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以怡情,足以长才。于我还在于,它确实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用字记录生活 2024-05-22 发布于新加坡

无论生活在新加坡,还是在中国城市,图书馆,是我们一家人常去的地方。目前在上海,生活的小区,隔条马路就是图书馆,更是方便,去的次数更多。我每月读书在三、四本以上,大多是图书馆借阅。

通常浏览书架是散文、随笔之类,大多以中国作家为主。如果说,阅读有方向的话,则是找轻松些书,因为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会读些网上提供的各种排名书单上的书,包括国外的畅销书,有时有意识地学习一些与我很欠缺的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学修养。这其中,有我一直以来基础面狭窄的唐诗宋词。最近,刚看完的两本书,《有温度的唐诗》作者李静,另一本《空灵》作者简媜。

即使是我,学生时代是荒废的,但是总还是有那么几首诗,抑或是两行诗,不仅琅琅上口,也能深明其义。因为低头向前赶路时,曾经为诗感动过,思考过。诗歌是诗人写诗时的心意,是生命的记忆,随着岁月的磨砺,一代又一代读诗者的心里打磨、酝酿,诗歌重新幻化出崭新的阐释境界而历久弥新。

唐诗是有温度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洒脱飘逸的诗仙李白,寒苦至极,仁义也至极的杜甫……唐诗,将生命的朴素表现在诗作中,让人咀嚼才得人生百味,让人触碰诗人之心灵才得人生之真谛,让人重新审视过往,珍惜当下,从容前行。

《有温度的唐诗》,始于卷一的春光里 且向花间留晚照,止于卷十的志难酬 弦断有谁听,作者熟稔历史风云,以温暖的笔触,优美的辞藻,解读诗近六十首,诗人二十几位。这其中有我熟悉的诗和诗人,温故知新,也有我初次读到的,读得辛苦些。读时感觉长了见识,但年老了,记忆力明显减退,很感遗憾。《有温度的唐诗》,漫长的人生里,我们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缠绵情话,但也会感怀“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父母情、悲欢友情、缠绵爱情,百味人生。

简媜说,诗人不是要我们逆溯到唐朝,去寻访某山某寺,他要百代千年后的我们,去叩访自己的空山,聆听心内的夜半钟声。《空灵》邂逅古诗词,就如作者所说,单纯地书写读诗心得,实在没多大意思。于是我们看到的《空灵》,不是原诗解释,而是她用抒情的笔法完成一趟徜徉于山间水湄的心灵之旅。

简媜说,山水诗,无时代之隔。王维的空山,张继的夜半钟声,依然在我们心中。在书中,她虚构成一个旅人,走过二十七首诗词曲,对古之山水诗境的一次回拜。

简媜说过,我这一代是被古典诗词养大的。她获得过多项文学大奖,是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那么,你若有空跟随她的脚步,来一次心灵之旅,感受独特的美学之境。

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几天前,我从图书馆借了八本书。阅读,于我还在于,它确实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