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做了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大明朝的命运

 登记去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文/西风无语

嘉靖十八年,皇太子独立门户,需要内阁操办一切事务,包括挑选一些人才来组成自己的团队,为将来接班做准备。

当时夏言任内阁首辅。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面对众多想攀附太子的人,他拒绝了人情,行贿,只选择有才能的人。
在他选的有才能的人里面,有一个人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他曾经对那个人非常恼火,当时礼部缺人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夏言就没有同意,现在太子府要人,他反而选中了这个人。
他叫徐阶。
徐阶曾经在夏言的老家江西任过职,夏言的亲戚请他帮忙,并且告诉他自己是夏言的亲戚,然而徐阶不买账,不帮忙。
夏言的亲戚就写信告诉夏言,并将徐阶大骂了一顿。
对于这个不给面子的官员,夏言也很恼火,所以在礼部缺人有人推荐他的时候,夏言是一口回绝。
那现在为什么太子府选人他却挑选了他呢?是忘记了之前的事情了吗?还是说另有目的?
徐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时遇到了新科进士聂豹,徐阶的悟性和机智让他非常赏识,他意识到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前途的可造之材。于是收徐阶为徒。
那聂豹是谁呢?聂豹其实是王阳明的学生,虽然没有行拜师之礼,但是当年王阳明对他却是倾囊相授。
他将王阳明教授给他的,全部传授给了徐阶。
徐阶后来考中解元(第一名),又顺利通过殿试,考中探花。(杨廷和说:此人当为状元)。
以全国第三进入翰林院。
所以,夏言想了想,觉得徐阶是一个人才,所以就还是公正地选了徐阶。
让夏言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他这一次的小小的决定,却改变了大明朝的命运。
后来夏言被严嵩父子陷害致死,被夏言提拔的徐阶却默默不语,这让大家又很不理解,觉得徐阶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所有人都不理解他,鄙视他,因为夏言不计私仇栽培他,提拔他,关键时刻既不发言也不上书,实在是忘恩负义。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之前的原则正义都是假象?
其实并不是。
所谓成大事者,必须要敢于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因为他知道严家父子有一个权力链,不是他能够随便扳倒的,稍有不慎,就会跟夏言一样的结局,不是怕死,而是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扳倒他们。
他从来没有忘记那个古板严肃、品行正直、口硬心软、不计前嫌一心、为公的人,而严家父子为了自己的权利无耻地陷害了这个人。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徐阶想为夏言报仇,他等待的只是机会。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就为扳倒严嵩父子奠定了基础。
当时鞑靼来犯,严嵩推荐大将仇鸾出马,仇鸾不善打仗,自然是打了败仗,以致鞑靼兵临城下。
嘉靖怪罪下来,严嵩作为内阁首辅却将谈判推给徐阶。
徐阶用了缓兵之计拖延了时间,等来了援兵,准备进行反攻。
然而兵部尚书在行动之前却找到了严嵩,问行动不行动。
怎么会这样?
因为严嵩势力大,曾经的内阁首辅夏言就被他整死,何况其他人呢。
严嵩说,不能反攻,如果在边界,还可以假冒胜仗领功,现在在皇上眼皮底下,要是败了,责任就大了,既然蒙古人要到大明抢东西,就让他们抢好了,抢完东西他们会走的,到时候,我们就不用担责任。
他的这番话让兵部尚书为之汗颜,不过只能听他的。
于是兵部就按兵不动,蒙古人烧杀抢掠了好几天,然后带走了大量的财物,粮食和老百姓。
皇帝大怒,徐阶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等来了救援,完全可以进行反攻将鞑靼赶走,现在却让大明惨败于鞑靼,简直是耻辱。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严嵩导演的耻辱被永远记入史册。
自这次战争之后,徐阶在嘉靖那儿的地位明显升高,当时虽然没有进入内阁,却有内阁待遇,被封为太子太保。
徐阶一步一步为夏言报仇积累力量,他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扳倒严家父子。
事实证明,他最后做到了,十几年的隐忍,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将严嵩扳倒。
十几年来,他对他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他用了一种比杀死他们更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他的敌人。
罢官抄家,妻死子亡,但是这还不够,还远远补偿不了那些被严嵩陷害残杀以致家破人亡的无辜者。
他要让他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让他受尽心灵的折磨。
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当年风光的内阁首辅成了乞丐,受尽白眼,两年之后悲惨地死于荒野。
正义得以伸张,徐阶用了他自己的方式。


感谢您的关注!

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 升修养。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

  • 丰富生活。读书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 提升认知。阅读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