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霸权、储备调控与国际货币等级体系 | 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4-05-22 发布于天津

金融霸权、储备调控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等级制 

作者:Ramaa Vasudevan,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系。

来源:Ramaa Vasudevan, The gold-exchange standard in colonial India: foreshadowing the monetary hierarch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e-credit standard,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published online: 15 Mar 2024.

导读

是什么让印度的货币政策在一百年前成为英国金融霸权的秘密武器?本文揭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金融操作背后的故事。通过描述和分析,这篇文章展示了英国如何通过巧妙的金融策略,将殖民地印度的经济深深嵌入其全球金融网络,确保自己的经济优势。想知道为什么印度的黄金储备会被存放在伦敦的银行里吗?或是如何通过一张小小的汇票,控制了整个殖民地的财政命脉?本文不仅将带您了解这些历史细节,还将帮助您理解今天国际货币等级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hierarchy)中核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当前被称为金融化资本主义阶段的时代,有许多文献研究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从属地位。这与美元在国际货币等级中的霸权地位有关,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不再直接支配和控制对美国的短期债权,而是将其作为美元储备存放在外围国家的中央银行。储备积累的动机可能是为了防止资本外逃引发货币危机,但外围国家积累美元储备的做法反映了美元享有的过高特权。这是当代金融从属化(financial subordination)的一个关键机制,美元储备的囤积确保了外围国家为国际美元流动性机制提供了弹性,巩固了美元霸权,而这一方式早在英国对印度实施殖民统治期间已有迹可循。

英国通过在印度殖民地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将印度嵌入英镑的货币等级体系中,并凭借汇票机制对印度的储备进行调控,帮助其自身巩固金融霸权,应对金融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等,而印度则受制于此,处于需承托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压力、国内经济发展受限的境地。

印度实施金汇兑本位制的缘起

在普法战争之前,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金银复本位制(bimetalic standard)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并存。在美国发生南北战争期间,随着印度出口棉花和吸引公共工程与铁路资本,流入印度的白银增加;而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发现增加了黄金的供应,欧洲白银大量流出。这使得印度进口白银有助于吸收西方的通胀压力,并让欧洲和美国向金本位制过渡。

19世纪70年代,白银贬值,金、银之间稳定的价格比率被打乱。彼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在内,已基本实行金本位制;而东方的外围国家如印度,仍采用银本位制。虽然双本位制中蕴含着一种等级制度,但在银价下跌、金需求上升的情况下,这一币制仍具备不稳定性。印度对银的进口仍在继续,但银贸易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投机的特征。随着银价下跌,卢比在1873年至1893年间对英镑贬值了近50%,这也导致印度面临严重的预算和货币问题。印度殖民政府费用负担加重,对英国的收益汇回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9世纪后期,英国政策圈试图解决印度的货币问题,采用金本位制来稳定汇率的建议随之流行。但殖民政府有两个顾虑:一方面要防止印度因贸易顺差而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吸收黄金,以免扰乱伦敦货币市场;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汇率恶化和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产生负面影响,以解决日益棘手的预算问题。两难之下,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 standard),即一种没有黄金货币的金本位制出现了。

金汇兑本位制的关键要素是通过积累短期对外债权,在国际上保持本国货币(不一定可以用黄金兑换)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黄金是国际支付的最终结算手段,但面临资本外流或国际债务的国家则通过在国外中心国家存放资金来节约黄金储备。通过持有短期外国资产,能够使长期债务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短期债权国的地位,成为黄金储备的一道防线。

印度所施行的金汇兑本位制,是将卢比按固定汇率兑换成英镑。殖民政府负责通过英镑外汇交易来管理这种固定汇率。银卢比和纸币在国内流通,因此该体系是没有黄金货币的金本位制。这种安排将黄金储备的作用限制在稳定汇率和结算国际收支上,还切断了英镑与卢比汇率、白银与黄金价格比率之间的联系,使汇率与外汇市场的情况挂钩。

通过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殖民地对白银和黄金的相对需求仍可保持。白银继续被进口到印度,从而避免了白银国际市场的混乱;同时,通过发行以英镑为抵押的纸币,减少了提取黄金作为发行纸币的储备。可见,此时殖民地印度被纳入国际金融市场,通过支持英国作为世界银行家的角色,巩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也标志着帝国金融从属化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金汇兑本位制运行下的储备调控

金汇兑本位制在印度实行后,尽管银卢比和纸币同时流通,但与作为主要货币的银币相比,纸币的流通量相形见绌。1893年铸币厂关闭后,卢比升值,但这对印度的流动性和信贷产生了有害影响,货币问题持续存在。于是,银币铸造在1898年恢复,英国金币在1899年被宣布为法定货币。然而,虽然财政部有义务用卢比兑换英镑,但却没有对等的义务提供英镑来兑换卢比。此外,由于英国财政部拒绝了对印度启动黄金流通和开设黄金铸币厂的建议,以及南非战争引发了对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减少的担忧,任何可能使印度流失黄金的行为都被排除考虑。

因此,与其让印度在国内积累黄金储备,不如将部分黄金暂时存放在英格兰银行。伦敦作为当时白银和黄金市场的主要交易中心,这么做不仅有助于英国提高其对国际金本位的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其通过金汇兑本位制所实现的金融从属化。而这些黄金储备构成了印度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并可用于在伦敦市场购买白银,然后将硬币兑换成卢比运往印度。这原本是缓解印度货币困境的权宜之计,到1905年后则成为了永久性措施。至1906年,印度有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被存入英格兰银行;同年,印度的部分PCR(Paper Currency Reserve,纸币储备)也被批准用于投资伦敦的英镑证券,并在后来越来越多地服务于维持汇率和支持伦敦市场的流动性。

至此,PCR和之前为印度铸造卢比硬币的铸币税利润而设立的金本位储备金协同运作,共同致力于维护汇率稳定和构筑黄金储备的第二道防线,它们帮助促进英国债务证券市场的发展,并缓解了伦敦利率的上行压力,为英格兰银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印度殖民地的金融体系

印度殖民地在金融的从属地位也扭曲了国内的金融发展。印度的金融体系可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门:一个嵌入国际市场,另一个面向国内市场。印度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和本土放贷企业属于后者,而前者则由殖民政府,包括印度政府和印度办事处、总督银行和外汇银行构成。

在国内市场中,总督银行虽然在印度金融格局中地位显赫,但它们的业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被授权担任贷款人,无权调整货币流动性及信贷,无力支持国内工业投资。更重要的是,它们被禁止从事外汇交易或从以伦敦为中心的国际资本市场借款。其为国内金融体系提供弹性的能力不仅被削弱,而且还被排除在贸易融资和资本流动之外,而这些资金主要掌握在外汇银行手中,由外汇银行在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入方面占主导地位。总督银行在国内贷款的限制,以及外汇银行对总督银行部分功能的替代,导致形成了一个以印度作为棉花和黄麻出口国地位为导向的国内信贷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外汇银行主导跨境金融流动,是印度殖民地金融体系中的关键渠道。无论是其通过在伦敦吸引存款,还是对汇票进行再贴现来为其业务融资,殖民地贸易实际上是通过在伦敦借款资金来融资的,体现了印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对称融合。另外,印度外汇银行的存款增长超过其在印度的储备增长,这种不平衡的解决取决于银行能否从伦敦带回资金以满足国内需求。一旦印度出现紧缩或恐慌,则需要从伦敦汇款解决;相反,当伦敦市场出现危机,短期借款枯竭且外汇银行面临偿还压力时,外汇银行会从印度分支机构提取资金,将脆弱性传导到国内市场。

总之,总督银行与外汇银行关系特殊。总督银行受外汇银行竞争影响,功能受限;而外汇银行则确保了国内金融体系与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利益相挂钩。

金汇兑本位制下的汇率管理机制

在印度的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的管理依赖于汇票的出售,即印度卢比的债权在伦敦以英镑出售。作为一种短期外债,汇票被用于满足殖民政府上交至伦敦的国内费用(home charges),包括但不限于已解散的东印度公司的债务利息、政府债务和铁路债券的利息支出、养老金、在英国的采购以及战争和军事开支等等,让印度的税收收入转移至伦敦以支付英镑的支出,而这逐渐变成了对印度经济的掠夺。

同时,汇票作为金汇兑本位制下金融从属化核心部分的角色,阻止了印度的贸易顺差转化为黄金储备,而这些储备被服务于英格兰银行对国际流动性的调节。黄金避免流入印度,汇票的汇率与英镑挂钩,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关键不稳定因素得以解决。

从作为有效转移印度财政收入的手段开始,汇票机制演变成金融从属化的组成部分。这一机制不仅有效维持了固定的英镑汇率,还使印度的货币和金融节奏与伦敦金融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印度面对危机的应对举措

1907至1908年间,因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印度的贸易逆差恶化;恰逢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并扩散,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大量流失,伦敦出现货币紧缩。因此,汇票需求减少,卢比贬值。黄金的流失也导致以往汇票机制维护汇率稳定的功能失灵,汇票机制仅能保持卢比汇率上限,却未能防止汇率下跌。

此时,印度殖民地的国内需求实际上被服从于遏制金融市场动荡的帝国需求,即通过防止黄金流入印度金库来应对跨大西洋向纽约流失的黄金。并且,由于之前殖民政府有充足的财政空间和余额,这为英国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提供了很大的资金缓冲。虽然几个月后伦敦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卢比依旧承受压力。到1908年,印度发生了货币紧缩。

这场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巩固了要将印度的黄金储备放于伦敦的合理性,同时还促成了将印度的短期储备作为短期贷款放在伦敦市场的特定金融机构,而非用于投资流动性较差的英镑证券。随着伦敦可用的流动性资金的增长,这些储备在1909年被存入股份制银行,伦敦的金融机构和股份银行能够以低于英格兰银行贴现率的利率提供流动资金,即印度为伦敦货币市场提供了廉价的短期资金。但殖民政府仍需要以更高利率从伦敦资本市场借款,并且还需为部分债券提供回报保证,吸收了私人国际投资的风险。

总体而言,印度殖民地在维护当时英国金融霸权的主要任务是:不成为国际黄金储备的流失国,并设法调动印度的储备来满足英国管理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的需要。无论是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是印度发生货币危机期间,印度帮助英国应对作战期间的金融动荡和美国与主要债权国的崛起。1913年,印度被批准一旦英国停止使用金本位制,印度的金汇兑本位制就会变为英镑本位制。这一转变更是预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即外汇国家积累以主要货币计价的外汇储备,作为对汇率波动和资本外逃的自我保险。即便1935年英国出台法案将货币事务的控制权移交至印度储备银行,苏格兰银行也未放弃对新成立中央银行的控制。纵使殖民统治日渐式微,金融从属化仍在实施。

结语

金汇兑本位制是将殖民地印度的货币政策与英镑挂钩的关键金融从属化机制,其运作避免了印度黄金储备的流出,通过将黄金放置于伦敦,为英格兰银行提供了短期信贷额度,帮助英国管理国际金本位制和推动国际英镑的流动。但即使后来反殖民运动蓄势待发、促使次大陆在战时进行政治改革时,财政和货币事务的控制权仍保留在英国手中,这表明虽然直接殖民统治结构被放弃了,但财政控制仍是帝国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尽管当前已不存在殖民统治,但在美国推进金融霸权的背景下,英印的例子仍可在现实中得到映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位于从属地位。

词汇积累

gold-exchange standard

金汇兑本位制

financial supremacy 

金融霸权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金融全球化

financial subordination 

金融从属化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国际流动性

译者:邢安婷,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校对 | 王昕怡

审核 | 丁伟航

排版 | 赵小娟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