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生理学的境界层次(下)——第五-第七

 火岩山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续前文:中医生理学的境界层次(上)

对于自己在临证临床实践中观察所得到的生理认知,经过很多很多的验证以及和自己所能够看到的典籍进行比较后,坚定地自信而且能够自成体系,能够到这个境界的中医,其实已经非常稀少。就现代中医而言,大约能够提出类似于“九种体质”理论的人,算是达到了这个境界。

这个境界可以称之为“执于察”之境。意思是这个境界的人都非常相信自己的观察范德萨洞察,执着于自己的生理学认知体系。很少甚至排除了外界对自己的干扰。

第五层境界:破于缘

生命的形态如此的丰富,就和宇宙一样,无穷无尽。

人能够认识人的全部形态和全部形态的人吗?显然不能。你以为人应该有五个手指头,可偏偏有六个指头的人;你以为心脏应该都在左边,可偏偏有心脏在右边的人;有的人羸弱如豆苗无法经风雨,有人强壮如犍牛可以搏猛虎;有的人可以行百里而无法跑百米,有的人可以短跑冲刺却没有耐力……

图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就算再自信,就算再偏执,就算再高明,只要接触的病人够多,中医师还是很可能发现有自己所没有接触过的人的生态形态,也还有自己所没能够认知的特例。

然而要实现突破,却很难。

否定别人,否定经典,甚至否定自己的业师,或许都比否定自己来得容易。所以当一个名医大医可能用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观察钻研而得到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自洽的有效的能够被验证的生理学体系,是很难被他自己所怀疑所否定的。他可能用这一套体系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得到广泛的认可、被许多人奉为宗师而膜拜并学习——这套体系几乎等同于其生命的特征和象征,是自我认定和别人对你的识别的标志,人还能够破掉自己的体系吗?

人要突破亲手建立的认知大厦,其实和亲手摧毁自己的世界观一样,几乎下不去手的。

你很难想象,古代的张仲景会自己无辜烧了《伤寒》、《金匮》?黄元御会撕掉《四圣心源》?近现代的彭子益会主动销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主动烧掉自己的书的,传说中华佗做了,他在狱中把自己的书给烧了。如果华佗烧书没死,那么出狱后的华佗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呢?这其实不可想象。

而华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突破自己体系的极限,或许只有在某些机缘下才可能实现。

不敢说一定没有这样境界的人出现,只是即便出现了这样境界的人,大致和普通人没啥缘分,要多大的机缘造化才能让一个人把毕生建设的认知体系给破了。这一境界不妨称之为“破于缘”之境。

第六层境界:达于悟

人们读不懂《老子》,不是由于《老子》有多晦涩,而是因为几乎所有人在把《老子》当作世界观在读。而实际上,《老子》不是世界观的表达,也不是价值观的主张。《老子》或许只是给有缘人提了点儿建议,建议有缘人不要受固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制约,甚至不要受此影响……也许在老子看来,世界宇宙之大、之深、之多、之无穷,人本不该形成世界观这种知识体系把人约束在有限的认知之内……

人的生命也是一个宇宙。这一点,其实已经被大部分中医所认可。只是很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人体即宇宙这一论断,本身成了世界观,在中医这里也可以称之为“生命观”——只要是“观”,就有了边界,有了边界就有了极限和局限。人的生命的无限性,就被消灭了。

当一个中医不仅打破了所有前人对人的认知的局限而且还亲手摧毁自己建立的生理学大厦,那么他才有可能走进对生命无限认知的没有边界没有局限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或许可以接受一切关于生理的学说,包括古代西方的体液说、现代西方的细胞说、古代中国的气源说、阴阳说、精气神说、脏腑说、经络说、能量说、运气说、天人说、运动说、丹元说等等。到了这个境界,对任何学说都不持偏见,也能够一眼就洞穿任何一个体系的来龙去脉和局限性。

在这个境界,人对生命的认知更多可能来自医者自身的修为感悟,而不仅仅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即便对别人的观察,也不再一途一法,而能够以动态的、变化的思维,用多维度、多视角、多方法去进行观察。……

这个境界看到的人不再标签化、概念化、程式化、规则化、规律化、标准化、结构化、机械化……。

这个境界的人应该很稀少,现实中没有遇见过,如果《黄帝内经》凡一百六十二篇的作者是一个人的话,那应该是这个境界了。

这个境界或许可以命名为“达于悟”之境。

第七层境界:取于需

当悟到人就和宇宙一样,具备无穷性、没有边界、没有程式、没有规律,人对其的认知不可穷尽的时候,人对生命的态度反而会变得更加通达。也许真的会有一种对人的认知境界叫做“按需所取”。

所谓按需所取的意思是对人的认知已经不再拘泥于任何具体的描述、分类、命名、视角、观察、感知……一切都可以随着自己的思路来。

比如需要用五脏进行命名和分类,那就用五脏,如果需要,完全可以用六脏七脏来分,也可以命名为其他的。比如需要用360穴,那就360穴,如果36穴就够用,那么就用36。

到了这个境界,所有的取象分类、尺寸形状、重量性质、运行规则、变化规律、组织关系等等,都不再有固定的模式,都是自己所需要的思路,只要自己需要,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思维里构建属于自己当下所需要的人的模型出来。下次另外的需要,则可以构建另外的人的模型。

这个境界其实很难说清楚也很难理解。所谓道可道非恒道,语言文字在这个境界面前其实有点儿不够用。难以说清就暂时不再去说,留着大家想象或许更妥。

这个境界或许可以命名为“取于需”之境。

中医生理学的境界层次(上)

本主题最后一期——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一〇〇

中医诊断的境界层次

中老年人怎么养生?——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九

中医治病的几个境界层次

真正的善是怎么样的?——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八

科学和玄学可以共存吗?——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七

年老的父母和中年子女的关系——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7)

君子为什么常常斗不过小人?——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六

五行旺衰以及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读不懂《易经》?——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

子女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认识孩子的成长也是认识世界——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5)

成家立业时期和父母的关系——人和父母关系的第三阶段——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4)

怎么开悟?——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四

关系的重塑——人和父母关系的第二阶段————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3)

为什么智慧的人不会感到孤独?——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三

人能够埋怨自己的父母吗?——人和父母的关系之人之初——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2)

君子为什么常常斗不过小人?——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二

人和环境中人(社会)的关系(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和环境中的地的关系(3)

世界的终极真理是什么?——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一

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内耗呢?——有意思有深度的国学问题之九〇

人和环境中的地的关系(2)

人和环境中的地的关系(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