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拿没钱当幌子,你只是不舍得花钱

 小陈茶事 2024-05-22 发布于福建

《1》

一直在下雨。

有三天了,不大,但密,密如牛毛,筛糠一样地筛下来。

昼夜不停,像是要把天给下个窟窿似的。

这种连绵不绝的“梅子黄时雨”,自古有之。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喜晴》,便具象地描写出了这种季节雨的特征:

持续时间长,且由于气温适宜,令人浑不知节令变迁,待到它停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烈日酷暑,入夏已久了。

是以古人在这个时节,通常也只是蛰伏家中,并没有大面积的农耕行为。

但这种天气,一旦落入别有用心的人眼中,便不得了了。

什么千古难遇的灾年,什么末世文学....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把不明真相的网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唐宋温暖期,元明小冰期...请查一查历史上的天象轮回再来下结论吧。

想当意见领袖,便要谨言慎行些。

不要老是把事情往坏处想。

末世还没来,自己倒先吓没了。

《2》

今年的茶圈,不太平。

牛鬼蛇神一群群地冒出来。

河水充沛的时候,河里鱼虾很多,在浪潮翻滚里,大家都能活得好好的。

一旦潮水退去,嶙峋的河底滩石,便显露了出来,展现出粗砺的底色。

大家今年开春以来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喷子,杠精,演员,戏精们,皆是河里那些从前被高水位掩盖,现今水位下降便露出头来的,石块。

图穷匕现,水竭石出,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我们今年便可以看到许多场大戏。

导演"退圈"以卖货的,宣扬"崩盘"以打击对手的,打击"高价茶"以清盘劣质茶的....

这些剧目的上演,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这位幕后的导演,他活不下去了。

如果大家都穷得好好的,那都会保持奄奄一息的状态,没有力气出来蹦跶,保持力气以图柳暗花明。

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总是不那样尽如人意。

那些卖便宜茶低端货的人,日子是过得不好了,但卖高货正货品质货的人,却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于是,塔底的那一部分人,不甘心了。

凭什么都是卖茶的,你卖得那样风生水起,我卖得这样穷途末路?

不患寡而患不均。

船小好掉头,每次大浪来时撑不住的都是小舢板。

大咖自重身份,不能轻言放弃

于是,茶圈底层的人便开始折腾了:

造谣说别的茶崩盘、自己换着花样地打折促销、连大师的儿子也撺掇老汉出来直播带货,从头到尾就跟粉丝讲三个字:买买买。

看着大师的满头白发,明明不善销售话术,明明只会讲专业知识,却还是要一脸欢笑地跟粉丝们说,茶不买回去喝是永远不会懂的。

一阵唏嘘。

这年头,大师还缺钱么?

不,是大师的子孙们需要把大师的剩余价值再多榨一榨。

想想张老,100岁了还在卖字,一个字5000块,预约者众。

《3》

降价真的就能促进销售么?

村姑陈能给出的,从来都是否定的答案。

列位看官看到香奶奶涨价了吗?

它为什么不打折?

因为高端的东西它就不一定只是品质在线,它还可以满足我们的其它的需求,比如门面,比如心理满足感,比如自我价值的实现....

辛苦打工的人,买到一只9000块的驴包,是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可?

是的。

这种成就感可以在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内,支撑着他继续在艰苦的职场去打拼,抗住各种压力,砥砺前行。

很多时候,人类需要的,是自我的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那些月薪2000块却在直播间给网红打赏的人,他们的心理也是如此。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压抑,受压迫,他们需要一个地方,来证明自我价值,于是他们找到了直播间,打到了给别人打赏这种方式。

只有在夜色掩映下实施了这种施舍的行为,他们才会觉得,我原来还是受人尊重的,我原来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现实中的那些粗励,才不那样磨人。

所以,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那些买贵的茶的人。

他们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有钱人,但他们一定是内心丰盈的,极具存在感的,富人。

只要你的茶够好,只要你的茶性价比极高,再贵的茶,都会有人买,并且是排队抢着买。

除非茶极烂,与别人家的茶相比,没有任何特色,要想卖出去,便只有降价一途。

比不过品质,只能比价格。

一边降品质,一边降价格,一边降价格,一边再降品质....

所有低端茶便宜茶,一定是品质不咋样的。

荒野米针用得着沿街叫卖么?

刚挑出来一斤,迅速就被抢光了。

有钱人永远都在,只是,你有没有吸引他们出手的货?

《4》

昨天的文章出来之后,有茶友留言,称,中国有多少多少人,月平均收入达不到1000元。所以买便宜茶的人不是主观上想贪小便宜,只是没有钱罢了。

这个观点,村姑陈并不赞同。

这个世界上的穷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没钱,一种是精神上的穷病。

前一种,是真的拥有太少的货币,卡上的数字极度少,说不定还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开销的那种少。

后一种,是自己认为自己没钱。卡上的数字与拥有的不动产,说不定很多很多,超过这世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但他就是觉得自己穷。

有钱而觉得自己穷,这是一种根子里的“自我否定症”。

如果一个人一个月收入不足1000元,他肯定不会想到要来买茶喝——茶并不是生活的必须品,在他给这1000块钱的收入所做的预算里,肯定不包括需要占据收入20%-10%份额的茶叶。

但月收入远远超出自己生活成本支出的人,却觉得自己穷,没钱买贵的茶喝的,只能说明,他不是真的穷,他只是自己认为自己穷——不舍得花钱买好茶喝。

这种不舍得,体现在对自己生活品质的限高上。

是的,有些人是对自己很严厉很苛刻的。

不舍得买好的衣服穿,不舍得去好的地方吃饭,不舍得买好的食材回来煮饭,不舍得买高端的楼盘,不舍得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觉得钱就应该存起来,才有安全感。觉得钱就应该变成不动产,才有安全感。

至于不是生活必须品的茶,蛮买几十块钱一两百块钱的喝一喝,就可以了。

这是对生活品质的严重压抑。

也是对自我需求的严重压抑。

上一辈的人,大多,有这种倾向。

这一类的茶友,不是没钱,只是没有预算。

不舍得,在喝茶上花钱,舍得,对自己好一点。

今时今日,200块,放眼整个茶圈,谁手机上没有这笔钱?

500块,1000块.....

只是不舍得罢了。

不要用没钱来当幌子,“没钱”会生气的。

《5》

今年,是茶圈实打实的“洗牌年”。

到年末的时候,列位看官会看到,有许多的掌柜,消失了。

可能是永远消失,也有可能是暂时隐匿,还有可能是转到别的行业去霍霍他人。

今年大家还会看到和听到,更多的胡言乱语,更多的魑魅魍魉在大放厥词,生造出各种歪理邪说,编出更离奇的段子和故事来卖货。

没有实力的,到茶圈来投机的,基本上会趁这时候捞一票,然后走人。

大浪淘沙,最后留下来的,才是真正愿意与茶行业共存亡的爱茶之人。

在这特殊的节点,有钱人,要紧的是捂紧钱包,不要轻信,也不要盲从。

降价的茶,品质肯定是随之一同下降的——茶掌柜不是慈善家,不保证利润,他打折又有何用?

与其喝烂茶伤身又伤心,不如少喝一点,喝好一点,健康又养心。

没钱的人,也请捂紧自己的钱包,不要轻易被带节奏。

与其喝一斤便宜茶,不如喝一两高品质的茶。

同样都是一百块钱,花在哪处,怎样花才对身体好,是该细细思考了。

买茶不是打群架,数量越多越好。

喝精品茶,那才是真正对身体好。

车子三个月就得保养一次,身体要用一辈子,难道不值得喝点好的?

《6》

没有买卖,就没杀戮。

没有买方市场,何来卖方市场?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茶友喜欢花小钱买茶喝,不舍得在喝茶这件事上花钱,没有预算给到茶叶,才造成了大量的生产便宜茶的企业和掌柜,在横行互联网。

才逼得他们拼命为自己的劣质茶站台,编故事,做包装....

凡事从根子上禁了,便好了。

等大家都不买便宜茶的时候,看那些便宜茶,哪来出路?

一泡好茶带给人的身心灵的震撼,足以抵过一斤烂茶给人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宁要好桃一个,不要烂杏一筐。

世事葱茏,是时候,对自己好一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