶室,客人你坐一会歇歇脚、喝口茶,我慢慢跟你介绍。”老店主一脸真诚地邀请我。
        我听了,不好意思地对老店主说:“可惜今天我没时间了,下次来安昌一定洗耳恭听。”

        恋恋然地走出“阿红香肠”的店门,一眼瞥见街路边放着两只硕大的瓷缸。走近一看,这只用石材做成的荷花缸高约1.2米,外径达2米,缸的腰部很对称地阳刻着两只麒麟的头。“这缸主要是旧时富贵人家用来乘水防火烛的,它的功能,还可以种荷花、养金鱼……”一位年长的游客向同行介绍说。
        这时我抬眼一看,见缸的一旁是学者启功先生题写的“拾珍阁”。这店名很雅,透着一股书卷气——原来是一家古玩店。古玩店里经营着玉石珠宝、红木家具,各种稀世古玩、奇珍怪品将店堂打造得琳琅满目。
        在“拾珍阁”的北面,有一家以经营书画为主的“披沙阁”。此刻,阁的主人,一位眸子清澈的中年人坐在低低的柜台上很熟练地画着花鸟画。
        再观墙壁上粘的,都是主人刚刚挥就的、墨迹未干的大作,其中的一幅落款书有“国泉左笔”,“哦——原来是个左撇子。”我脱口而出。“不,我不是左撇子,我只是兴之所至闹着玩的,不经意间还真玩出一点左笔的意味呢!”国泉先生用一口绍兴式的普通话回答我。呵呵——这个有意思的“披沙阁”主人!
        在“披沙阁”的屋背后,是一个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绿色停车场”,可容纳80来辆的车子。停车场的四周除了围墙之外,还有一大片茂茂密密的绿树和灌木,间隔七八个车位由花草树木组成的花坛隔离着。这时正是旅游的淡季,只见30多辆大客车、小轿车安安静静地停在车位上,让人见了有点悠闲的感觉。
        石板道的最西端,便是安昌古镇入口的终点了。此地同样是一个硕大的广场,地面全部用石板铺设。偏中心处有一对绘有图案、形似华表的石柱子和两棵身高达10米许的香樟树,给广场带来一种庄严与大气。因此,安昌人很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但凡遇上盛事喜事,都会在这里集会庆贺。譬如隆隆重重、热热闹闹的一年一度“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先是在广场开启帷幕,接着,一卷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三里老街徐徐展开:水上婚礼、水乡社戏、除夕祝福、古水龙赛、书写春联等民俗文化表演让人目不暇接;灌腊肠、搡年糕、裹粽子、扯白糖、挑花边、纺棉花、打棕绳、捏面人、宣卷、箍桶、打铁、揎鞋等一大批民间工艺的展示让人应接不暇。“箫鼓追春社近,衣冠简朴”这出古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大戏上演后,曾惊动过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冒着腊月的严寒奔赴安昌摄制节目,于是“直播中国”栏目作为专题向国内外友人播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广场的西南侧,屹立着一座很考究的廊桥——安昌桥。这朱柱黑瓦白墙红灯的安昌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面长约30余米、宽约5米,桥的两侧设有长长的石凳,为游人歇脚或观景之处。坐于桥上,抛开世俗,丢弃烦恼,一边近眺远望眼前的秀丽景色,一边或美美地回味和消化安昌古街上的那一份由历史打造的火爆,或细细地整理和记录那一种从民间烹制出来的原始文化,不仅是一种难得的眼福,更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享受。
        过了安昌桥,便是安昌古镇风情的展示地,不,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三里。那里店铺林立、街市繁华,翻轩错落、相连;河湖纵横、深邃台门幽深、庙宇森然;石桥林立、乌篷悠然——端的一个风情万种、风味独绝的江南古镇
        对于这一切,限于篇幅,只待读者君亲自光临与深深体验了。
        “碧水倚长街,看古镇风情如诗似画;涂山仰圣德,颂先贤业绩安国昌民”。广场牌坊上的这副气势不凡的抱对,不就是对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江南水乡重镇安昌的古风和民情的如实写真么!
        (写于2004年10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