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连考三年,这个真得看!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也是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中一个持续热门的话题。

在高考中,“区域协调发展”常与城市化、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知识结合,考察学生对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策略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常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对考生来说难度较大。
表 近三年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试题

 01 

区域协调发展的一般策略

区域内部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发达地区如何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我们以“城市群协调发展”为例,来看这些问题。

【注】“区域”概念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大洲之间、国家之间;小到乡镇之间。



城市群协调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邻近城市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系统性的发展战略。

城市群内的各个城市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 找到核心——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

中心城市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还应承担起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责任。

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中心城市能够向周边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中心城市还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通过产业转移帮助周边城市构建起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和协同。

这种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集群发展,推动整个城市群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关键词】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资金和技术、管理经验

  • 减少障碍——打破行政壁垒

行政壁垒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市场分割和政策执行不一致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需要通过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消除行政壁垒,建立和完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行政壁垒、要素自由流动、产业联动机制

  • 合作共赢——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通过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可以形成互补的产业链,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城市可以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些城市则可以发展制造业或者服务业。

这样的分工协作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分工协作、产业互补

  • 资源互通——加快现代交通建设

现代交通和通讯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的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还能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信息交流。

通过加快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的交通通达度,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员/物资/信息流动、交通通达度、缩短时空距离

  •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安全合作

城市群作为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群需要在区域内建立生态保护的合作机制。

包括共享环境监测数据,协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共同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加强生态安全合作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群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健康/宜居

这些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城市群协调发展”,其他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大多都适用(总结如下表)



 02 

真题应用

先来看2022年江苏卷第25题第3问:

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图10为“江苏地形图”。


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图11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6分)

分析题干,“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本质是通过采取措施促使苏南发达地区带动苏北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前文总结的“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在此题中可以运用。但题干后半句对答题角度有限制,要求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所以,可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回答:

  •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
关键词: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资金和技术、管理经验

  • 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关键词: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分工协作、产业互补

  • 加快现代交通建设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员/物资/信息流动、交通通达度、缩短时空距离

看官方答案,会发现得分点和我们所给的关键词基本吻合。

点击可看大图


再看2021年江苏卷第24题第2问:

材料一:2005年前,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大多集中在上海,此后逐渐向周边城市扩散,有四大整车厂和90%以上的零部件厂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并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材料二: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江苏省组织引领苏南苏北对口共建优质、绿色产业园区。共建以来,园区引入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人口就业,推动当地GDP快速增长。

材料三:图10为“2018年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在长三角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2)简述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向外扩展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对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的启示。(8分)

该小问与2022年第25题第3问如出一辙,均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来阐述苏南苏北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来看官方答案和我们总结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击可看大图


最后再来看2021年广东卷第18题第3问: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图6示意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图6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该小问的答题角度是“产业协同”,同时还需注意“嘉-昆-太地区”涉及上海和江苏两个省级行政单位,因此需要增加“打破行政壁垒”这一角度。

  •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
关键词: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资金和技术、管理经验

  • 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关键词: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分工协作、产业互补

  • 加快现代交通建设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员/物资/信息流动、交通通达度、缩短时空距离}

  • 打破行政壁垒
关键词:行政壁垒、要素自由流动、产业联动机制

来看该官方答案。

点击可看大图


【小贴士】
  • 作答时,需结合材料,切勿直接照搬。
  • 关注题干中的限定角度,优先回答符合题干要求的发展策略。

 03 

来做题吧

江苏卷的两道题从正面考察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今天的练习2023年山东卷第18题第2问,则是从反面来考察这一知识点。一起来做做吧!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10)。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11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图10/图11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答案】
1. 集镇区以农业和矿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未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经济发展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

2. 辖区村庄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造成对全乡的带动影响弱。

3. 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高素质劳动力少。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答案解析】本题需要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示意图”及上片区主要从事农业,可以得出,即使是在集镇区,其产业仍然以农业和矿业为主,产业层次低,难以发挥优势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科技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较弱;加之地处西南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员、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