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憨游] 朔方郡故城(临戎古城及墓葬群)

 ezoe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憨游世界  2022-01-28 19:12  原文

朔方郡故城(临戎古城址及墓葬区)

(图上位置: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补隆淖镇河拐子,107.078327,40.489737)

时代:汉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

到访时间:2021年

简介:朔方郡故城系汉代朔方郡故城遗址群的简称,由临戎古城址(汉朔方郡故址)及墓葬群、窳浑古城址及墓葬群、三封古城址及墓葬群、沃野古城址及墓葬群和临河古城址及墓葬群组成。

据《史记》记载: “元朔元年春……明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

作为汉代北方边郡之一,朔方郡的管辖范围在西汉及东汉时变化很大,元朔二年(前127)初置时,辖区横跨黄河两岸,下辖十县分别为河东(今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朔方、修都、呼道、广牧、渠搜五县,河西(今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三封、窳浑、临戎、沃野、临河五县;东汉时期,因受到羌、鲜卑、北匈奴等频繁侵扰,国力衰弱,将西汉时期的朔方郡十县裁并为六县,均置于河东(今鄂尔多斯市境内),西汉河西五县全部撤销,仅保留临戎、三封、沃野三县名称,县治迁入河东,东汉朔方郡所辖的六县,不仅位置变迁,而且辖境也有很大变动。

朔方郡故城仅指西汉朔方郡设在河西(今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五座县城,其中临戎古城址为朔方郡郡治所在,其他四城均为朔方郡辖县。五座古城均分布于阴山以南河套平原地区,是当时最大的农垦区。古城均系夯筑,形制规模略有差异,其中以临戎古城址规模最大,在每座古城址周围都分布有大量同期墓葬,遗迹十分丰富。

临戎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渡口镇河濠村西,又称补隆淖城址或河拐子古城,城址地处河套平原西南的乌兰布和沙漠中,古城西侧有宽百余米、南北走向的黄河故道。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南、北墙长各450米,东墙长637.5米,西墙长620米,城墙黄土夯筑,大多已被流沙掩埋,仅存西北段部分,露出地表的残段也被剥蚀成土丘状,基宽约10米,残高0.5-2米;城内中部有一东西狭长的长方形建筑基址,地面稍稍隆起,满是堆积的砖瓦;城内偏西北处有一座冶铁遗址,其上遍布残铁器、炼渣、炭灰、残铜镞、铁铤等,为制造兵器的冶炼遗址,因此古城也被称为“铁城”。城址内陆表散布绳纹砖、瓦、绳纹波浪纹及方格纹陶罐、瓮盆残片及“五铢”铜钱等具有明显汉代特征的遗物。

2006年,朔方郡故城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笔: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自高祖至武帝时期名将能臣辈出,帝国版图也空前扩大,虽说刘彻同学后期有点穷兵黩武的意思,不过读史的人大多还是说起这样的霸道君主才津津乐道,元朔年间卫青收复河南地,设立朔方郡便是当时的壮举之一。要晓得当年先有卫青能战,接着有主父偃有远见,再配上皇帝有魄力,才有了之后河套地区近百年的安定,回头再看看千年之后朱瞻基干的那些事情,使得他虽然顶着“仁宣之治”的光环,但我还是想啐这家伙一脸口水。

磴口县的临戎古城是最早的朔方郡治所在,在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上具有重要地位,来访之前网络上资料甚少,巴彦淖尔市的中国河套博物馆里也没什么资料,可见遗迹难寻。我一向不喜欢跑遗址类文物,觉得没啥看点不搞研究那纯粹是集邮式到访,但是对于临戎古城,仍抱着一丝侥幸,毕竟武帝、卫青、朔方这三个名词联系起来太让人热血澎湃。到了当地,遍地黄沙,土丘零散,问了几位长者没人说清个门道,也不能徒手去挖黄沙找夯土遗迹,只有两块文保碑隔着几百米立于荒野之中,天气阴沉,航拍之下所见的疑似夯土台基也因流沙覆盖显得规模过大而生疑,只能遗憾告别。

朔方郡故城-临戎古城址及墓葬群所在地离巴彦淖尔市至磴口县的国道不远,将来资料充足或能再来拜访,看一看这朔方首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