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麻风村 · ​村里的孩子 · 七

 吴营洲文存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最后的麻风村

——以坐落在大凉山深处的瓦吉吉村为例

吴营洲


村里的孩子·七

来到瓦吉吉后,于我而言,印象尤深者,还有村里的那些孩子:一个是多,一个是脏……
所谓的“多”,就是随处可见,而且是孩子背着孩子、孩子抱着孩子……
所谓的“脏”,一是穿的衣服脏,感觉就不曾洗过;二是身上、脸上脏,也感觉就不曾洗过。
但是,孩子们的眼睛都很透亮,给人总的感觉是:一是聪明,二是内心纯净……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这些孩子不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还对学习充满了渴望……
当志愿者来到瓦吉吉后,便有孩子悄悄地跑进大山深处,在山崖上或在山谷中,采来野百合送给志愿者……
后来我才知道,在瓦吉吉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花朵硕大、洁白鲜艳的花,人们叫它野百合。
我感觉瓦吉吉的这些孩子,太像那一朵朵野百合了。
那些野百合,在大山深处悄悄地盛开,默默地凋谢。盛开时无人欣赏,凋谢时无人叹息。一个个生命就这样寂静地来,寂静地去,抑或是:美丽着自己的美丽,孤独着自己的孤独……
而瓦吉吉的这些孩子,则是在昏暗的屋舍里呱呱坠地,在满是泥污的村落里蹒跚学步,在山野的萋萋荒草间跟着大人放牛放羊、耕耘收获、慢慢长大,然后结婚生子……其生命特征又何尝不像是这些野百合?
然而,野百合的生命有意义吗?这些孩子的人生有意义吗?
恐怕是很难一言以蔽之了。
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毕淑敏讲过的一个故事。曾经在西藏当过兵的毕淑敏,有一次去阿里采风,在深山的一个小小的村落里见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妈,这位老阿妈也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她觉得老阿妈这一辈活得太可怜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见过都没有感受、体验、尝试过就这样老去了……于是她用悲悯的眼光盯着老阿妈一时间又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当老阿妈知道她是由北京重又回到西藏的时候,抚摸着她的手说:可怜啊可怜,一个女人,到处跑……
常听人在鼓励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然而走出大山的生命就一定好吗?有一句听烦了的歌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一个一辈子都窝在大山皱褶里的生命看起来固然可悲,然而这和一个一辈子都窝在写字间(办公室、流水线……)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过大山的人生就比山外的人、都市的人活得悲催吗?
谁知道呢!




我无意间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一只麻雀被曙光叫醒,展翅外出觅食。
一队蚂蚁扛着行李,抢在暴雨之前匆匆搬家。
一个婴儿啼哭的同时,一只雏鹰拱出了蛋壳。
每个生命都有自在的意义和进程,都有它分分秒秒的愿望……
然而透过孩子们的眼睛,我感觉他们都渴望走出大山,走出难以挥去的阴霾,走向光明,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他们见帮扶支教的志愿者来到他们村后,便纷纷涌向学校,补习文化知识……
现在是暑假期间,本来是可以疯玩的,然而他们却放弃了玩。
这种渴望学习的精神,真的令人感动。
许多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是背着弟弟妹妹前来补课的……
而对于那些应该来却没有来的适龄学童,志愿者会一个一个地家访,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了解的情况是:大多是这几天家里要收土豆了,家里实在是缺人手。
志愿者到瓦吉吉后,也得入乡随俗,用木柴生火做饭。孩子们为了表达他们对志愿者的感谢,每次到学校时,手里总要抱着一根或几根木柴。
当我看着一个个单薄瘦弱的孩子,抱着木柴,纷纷从村里走向学校时,都有一种无名的感动。
当然,从中也看以看出,孩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一种肯定、支持的态度。
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很健康,而且又有渴望学习的愿望,再加上政府、公益社团、爱心人士的热心助学,相信等这批孩子长大成人后,麻风村的面貌,一定会大为改观……
据说,志愿者在瓦吉吉待的时间虽然很短——仅仅有二十来天——却与村里的孩子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每当志愿者离去的时候,都有孩子在哭,并一声声地问:你们还来吗?你们还来吗?
据说,每到此时,一些志愿者总是哽咽难言……
我感觉有些公益社团或志愿者,想把些孩子带出大山,但是,有想法,没办法……
志愿者一批批地来,一批批地走,其间,自然播撒了爱,播撒了善,播撒了知识,让孩子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窗,为孩子擦亮了眼……
有位志愿者来到瓦吉吉后,望着那些孩子,写下了一首《美姑之歌》——
美姑的野百合盛开的季节
我们来了
我记得他好奇的盯着我,看着看着他就哭了
美姑的野百合盛开的季节
我们走了
我记得他难过的盯着我,看着看着他就哭了
干净如美姑孩子的眼睛啊
山谷中无人问津的野百合
纯粹如野百合一样的岁月啊
我永远会记得
披星戴月,你在锅碗瓢盆中盛满队友的期待
跋山涉水,你在陌生的村落传递众缘人的关爱
为人师表,你在顽皮的孩童中扮演严肃的大人
以人为本,你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到苦难的存在
美姑的队友啊
请记住我们为何而来
不为佛陀普度众生
翻山越岭,只为跨越那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的麻风村 · 小序·村里的孩子·一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三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六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七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八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九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一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三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十四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五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六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七

最后的麻风村 · 康复老人 · 十八

最后的麻风村 · 村里的孩子 · 三

最后的麻风村 · 村里的孩子 · 四

最后的麻风村 · 村里的孩子 · 五

最后的麻风村 · 村里的孩子 · 六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一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二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三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五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六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七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八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九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一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二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三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四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五

最后的麻风村 · 村民 · 十六

最后的麻风村 · 修女院 · 一

最后的麻风村 · 修女院 · 二

最后的麻风村 · 修女院 · 三

康复村的火把节

瓦吉吉的女孩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