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佳语丝•奋斗篇】/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4-05-22 发布于黑龙江

【艾佳语丝·奋斗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管,长竹一截;蠡,贝壳为瓢。读书,常为某些片段而吸引。管望书山,蠡测书海,难免片面,但细品深觉蕴含着哲理。故从日积月累的偶读偶思中筛选若干,与读者诸君同赏共鉴。

不忘前辈的艰辛

后唐时的李存审出身寒微,后投于卒伍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曾官至中书令、马步总管。临终时他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及将相,期间万死而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簇(箭头)者凡百余。”说罢便把以往从身上取下的箭头分赠给儿子们,并叮嘱道:“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从政史鉴》天津社科出版社

以箭头为遗产,胜过金与银,吃精美膳食的儿孙,接过这份珍贵的遗产,如警钟、似木铎,可以不忘前辈的艰辛,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梅花香自苦寒来

齐白石学篆刻时,曾向黎铁安求教:“我总刻不好,有什么方法呢?”“南山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得好了!”得此真言后,他便刻了磨、磨了刻,刻得泥浆满屋。

——《齐白石自述》,中国广电出版社2009年4月版

出身寒微原为木匠的齐白石,能够成为卓越的艺术大师,靠的就是刻苦的磨砺。时代再变,此“经”永恒,如今欲成名还得走此路。否则,浮躁缠身,磨砺不苦,出手的“产品”即便如井喷,即便把“著名”的分贝高抬八度,但没有硬朗的质量,其名也就难免成水货了

“鬼才”仰仗于苦读

被人誉为“巴蜀鬼才”魏明伦有言:7岁学戏9岁登台的我 “学历浅属实,读书少则不尽然……”虽“无缘接近自然科学之门”,但“在文艺书海内遨游,涉猎到哲学、逻辑学、训诂学的山脚峰底。”“几十年一贯偏攻一隅”,虽然“成了理科盲人,工科聋子”,但为文艺里手、戏剧方家积淀了深厚的根基。

  ——《小作家选刊》2011年第9期·读书的“三性”》

中国艺术界的这个怪杰,肯定具有超常的天赋。但完全归结于此,恰如他自己所言,“有欠妥之处”。读书亦是其不可或缺的阶梯。我等尽管天资不济,但效其苦读苦吟,即便成不了赫赫有名的“鬼才”,但做个“没有白活的人”,应该说还是有可能的。

对一千件事说“不”

  ●“对一千件事情说不!”

   ——《乔布斯全传》

乔布斯究竟说了多少个“不”?该书中无确切统计,然而却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这位伟人创造奇迹的真谛。

言“不”,是向困难的挑战。在简陋的车库里鼓捣电子元件,在常人眼里无异于胡闹。乔布斯说“不”,搞出了“奶油苏打计算机”,诞生了苹果公司。言“不”,即对看准的事不放弃。他要为苹果电脑设计广告,找到著名的麦金纳广告公司,对方告诉他“毫无兴趣”,乔布斯说“不”,每天都打电话,恳请对方接受这项业务。对方不堪其扰、非常恼火,他却坚持不懈,最终被他的“疯狂”所感动。这种坚韧劲,我等亟需要。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