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逍遥_书斋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河图洛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河图洛书所揭示的宇宙生成、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为中医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使得中医在维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它们分别由黄河中的龙马和洛水中的神龟背负而出,故得名。实际上,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天文、数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河图: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并以天地合气,以阴阳相配,象征宇宙生成的本原和万物运行的法则。其中,一六居下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四九居右为金,五十居中为土。这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关系。

洛书:洛书则以九数代表天下九州、九宫,揭示出宇宙空间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其纵横斜皆十五,恰好为“天地万物之数”的界限。洛书之数与八卦相结合,形成了后天八卦图,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河图中的黑白点,代表了阴阳二气。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是一切变化的根本。河图通过阴阳点的排列组合,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生成与消亡。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河图中的点阵,不仅展示了阴阳的变化,还体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通过河图,我们可以理解五行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运行规律。

虽然河图源远流长,但它的智慧并未过时。在现代,河图的原理仍然指导着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中医学的实践,乃至对生活方式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河图中的“天地之数”不仅是五行的经典依据,也是人体五脏功能的经典依据!

这是学传统中医者须要首先明识的。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易经·系辞传》中并没有生成数的描述,而是统一以“天地之数”称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地生成数的说法,见于《尚书大传·五行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天地之数”、天地生成数与人体五脏功能的关系,笔者思考、研究很多,渐有所悟,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今再略述一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之阳气,太阳气,从百会、头部顺着督脉、太阳膀胱经而下命门,在两肾中将脾胃中来的水(地六),演化成“精气”(生命之水,不能等同于刚喝下去的水,是带电、带电解质的水,是富含阳气、生物电的水)。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脾胃中的谷气(轻清部分),发酵升腾入心而化为君火,即是黄帝内经中说的“神气”(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递质应属“神气”)。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一之阳气,少阳气,入肝,与源于脾胃的谷气(稠浊部分)相合,化为“血气”,“血气”从左入心脏,为君主之左将。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脾胃中的谷气(轻清部分),发酵升腾入肺而化为“清气”,与肺吸入的天中清气相合,从右入心脏,为君主之右相。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一之阳气,阳明气,入脾,与源于脾胃的谷气(稠浊部分)相合,化为基础营养(土气),构成周身的基础框架,承载身体中的其它各种“物”,即土载万物,如现代医学所说的糖、脂肪与蛋白质。

“天成”的脏气,最终表现为上升,多呈气态,如君火(神气)、金气(清气)。

“地成”的脏气,最终表现为下降,多呈液态,如肾气(精液)、肝气(血液)、脾气(基础营养液)。

天地之数是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五脏之气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有不同的名称,但并非截然分开。

在河图的世界观中,阴阳是构成宇宙的基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河图教导我们,生命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体现。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自然界和人体健康的基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这样的循环不仅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也是中医诊疗的重要依据。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它遵循着宇宙的规律。中医通过理解阴阳五行在人体中的运行,可以预测和调整人体的健康状态,治疗各种疾病。

河图与中医诊断

河图洛书的五生数和五应数或五奇和四偶五中数的变化,奇偶数的对应,产生了无穷尽的演变,这种奇偶思维模式,也渗透到中医理论中,即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药物等等医理,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在认识人体时,“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阴阳的变化,就人体来讲,亦如数目一样,是可数而知的。“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用阴阳阐述人体部位、脏腑功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这使也。”说明人体内外阴阳的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生理作用。“阳虚则外表,阴虚则内热、阳盛则热,阴盛内寒。”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所反映出的病理特点。“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阐明药物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功能特点。

中医诊断中,脉象是沟通内外的桥梁。通过感知脉搏的强弱、速慢、规则与否,医生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阴阳五行的平衡状态。

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都是阴阳五行变化的外在表现。中医通过观察舌象,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问诊不仅仅是询问病情,更是一种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的过程。这些都与阴阳五行的变化密切相关,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中药材按照其性味归经,可以分为阴阳五行。医生通过配伍药物,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恢复阴阳平衡。河图的原理在针灸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和针灸,更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通过遵循河图的原理,调整饮食、作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健康。

河图与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用来描述宇宙自然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理论。五运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变化,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

河图中的阴阳五行不仅仅是静态的符号,它们还代表着动态的运行和变化。通过河图,我们可以理解五运六气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诊断时,会考虑到五运六气的影响。例如,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倾向。医生通过了解当前的五运六气状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应数,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五居中的变化思维方式,来推动演示变化规律。这种五位数变化,其应用在中医医学上也是深奥的。《内经》中五脏之数,均是由河图洛书中五行生成数推衍出来的。“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数八;南方青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其数七;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其数六;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数五。”这种用河图洛书五位思维方法,灵活地用在古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采取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在未打开黑箱,来阐述人体的脏腑之间生理、病理的复杂和变,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河图与六经辨证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的经典文献,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河图的阴阳五行理论。

六经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河图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六经辨证提供了深刻的洞察。通过分析患者的六经病变,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时机。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六经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都是为了恢复患者的阴阳平衡。

本草药理是中医药学中研究药物性质和用途的学问。它涉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走向等方面。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河图的阴阳五行理论为本草药理提供了分类和分析药物性质的方法。通过河图,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河图洛书的数阵恒动就是数字在排列中,不停地、有规律地进行运算,产生变化。这种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促使中医认为,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不断产生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动静相应,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这种恒动观,阐述人体消化功能,是“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种不断变化,保证人体营养供养。阐述生命活动,是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生降出入,无器不有。”再如血液须在脉管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等,人体各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时刻激发和推动着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河图洛书,构思妙绝,变化多,整体性强。河图之数:天数五,地数五,其位十,总数五十五为一整体;洛书为三行三列成九格,每行、每列、斜位的三个数相加都是十五,总数是四十五为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的思维,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形成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即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它将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之间的生理有机联系起来。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等等。再则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明确指出人所需要的空气、饮食等都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河图洛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中医理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河图洛书的影响,将其哲学思想融入到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

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

阴阳五行与中医:河图洛书所揭示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的大宇宙息息相关。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等,都遵循着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通过调和阴阳平衡、五行养生等方法,中医能够有效地维护人体健康、治疗疾病。

天人合一与中医:河图洛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思想在中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医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环境、气候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与中医:河图洛书所体现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标本兼治,以实现全身的和谐与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