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拳之“手法”

 武宗 2021-07-11

以武学打开世界


一、庇护手

螳螂拳主要的防守型手法,其动作要领是:

1.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前手掌指向前,沉腕塌掌使掌指略向上挑,沉肩坠肘,伸筋拔骨;后手亦须沉腕竖掌,掌指向前、向上,置于前手肘下方。

2.前手向掌心方向横拨,即若右手在前,则向左拨,左手在前,则向右拨。当横拨过身体中线时,后手从前手臂下向前穿出,用掌背和小臂外侧向前、向外拨靠。前手顺势收回成后手,置于前手弯肘处。眼看前穿之手。

3.左右手轮流反复完成上述动作,但必须配合脚下的步伐,一次穿掌后退一步。手与脚顺置,即右手在前右脚亦在前,反之亦然。庇护手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训练中要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穿掌要从胸前方向前穿,横拨不出窝。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且要常习常练,方能从中体会出该手法的奥妙。

二、牵丝手

螳螂拳技法中著名的擒拿手法之一,左右手均可使用。其动作要领是:前手出,掌心向上,至前沿后翻腕下沉,勾腕下压回带,后手握住前手腕部(其实是擒握住对方的手)。

运用牵丝手擒拿,一定要合理运用腰部的力量,一旦擒拿得手,须马上运用腰部的力量来实施拿法。同时,应注意运用柔劲,与对方接手后,要顺着对方的来劲,一旦感知对方欲挣扎后拉,即应顺势变换手法,用滚龙肘向前击出。正如拳谚所云:“牵丝手,滚龙肘,任是神仙也难走。”另外,使用牵丝手时,脚下常配合玉环步,腰部有吞吐收放。该技术若使用得当,是很有威力的技击动作。

三、采三手

螳螂拳重要的技击手法之一,其动作要领是:双手交替向前拍击采拿。其作战意图是-招未着,二三招已到,即招即打,边招边打。融防守与进击于一体。讲究技击动作的简捷与有效。采手之后,常配合使用进步直捶或退步直捶。练习既久,往往会形成习惯性的技击动作,收到很好的实战效果。

四、捆捋手

捆手,捆住对方的手,使对方因此而不能动弹。螳螂拳的捆手法,动作隐蔽,且练习者经常运用自身角度的变化,使捆手取得更好的实效。捋手,顺着对方的来劲,捋开对方的进攻。捆手和捋手的复合使用,即为捆捋手。

捆手,可先发使用,即主动使用,也可后发使用。总之要审时度势,随机运用,目的就是将对方手捆住。招捋手应用得恰当,能使对方一下子陷人被动挨打的境地,自己则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五、螳螂手

螳螂拳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具体动作要领如下诀:“前手勾,后手搂,十字擒拿变搓手。一手前采一手收,一提一叼螳螂手。”螳螂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勾搂的路线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也可以逆时针方向,即左右两手可以交替使招,或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或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取何种姿态,完全取决于临战时的实际情况。螳螂手是螳螂拳中最能体现“螳螂”双斧之形的特有姿势,是螳螂拳标志性的造型。拳谱中提及的“螳螂双提刀”就是这个姿势。

螳螂手在勾搂之后变擒拿手法时,稍加变化就能繁衍出许多不同的手法来,如:将后手肘前顶,是谓顶肘;双手在胸前横向划弧,是谓绞手;由后向前叼勾,是谓提叼手。当年罗光玉宗师在使用螳螂手时,习惯于用向前叼勾的手法,此被称为“一提一叼螳螂手”。

六、缠封手

即缠封术,谱中所谓“缠封树”。缠封手由缠拿和封闭两种手法复合而成。缠,将对方来招缠住,即见招进来,以我之臂迎合粘之,随即带封下压。同时,后手亦跟着下压,两手成擒拿手势将对方来招缠住。封,将己之门户封住。其动作要领是:两手臂交叉置于胸前,以护住自己的门户。缠封手后,常用前臂架于自己的头顶上方,此谓“挂”。前臂一挂,后手即出,此谓之“挂打”。缠封挂打诀如下:“来势凶猛不要慌,展臂粘之理应当。-带一压缠封手,缠封挂打出奇招。”

七、外挂手

挂手,将对方之来招挂起,使之无法施展进攻。外挂手,螳螂拳中常用的技击手法。动作要领是:见对方招来,即用我掌迎上前去,翻转抓握,复架于头上,脚下步子随势踏进,另一手置于挂手下方,护己心胸。此招一出已使我之肩膀贴近了对方之胸膛或腋下。此时,任我使出肩撞或臂靠,对方都难有抵抗能力。拳谚俗称:“外挂手,贴壁靠,横来直去巧用腰,复加脚下七星步,不是倾覆便是倒。”

八、磨盘手

磨盘手,又称磨盘掌,分中磨盘、左磨盘、右磨盘、上磨盘、下磨盘、斜磨盘、竖磨盘等各种掌法。其动作要领是:“一手上,一手下,两个掌心相对放,前掌砍,后掌劈,一砍一劈磨盘掌。

使用磨盘手,右手在上在前,其掌心向下时,右手掌应成顺时针方向向前向右砍出:反之,左手在前时,左掌应成逆时针方向砍出。使用磨盘手时,须配合脚下的步伐一并向前,砍一掌进一步,而后脚则几乎不离地,用蹉地跟进的方式前进。

九、退步闭手

闭者,合也,寓关、封之意。闭手,用上肢来完成门户的闭合。其动作要领是:对方来招,我即起手(左右皆可)迎合而上,以封堵、格挡对方的进攻。退步闭手,实为在退步之中实施闭手。常在对方来招密集凶猛的情况下,或在我突发进击得手,为防对方反攻时,作为我伺机脱离双方作战,避免对方纠缠时常用的手段。所以,这个“退”尽量要做到预兆小,退得深,退得远;做到跃起后退落步时,能及时使出闭手,以加强自身的防护。“退步闭手”是螳螂拳中常用的手法,常在进步崩捶或突发穿心腿后使用。

十、回马手

防守型手法之一,属螳螂拳中摔技法的一种。动作要领是:在对方欲擒我,且已将我之肩膀搭住的情况下,我前手一松,以卸来劲,后手按住敌手,让其贴在我的肩膀处。此时,前臂从下而上翻转到对方的手臂之_上,借其来劲将其擒住,随即旋腰回身,沉肩下压,撅臀上掀,将对方从我背后向前掀起摔出。回马手的运用,要求压旋转翻能一气呵成,出其不意,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十一、迷魂手

又称迷魂掌、翻天印,螳螂拳中著名的技击手法之一。迷魂手是寓攻于守的手法,其技击要领是:前手掌心向上,用掌背向前向下摔击,后手紧跟着用掌心向前向下拍击,原前手再顺势翻腕用掌心向前拍击。迷魂手常将对方的头、脸作为攻击部位,一旦得手会使对方受到严重的打击,迷迷糊糊,甚至丧失战斗力。须注意的是,要使迷魂手取得理想的效果,出前招时需用虚招来迷感对方,后手跟进要快,不能有停顿,最后的盖面掌为实招,三招连进,须一气呵成,脚下配合窜纵步,形走步走,步随形定,步形合一。

十二、蹬扑手

螳螂拳摔击技法之一,需配合腿脚的反向动作。动作要领是:两手擒住对方手臂,抬脚转身,由腰部发力,脚蹬手扑,手脚反向运动,将敌摔倒在地。

十三、大靠手

又称铁臂靠、贴壁靠,为防守反击型技法,使用时需利用对方来势,使自己与对方贴靠在一起,常配合扭身坐盘沉肩松肘的姿势,来使自己时时处于得机又得势的有利位置,而对方处于失机失势的状态,以便实施及时、有效的打击。

十四、辘轳手

辘轳者,两手圆状转动,其势如环也,形容两手轮番进击,其势不断。辘轳手法是螳螂拳中经常使用的拳法,往往一出手即前招进后招跟,一转腰,后招变前招,一招接-招,招招相连,无端无痕。辘轳手法歌诀:“辘轳手法相传真,一招即出一招跟。轮番进击势不断,招招相连无端痕。”

十五、穿梭手

形容两手穿梭般来回穿插,融封闭、进击于一体,是许多螳螂拳家喜用的手法之一。穿梭手的动作要领是:前手为招架,防护自己的门户;后手为进攻,以对方之胸腹部为打击目标。若对方退却即变后招为上架招,随后紧跟出招,继续攻击对方直至得手。穿梭手诀日:“前招虚晃为进门,后招跟进击其胸。敌若退却我紧跟,招似穿梭惊敌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