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行健》:大清真的允许人不留辫子乱跑吗?

 昵称74650355 2024-05-22 发布于重庆

最近热播的清末历史武侠剧《天行健》,史哥被人推荐,也看了一下。的确是部很值得鼓励的新剧,它和金庸很多经典的武侠小说(怀疑编剧是金庸迷),如《鹿鼎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类似,在真实的历史架构里进行武侠创作,虽然本剧的缺点也很明显,但它的出现的确值得赞赏。

在历史架构中创作:朱元璋升职记

所谓真实的历史是大清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十二年,也就是清帝被迫退位的两年前的1910年,因为满蒙军队主力几十年间几乎被太平军和洋人消灭干净,大清只能靠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六镇新军支撑,同盟会发动一次又一次起义,但大清贵族为了自身利益对立宪不断拖延,耍赖。本片的创作就在此背景下展开,于是剧中出现了北洋六镇的军事新贵:

出现了被想要政变救国的满清贵族雇佣的,来自“棱西”(片中自创的一个词,实际是云南川西那边的少数民族)的武林门派,江湖人:

还有体制内的捍卫王朝的大内高手,基层公安:

然后剧中设计了一个由明代倭寇走私大王汪直留下的宝藏,由清朝内部的激进改革派雇佣的江湖人,建制派,革命党,日本人多方势力争夺,虽然剧还没有更完,但可以肯定,当然是最后同盟会取得胜利,拿到宝藏,发动起义,大清完……

剧中台词:“你知道现在江湖上最厉害的帮会是谁吗?”(左右张望后):“同盟会!”

说完了优点,再说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对武林,武术的表现太假太假:古代的武侠稍微夸张点还没事儿,但清末这个背景,再用金庸式的武侠风格就太扯了。真实江湖从来都是以实用为第一目的的,不要以为形意拳,八极拳,有个拳字,就只会打拳,这个拳其实是门派的意思,当然是什么好用用什么。清末因为火器的输入,在甲午战争时参战的军队都已使用西式枪炮,民间的镖师也主要是以使用火枪为主,冷兵器为辅,至于拳脚,那就是一个基本功和防身技能。当然,镖行执枪,是要有拿官府的执枪证的,这一点,徐皓峰编剧的《镖门》表现的就非常准确。推荐大家观看,也推荐《天行健》的团队好好学学。

《镖门》:江湖人最重要的武功是——枪打得快,打得准!

《天行健》,从大内侍卫,到公安干警,到江湖人士,还在拿把剑拗造型,只能感叹:大清亡的,不冤!

这武打还这么多人夸,真是感叹现在的新一代,在武打片方面没见过好东西……

真实武术什么样?自己不会拍,不会找徐老师抄作业?

不过很有意思的一个点:片中的很多人物,如苗疆来的江湖人,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很多都不留辫子,就这么乱晃。有些人不禁要问:这合理吗?

清朝不是这样婶儿的吗?——

星爷调皮

其实这个吧,虽然表现的有点生硬,但还是符合历史的。清朝最后那几年,还真是有大量的人不留辫子在乱晃。下面我们就聊聊清末剪辫子的那些事儿。

在被列强们挨个爆锤加魔法攻击(语言嘲笑)之后,大清内部精英们也逐渐认识到,猪尾巴确实有点丑。并逐渐将其与文明开化对立起来。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归国之后,载泽就斗胆向慈禧禀明:留长辫子不方便,并请求慈禧下令废除留辫令,结果慈禧虽是妇道人家,对祖宗的忠诚却胜过须眉,生气的说,这件事我活着的时候不要讨论。可见慈禧也知辫子留不住,但不想当这个担责者。

但光进行经济科技改革,毕竟挡不住洋人的思想随着洋人的技术不断输入,在最先接触西方文化的领域,国人也开始对这个辫子深恶痛绝。如1902年,邹容在奔赴日本参加革命之前,便剪辫明志。在1903年的抗俄运动中,黄兴、陈天华、蔡元培、吴玉章、张继、陈独秀、秦毓等人均剪掉辫子,以示走向革命道路的决心。

此时清政府虽然有心控制,但逐渐有心无力。比如参加革命的学者张竞生就在1909年陆小读书期间,因为偷看《民报》及其他革命报刊,萌发了反清思想,剪掉了辫子,而校方以带头剪辫子等罪名将他开除。于是张竞生索性退学参加了革命。

在当时的公派出国留学生中,因为“文通,路近,费省”而成为主要清朝留学生目的地的日本,受革命影响,剪辫更是普遍,如鲁迅就在文章中回忆当时在日本剪辫,理由是不方便(其实是因为鲁迅加入了革命党,但后来组织让鲁迅去刺杀,鲁迅犹豫没去),结果校监大怒,要停了学费把鲁迅送回国。据说后来学监自己的辫子也莫名其妙的被人剪了去,于是遣返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大帮会同盟会的小弟你也敢惹?)。此事也可以看到清朝在末期已经失去了之前那种掌控力,属于不改革死于洋人,改革死于自己人的悖论之中。

《坂上之云》中的清末军事力量的实际掌控者袁世凯和秋山好古

清朝入关之初,只要求军人剃发,所谓“剃武不剃文”,本来军队是朝廷最重视,最不允许改变的群体,但也逐渐控制不住(因为后期的军队基本都由汉族新贵掌控)。加之对新军制服的改革,时不时有剪辫子事件在队伍里发生,并逐渐向当时的警界、政治界蔓延。1905年《广益丛报》一文中记载了当时的详情,慈禧去世后,清朝军队内部剪辫子风潮更加高涨,1910年秋,载涛开始默许京城禁卫军剪辫(想管也没能力)。

1910年9月11日的《大公报》报道称:“剃发之令尚未颁布,然军界中人以其窒碍过多,颇有迫不及待之势,刻闻禁卫军中官长兵丁,多有遽行蕹去者,涛邸已决定准其自由,不加禁阻。”除此之外,载涛不仅放任禁卫军的剪辫行动,而且支持外务部的断发行为,“外交官以交际为职事,辫发殊不雅观,现闻军谘大臣贝勒载涛奏请,凡外交官一律断发以便交际,奉旨依议”。

当然是否剪辫主要还是由长官的想法决定:1911年初,时任湖北新军协统,后来当了几天大总统的黎元洪对手下士兵剪辫的做法大力赞扬:“我国朝野上下,近因受外界之激刺,于剪发一事几乎风靡一时。余本欲先行剪去,以为军界同人倡,因明诏未颁,故尔中止。今尔毅然剪去,免豚尾之讪笑,导文化之先机,匪惟社会所欢迎,亦即余所崇拜也。”

而著名的“辫帅”张勋就选择忠于朝廷,禁止官兵剪发,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子军,后来还拥护清廷复辟。结果被冯玉祥抓住把柄,以复辟为理由,废除清室优待条约,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算是被辫帅坑惨了。

少年时代的蒋介石想去日本留学,但被家里反对,蒋介石愤而剪去发辫造成既成事实,家人只好同意其去日本。此时是1906年,在国人中算是比较早的。但去了日本才知道,军事必须由清政府的陆军部保送。蒋只好进入东京一所学校学了半年日语然后返回国内。回国后正赶上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陆军学校前身)招生。只要考上出洋学军事就有门了。蒋介石运气不坏,考取了。

在学校,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一个外教——一个日本军医官——在军校课堂上讲细菌课时,拿着一团泥块说:这小小的一团泥块就能寄生4亿细菌就像4亿支那人寄生在里面一样。在下面听讲的蒋介石立时就火了,走上台把那团泥掰成8块,指着其中的一块说:“日本有5000万人,也像5000万细菌一样,寄生在这泥块里面。”日本军医官瞧着蒋介石铁青的脸,吓得后退了几步。当他看到蒋介石头上无辫子时,像发现什么似地咆哮着说:“革命党的,大大的有!”不过,这则故事是在国民政府时期的报纸上出现的,不排除有宣传美化委员长生平的可能性。

建国大业中的辜鸿铭是刘佩琦演的,他在《天行健》中饰演清朝权贵中的激进改革派

而清朝最早剪辫子的人你可能想不到,竟是清亡后不肯剪辫子的辜鸿铭,辜鸿铭到欧洲留学前,父亲告诉他一不准入基督教,二不准剪辫子。但在欧洲一个女孩喜欢他的辫子,说中国人的头发黑得真可爱,辜鸿铭当即就把辫子剪下来送给她,辜鸿铭可算是第一批剪辫子的中国人。人人都留辫子,辜鸿铭便剪了辫子;当剪辫子是流行的,辜鸿铭又留长辫子。有人说他的君主主义也是如此,是故意与众不同。

虽然《天行健》有很关键的不足,但还是祝此剧大卖。推动中国武侠、动作影视的进一步复兴回归。

今天就到这里,各位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请帮忙给个三连支持鼓励,下次继续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