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文摘】三间土坯房 文·瑾瑜滢华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4-05-22 发布于内蒙古

三间土坯房

文  瑾瑜滢华

三间土坯房


      午夜梦回,耳听窗外雨声滴沥,我竟再也难以入眠。睡梦中,爷爷愁苦的面容变得异常清晰。


     网络图片

     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虽然早就料到了大伯的蛇蝎心肠,却不曾料到如今的兄弟反目、姊妹成仇,仅仅只是为了三间破败的土坯房。

     这事还要追溯到五十年前。爷爷有两个亲生姐姐,大姐的丈夫因为犯事入狱,刚刚诞下一子的大姐便要另嫁他门,将尚在襁褓中的儿子留给了我奶奶。那时,我奶奶刚刚小产,于是将一腔母爱便倾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这个被母亲抛弃的男孩便是我未来的大伯。

     奶奶含辛茹苦将大伯抚养成人,我的父亲比大伯小几岁。那时的父亲也已长成了壮小伙儿。于是,我的父亲帮着爷爷盖起了三间土坯房。爷爷为大伯娶了一房漂亮的媳妇。几年的时光,他们便有了两个漂亮的女儿和一个可爱的儿子。这三个孩子同样由我奶奶一手带大。在我爷爷和奶奶的心里大概只有着最原始的愿望:希望他们好好过日子,在两位老人的晚年能够尽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


      网络图片

      在农村,大伯算是一个能人。他不像我父亲那样忠厚,却多了一份心机和好胜;他没有父亲那份艺术家的纤细和气质,却多了一份灵巧和善辩。很快,传出大伯与同村一个侄女辈的女子相好的传闻。

      那时,爷爷是村里的会计,而且威信极高,他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这有辱门风的事情发生的。从最初的警告到最后的打骂,一切都无济于事。大伯母的哭喊,大伯的乱伦之恋,那女子的痴心,可以想象,爷爷那时该有多么痛恨这个不争气的所谓长子。然而更让爷爷吃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大伯竟丢掉了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同那女子私奔了。

      ——那可是七十年代的农村啊!

      无奈的爷爷最终做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让大伯母改嫁。

      直到如今,会时不时听到老辈人善意的调侃:你的爷爷啊——最爱面子的一个人,却成了村里最难拾起脸面的人呀!

      公公跟儿媳妇对簿公堂,协议离婚。三间土坯房也重新判归爷爷。爷爷郑重声明:同大伯从此断绝父子关系,永不往来!

      曾经年少痴狂的我颇为欣赏大伯:为了爱,这有什么不对呢?!我爷爷俨然成了法海再世、王母重生。然而在我历经太多的人世坎坷之后,我开始自问:大伯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对爱情的负责吗?或许是对爱情的亵渎呢!

      大伯母牵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同奶奶洒泪而别,远嫁他乡。从此,仇恨的种子在那母子四人的心底植下,直到长成无可弥合的伤痕累累。

      大伯母的第二次婚姻并不幸福,生活的艰辛和无情早已磨掉了她心头的良善,而大堂姐悲惨的婚姻更造就了母女两人扭曲的人格。

      我曾坚信,大伯的行为足以让大伯母和堂哥堂姐痛恨他一辈子。然而世事难料,骨肉相连的亲情可以因爱生恨,却也可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慢慢消融,直至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站成牢不可破的同一防线。

      多年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的大伯忽然衣锦还乡。奶奶紧紧捉住养子的手,眼泪婆娑——虽非亲生,却也是她一口奶一口奶喂大的呀!日渐衰老的老人又怎会对这个儿子了无牵挂!

      爷爷始终背对大伯:自始至终不曾瞅一眼自己的养子,自始至终不曾开口说一句话。

      爷爷是一个视声誉如生命的忠厚长者,他始终不肯原谅大伯的不辞而别,直到爷爷走向另一个世界,大伯也没有求得爷爷的谅解。

       听别人的描述,大伯闯关东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也曾一度辉煌过。不过在他发达时,他只去看望自己的亲生母亲,唯一的这一次回归故里,直到如今我仍旧不明白他的目的何在。

      或许是为了让爷爷看到他现在的荣耀而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一切、包括同他断绝父子关系?或许只是为了缓和一下濒危的父子关系,借此换回那份父子亲情?我想,大伯或许应该体谅爷爷的处境,或许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抱一丝愧疚,或许应该用自己的真诚来挽回爷爷的原谅。但或许,大伯荣归故里的那份飘渺的虚荣心彻底掩盖掉了他心头最后的那缕良知。


       网络图片

      爷爷曾对不断念叨大伯的奶奶说:你为啥老想着那个畜生,就当从来没有过这个人就行!

      奶奶一改平日的低声下气,大声说:那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呀!

      爷爷冷笑:你觉着你养大的,他记得吗?他想着他那有钱的亲娘,他会记着你这个穷老婆子吗?你挖出他的心来看看,是黑的,翻过来翻过去都是黑的!

      一句话戳到了奶奶的心窝里,奶奶不再做声,只是默默的擦拭着眼角的泪。


      大约96年,大伯忽然带着大女儿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大伯,早已没有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时的风光得意。一张历尽沧桑的中年男人的面孔上、满覆着失意跟落魄。他和后来的妻生育了一儿两女,长子常年在外求学,大女儿患有先天性血友病,那极不协调的体态跟面庞一看就是常年服用激素造成的。

      父亲很快明白了大伯的来意:他在东北混不下去了,所以想回村定居,并想再住进那三间土坯房里。


  网络图片    

      彼时,爷爷和奶奶已经在土坯房里住了多年。爷爷没有让出来的意思。退一步讲,年迈的爷爷有什么理由把房子让给从未尽过赡养义务的大伯以及他的一直未被承认的妻子和儿女呢!

      多年之后,大伯依然就此事对邻人发表感慨:如果我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会占着房不让吗?

      最终,念及兄弟情谊的父亲、大姑和小叔凑钱凑粮让大伯一家人在村子里重新安了家。

      大伯的确精明能干。没多久,他就同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搭上了关系,在历届选举中为他们跑腿拉选票,坐收渔翁之利。他的灵活和心机深得那些村官们的喜爱。然而也正是这些异于常人的心机,成了他最终身败名裂的最根本原因。

      不久后,爷爷查出患了结肠癌。全家人准备为他手术,爷爷却明确表示:不做手术。他说:你们没见某某吗,他做手术不到一年就完了,我这么大岁数了,不做还可以多活几年。

      儿女们心里都明白:爷爷是怕给儿女增添负担!所有的苦由爷爷一个人独自承担,这完全是爷爷的一贯作风。

      一年以后,爷爷病情恶化,卧床不起。一家人轮流照看爷爷。这时的大伯提出要照顾爷爷,被爷爷一口回绝。爷爷说:别让我看到他,我就知足了。

     爷爷临去前的一天晚上,将我叫到了床前,对我说:那个人的心思只有我看得最清楚。他恨我,恨你奶奶,恨你父亲!

      我问为什么?

      爷爷长叹一声:唉!那人的心不是血肉做的,他是随他老子——不走正道啊!

      沉默了一会儿,爷爷又说:我写了一份遗嘱,这三间老房子连同房产证都留给你的父亲。你小叔和小婶我都已经跟他们说了,他们没意见——我这一生最亏待的就是你娘啊!这三间老屋权作是对你娘的补偿吧!

      看着病榻上骨瘦如柴的爷爷,我如鲠在喉:娘因为爷爷奶奶时时处处偏向小叔而气了半辈子,但就在爷爷病倒时,善良的母亲早已忘掉了自己所忍受的委屈。她只是尽心尽力地伺候着爷爷,甚至爷爷去世的那一刻,只有母亲一人含泪将他送走!

      村里人如是说:一个人最后一刻见到的那个人就是他放心离去的理由。

      只是我始终无法理解大伯为何会如此痛恨我的爷爷和父亲?!

      大伯前妻的三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爷爷和奶奶,却从不和回村居住的亲生父亲有来往。爷爷像对待亲生的孙子孙女一样送她们出阁、娶妻,未曾亏待半分。

      爷爷撒手西归后不久,村里的口粮地就陆续被村委的官员们卖了个精光。随之传出新村重建,一座平房可换两座楼房的谣言。


    网络图片      

      奶奶一直住着的这三间土坯房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变得更加颓败不堪。嬷嬷晚上睡觉时总担心房子会塌掉。于是父亲决定重新修缮一番。也正因了此举。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父亲才终于从大伯的前妻那里得知实情:原来早在半年前,土地局重新整理房产档案时,我的大伯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将对他恨之入骨的前妻和我的堂姐请到了村委。母女二人连哭带闹,终于把早登了记的我父亲的名字改掉了。


      父亲一辈子忠诚厚道,他怎么也想不到大伯竟运用如此卑鄙下流的手段,目的只为占有三间土坯房。他一次次拿着房产证到村委质问:你们为什么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就擅自更改掉我的名字?你们有什么权利这样做?

      村委的官员们却没有一个人承认此事,他们一推二六五,甚至避而不见。其中一个官儿这样说:你可以同他打官司嘛,你有房产证,一打准赢!

      父亲又去镇土地所,工作人员告诉父亲:那些资料早已经作为档案封存于区国土局了,改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和母亲心里都清楚,是父亲因为选举的事得罪了刚上任的支书大人。为了争当村官,更为了捞油水,他们的选举可谓丑态百出。现任支书给父亲送钱时,非但遭到坚拒,还被生性耿直的父亲训斥了一通。结果可想而知:穿小鞋在所难免!然而更让父亲痛心的远不止这些,却是与他一奶同胞的小叔竟然在大伯的一再挑唆之下与父亲反目成仇。

      大伯的翻脸无情,小叔的缺少主见,村官们的见利忘义,以及父亲的颓废和奶奶的伤绝,这一切让我看到了一场我最不愿看到的人间悲剧!

      欲诉无门的父亲天性中难以剔除的那份脆弱暴露无遗。在岌岌可危的亲情面前,父亲不敢想象那些残忍的结局。他永远是一个完美的消极主义者。他不可能将武器对准与自己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骨肉兄弟,所以他只能选择对准自己:

       算了,给他吧!我不想和他对簿公堂。

       奶奶说:凭什么给他?这些年了,他没有养过我,没给过我一分钱。我要死在那屋里,葬在那屋里!

       耄耋之年的奶奶已没了流泪的心力,只喃喃的:我就知道那畜生的心是黑的,反过来覆过去都是黑的!


     网络图片       

       奶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她不明白一手养大的儿子怎么会反咬一口?她不明白这养育之恩竟换不回一份骨肉亲情!

      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羔羊也懂跪乳之恩,情义无价的人心呀,却在利益面前失却人性、丧失良知!

      奶奶絮絮数道着大伯:他的亲娘后来嫁给了一个有钱人。那年他还不到十岁,被他娘接了去,从他娘那回来后就躺在炕上,怔怔的瞅着房梁发呆。我喊他吃饭,他也不做声,忽然就问我:为什么他家那么有钱,我们家这么穷?还有一回,他竟然质问我,我从来没有跟你要过一根冰棍儿吧!

      说到此,八十多岁的奶奶混浊的眼里掠过一丝难言的伤痛。她有些迟缓的声音诉说着让她永生难忘的那一幕:不是我偷买了冰棍只给你弟吃,不给你吃吧!是我根本没有钱去买一根冰棍儿啊!说完,奶奶眼前一黑,晕死在了我的大伯面前。

      我默默倾听着奶奶的诉说,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在一个做母亲的人眼里,养子同亲生儿子一样都是喝自己的奶长大的,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也会千差万别。我是一个母亲,我能够体会到那时那刻的奶奶心里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


      爷爷去世前,曾经无数次叮嘱奶奶: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离了这三间老房子,不要离开我的父母。

      爷爷说这些话的时候,从来没有避过我,所以我一直知道。只是当时并不知道爷爷的良苦用心。正所谓世事变幻,谁又能主得浮沉。

       在爷爷去世半年左右,奶奶终还是在小叔的劝服下提出了新的建议。说为了减轻我父亲的负担,奶奶每家各住一年。


  网络图片      

        如许年了,爷爷奶奶一直跟随我的父母居住,水费电费等等费用皆是父亲一人承担。小叔忽然提出了这一建议,一生厚道的父母无不答应。

       于是,小叔立即将爷爷家的箱笼桌椅等值钱物件全部搬去了他家,其中包括一张几百年的楸木雕花桌子。之前听奶奶说过这张桌子是她母亲的嫁妆,后来给了奶奶。那是一张细致雕琢、古朴精美的老古董桌。我曾经跟奶奶开玩笑说:这张桌子将来要给我留着。奶奶自然满口答应。然而再后面搬回来时,却只剩了奶奶和她随身的一包被褥,至于之前的所有物品,便再也没有回到我家。

       然而第二年奶奶回到我家后,就表示不愿意再回去了。就这样又勉强过了一两年后,奶奶不小心骨折,恰好在我家发生的事情,于是,顺理成章的、奶奶就一直住在了我家。

       那时候的奶奶将近九十岁高龄,虽然一向身体硬朗,但也是很难再站起来了。于是,在我父母辛苦照料了半年多之后,大姑和小姑实在不忍心哥哥嫂子如此劳累,也主动提出承担起照料奶奶的责任。就这样,两位姑姑和我母亲三个人轮番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小姑姑甚至专门为奶奶买来了可升降的病房用床,大姑姑更是几乎每隔一天就来一趟,把屎把尿、无不尽心。

       按理说,年迈的奶奶是幸福的,因为儿女媳妇无不细致入微的照料着她,然而有些事终是难如人意。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然而在我两个姑姑这里却是相反的。两个姑姑自小被母亲不待见,唯有爷爷奉若掌上明珠,钟爱一生。也因此,两位姑姑对亲身母亲远没有跟父亲亲近。爷爷病重时,有文化的小姑姑就曾经对我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若是咱娘走在咱爹前面,那就是我们的福气;若是咱爹走在了咱娘前头,那我们儿女可就来灾了。

      那时候并不懂这些话的用意,不过后来发生的一切的确验证了小姑姑的预言。

      奶奶从小就是一位娇生惯养的地主家小姐,家里就她一个女子,虽然家境殷实,但却都是种地积攒的家当,并不看重文化,所以奶奶是一个十足的文盲、且不明事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上私塾的爷爷。同样出身富农的爷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父母,他从小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世代书香门第。每当这时候,总会看到爷爷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自豪以及甚嚣尘上的浓浓的眼神。这也就侧面解释了当初我考中专失利,爷爷力排众议,坚决让我复读的原因了。

       在当时的农村,爷爷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人,且为人通透、做事公正,甚为村人推崇敬重。爷爷奶奶一共育有三儿两女,大伯是抱养的长子,父亲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子,大姑小姑分别为二女、三女,小叔则是老年得子。也因此备受娇宠。


  网络图片      

      记得小时候,奶奶曾跟我说起过,在她五十岁的时候,骗人的庸医让她以为自己肚子里长了瘤子。一服服汤药喝下肚腹,没有消掉肿瘤,却最终产下了瘦弱残疾的小叔。自此之后,小叔成为了奶奶心底的隐痛,这种深深的负疚感让她背负一生。这也就是奶奶一辈子都偏袒小叔的原因。

       爷爷其实特别清明,他眼里心里都看的明明白白。她知道我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而且靠得住。所以他一再叮嘱奶奶一定不要离开我父母,不要离开这三间土坯房。两位姑姑在爷爷的教导下更是明事理、懂大义的人,无不敬重长兄长嫂。奶奶的糊涂终在两位姑姑的清明中演成了独角戏。

       然而世事难料,在我奶奶去世仅仅三个月后,母亲却撒手人寰。那时候,我刚刚生下二宝八天。我的弟弟弟媳和老公选择了将此事隐瞒。

      再次见到我的母亲,便是三十五天后的一抔黄土、天人永隔!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过分精明而被村人疏离的大伯再次开始作妖。他又打起了那三间土坯房的主意。

     因为房产证在我父亲手里,最终产权依旧归属我父亲,或者说属于长房长孙我的弟弟。对此,大伯一直耿耿于怀,总是伺机闹腾。之前由于我母亲的震慑或者说面对我母亲有理有据、娓娓道来的言辞无言以对的困窘,他不敢轻举妄动。然而随着母亲的去世,他又一次开始兴风作浪。

      只是没有想到这次的闹腾彻底将已然丧妻的父亲激怒了。我父亲直接举起了铁锹,誓要将这个自己一直以来喊做大哥、却从未做过好事的人一锹拍死。

      我的大伯终于在我父亲通红着双眼的怒吼声中落荒而逃,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而我的父亲,自我们记事以来,总是为了别人委屈自己妻子儿女的老父亲终于硬气的为自己的儿女挣了一回情理。



作者简介





瑾瑜滢华


山东潍坊人, 一名七零后女子,就职于一家公立医院。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喜欢读书、旅游、摄影、戏曲、文字以及朗诵。坦诚善良且热衷人生的我愿以自己爱美的双眸、记录世间美好!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