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肪瘤,是痰湿淤堵太多,有一方4味,祛已生之痰,杜生痰之源,消瘿于无形

 dllschangqing 2024-05-22 发布于辽宁


脂肪瘤摸起来软软的,不痛也不痒,按压后还会自由移动。可能会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和躯干多见,如手臂、肩膀或背上的小包块,当然也可出现在深部组织中,如口腔、胃肠道、肌肉内等。

好的一点是它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不好的一点是很难看,且容易复发。

南阳的一位赵先生,原本只是胳膊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脂肪瘤,切除后在另一只胳膊上长了俩。眼看越长越大,赵先生再次选择切除。

这次倒好,四肢都长了,大大小小有四十五个。

这也是很多人痛恨脂肪瘤的原因,此处切除,它处又长,没完没了。

因此,我不建议盲目切除。脂肪瘤在中医上被称为“痰核”,痰湿闭阻经络所致。

脂肪瘤就是名为“痰湿”这棵树上结的果,如果你只是摘除果子,只要树还在,就还会结新的果。

不想要再结果,把树砍掉才能一劳永逸。同样的,祛已生之痰,杜生痰之源,让脂肪瘤没了大本营,才能一锅端。

对于脂肪瘤,有一个很好的方子:制半夏12克、贝母12克、白芥子9克、竹沥9克。

方中制半夏燥湿化痰,贝母化痰散结,白芥子善消皮里膜外之痰,竹沥善消四肢之痰。

若肢体困倦、恶心呕吐、头眩、苔白腻、脉滑者,可加陈皮、茯苓、胆南星;若脾气虚,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消瘦、苔薄、舌淡,脉细弱者,加党参、茯苓、白术。

赵先生用此方后,四肢皮肤恢复如初,直到现在,未曾复发。

平时觉得自己痰湿重的朋友,可以用陈皮和山楂泡水喝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中记载它,“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日用本草》中记载它“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