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从药用价值而言,新会陈皮自然陈化至关重要?!

 小毛头书屋 2024-05-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01.

陈化是中医临床应用特色

陈化虽是新会陈皮的重要特征之一,却不是其独有的,而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一大特色。

专家学者指出,中药陈化是指中药经适当的方法贮存后由新药变为陈药,其功效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中药陈化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序言写道: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六味中药须陈用:

“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也有“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的说法。

历代医药典籍,都有陈皮“陈久者良”的描述。可见,古人多认为新皮药用有燥散之患,陈化能去其烈性使其和顺。

图片

中药陈化过程中“时间-物质-功能”的变化图

中药陈化是中医药先贤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在统筹兼顾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的基础上得出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药材处理方法。

所以说,新会陈皮的陈化并非“噱头”,而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灸友会严选推荐,品质新会陈皮

点击图片购买

图片

02.

新会陈皮三年交替陈化的重要性

作为陈药代表之一,新会陈皮把“三年陈化”写进了官方标准,可见对陈化的重视。茶枝柑干燥果皮(新皮),要在新会本地陈化满3年,才称得上陈皮。

为什么懂行的人会坚持“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放)三年”?答案是:除了道地性和水土,得天独厚的气候也是关键,温湿度在前期陈化过程中,对新会陈皮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

03.

中药陈化的现代机制研究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中药陈化过程复杂,伴随物理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化学因素(氧气、臭氧等)、生物因素(微生物、酶等)等影响,挥发性成分散失,并且在氧气、微生物、酶等介导下发生化合物降解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致使陈化中药的药效物质及功效发生改变。

图片

中药陈化的机制研究

很多在家收藏陈皮的人,能做到开辟通风、干爽、洁净的摆放空间,离墙离地离顶存放,以及定期检查皮身状况。但实际环境,却极难模仿新会独特的四季气候,实现干湿交替陈化以及冷热交替陈化。

而且缺乏经验或管理时间的情况下,存放的新会陈皮很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烧皮等情况,难以保证陈化效果。

04.

足年自然陈化的重要性

对于新会陈皮,陈化主要有两大效用:

一是新皮挥发油等刺激性成分较多,陈化可降低燥性。陈皮和枳壳皆为行气化痰或止痛的常用中药,但其鲜药气浓味辛,老年人使用易耗伤阴津,陈化处理后药性缓和。含挥发油成分较多的辛烈药物,温而易燥,陈化后可达到减缓其辛温燥烈之性的目的。 

二是陈化后新会陈皮的有效成分比例提升,药理功效增强。由于刺激性减弱,对不同人群的止咳祛痰效果会更好。此外,陈皮贮存时间延长,橙皮苷、川陈 皮素、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能力增强。

图片

05.

写在最后

由于陈化反应的复杂性和必要性,让新会陈皮如同时间雕琢的艺术品,过程容不得急躁,也容不得敷衍。

而通过超出陈化范围的温湿度,短时间制成的工艺造旧皮,在安全性、“陈”化效果、药理功效等方面,相信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判断。

新会陈皮的品质与颜色无关,与陈皮的微生物、活性物质有效转化等相关。加速陈化改变的是陈皮的颜色,对香气、口感、功效并无益处,甚至隐患多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