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铁雄风威震南疆

 竺言小聚 2024-05-22

《钢铁团记忆》连载之风采篇

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四十一周年


美化中

作者:张凤辰     主编:郑怀盛

出品:管仲建     编辑:韩水霖


美化中

张凤辰,赴边境作战时任步兵183团政委。1965年12月入伍到钢铁团,历任特务连警卫排长,兰州军区保卫部干事,61师干部科科长,师后勤部政委、团政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美化中

  1985年10月,我临战受命,从61师后勤部政委调任183团政委,李其安同志从182团参谋长升任183团团长。我俩亲密合作,携手领导全团2500名官兵圆满完成了边境防御作战的光荣任务。我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天各一方,常怀思念之谊,终生难忘。个人感情在此不多叙述,因为个人的感情全部来自于钢铁团的凝聚力,相信许许多多在钢铁团共同战斗生活过的战友们,都会像我一样经常思念着亲爱的首长和战友。

        1985年1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61师183团在上级编成内挥师南下,执行边境防御作战任务。先后经过临战准备、临战训练、防御作战、休整、战评回撤五个阶段。我团于1985年9月1日接到上级预先号令,经过三个月的思想、物资准备,完成了开进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于1985年12月24日分四个梯队从甘肃省武山县洛门火车站乘车,途经天水、宝鸡、成都等站,经过四天行进于28日顺利到达云南省昆明市牛街庄车站。团基指梯队还创造了70余台汽车、500余名干战及物资,仅用37分钟就完成了卸载和撤离火车站的最好成绩,受到上级表扬。12月29日改摩托化行进,于12月31日到达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石头寨地域。经过三个多月紧张有效的临战训练,于1986年4月11日召开“杀敌立功誓师大会”,并于1986年4月23日接替友军的防御阵地。团指挥所设在距前沿阵地不足1000米的芭蕉坪,与47集团军炮兵旅共用一个指挥坑道。

        作战阶段,我团主要担负八里河东山翼侧防御作战任务,坚守在绵延9.3公里的49个阵地、324个哨所的防御线上。从1985年12月24日接防到1987年6月8日返回驻地,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我团坚决贯彻军委对越作战方针,广大指战员继承和发扬钢铁团的优良传统作风,在“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华”的口号指引下,用强烈爱国主义和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先后打退敌袭扰、偷袭,进攻200余次,共歼敌500余名,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创造了同一地区,同一作战条件下伤亡小、战果大的奇迹,受到总部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内参还专门刊登了我团材料。期间涌现出模范军医高华、一等功臣张振明等英雄个人和4个战功连队,数百名官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和被评为“钢铁战士”,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以实际行动为钢铁团历史续写了新的篇章,赢得了新的荣誉。


美化中

(一)用感情和信任统管全团官兵思想

        由于部队较长时间处在和平时期,平时训练经常强调“带着敌情练兵”“练为战”等等,但真的要打仗了,各种思想都会在干部战士中滋生。1985年9月1日接到预先号令后,为使部队装备齐全,编制满员开赴战区,上级从各部队抽调了部分干部、战斗技术骨干和装备补充我团,还从兄弟部队抽调两个连队配属作战。据不完全统计,临战准备阶段,全团有将近1/3人员新调入,4个营和24个连队中的主官有4/5为新任职,团机关部门以上10名领导成员中就有6名是新调入的。团党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认真学习研究我军政治工作光荣传统和新时期由平时转入战时官兵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感情和信任就是战斗力,团结纪律是胜利的保证”的口号,并制作成巨幅条幅悬挂在团办公楼上,与此同时,经认真考察了解,团党委还研究决定把新调入的几名干部提拔到准备担负重要任务的连队任主官。这一举措大大鼓舞了全团官兵斗志,消除了外来干部、骨干的疑虑,统一了集中精力做好准备,以高昂士气开赴前线,团结战斗杀敌立功,坚决完成任务,为祖国、为人民、为团史增光的思想。

        把“感情和信任”“团结和纪律”作为战斗力和胜利的保障,是我团贯穿在整个作战期间的指导思想,全团官兵非常珍惜战火中生死与共、患难与共、荣辱与共的战友情。在同一个阵地上大家把消除疑虑,相互信赖,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作为战斗集体的主导。各级干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下级严格管理,晓之以理的同时,对他们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在工作中,以“情”取信,以“德”取信、以“才”取信,以“行”取信。在部队中树立了合格党代表的形象,优秀指挥员的形象,亲密战友的形象,老大哥的形象,形成了“亲如兄弟,和如家人”的氛围。使人员的简单组合变成了力量的凝聚、智慧的集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战斗力。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山峰,一个连队就是一道长城,在苦与累、生与死的战火考验中,才创造出了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作战条件下“小代价、大战果”的新战绩,使绵延9公里的浅纵深、宽正面的“线型”防御阵地,变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正因于此,在同一地区执行过作战任务的几批参战部队,只有咱们钢铁团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美化中

(二)开展多种形式政治教育,激发官兵战斗热情

        认真学习领会军委作战方针,潜心研究防御作战中政治工作特点,开展有效的政治教育,不断激发和增强官兵长期作战、长期坚守、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克服各种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保证和服务作用,才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作战任务。

        军委作战方针指出,这场边境作战,要打好政治仗、外交仗、军事仗,达到和平时期锻炼部队的目的。按照这一方针,在执行边境防御作战任务中,“反袭扰、反偷袭、反抓捕”是完成任务的中心环节。我团防御区域点多线长,全年没有预备队接替,坚守阵地时间长,部队非常容易出现麻痹松懈,疲惫厌倦等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活动,有效保证部队始终保持高昂战斗士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以高度责任心爱护官兵。为了使政治工作在战时及时有效,上阵地之初,我们根据上级“过好前5夜,稳住30天,掌握主动权,打好第一仗”的要求,认真研究执行任务的特点,依据兄弟部队介绍的“接防之初,由于心情紧张容易造成伤亡”的情况,团党委明确提出,本着“对战争胜利负责,为团队荣誉负责,为战士生命负责,为战士亲人负责”的精神,力争做到“百天无战斗亡人”。并要求每个哨所有党员、重要哨所有干部、每个阵地有连以上干部,按照这一要求,从团长、政委到团机关各部门领导和营连干部除留足各级指挥所指挥人员外,全部下到一线阵地、哨所,和一线战士同住猫耳洞,一块构筑工事,有效地稳定了一线战士的情绪,克服了作战初期紧张恐惧心理,稳固了一线防御。最后,虽只坚持了97天无战斗亡人,没能实现百天无亡人的目标,但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作战条件下,我们做到这样已经是最好的,都认为我们是创造了奇迹。新华社记者李石元、张海平专门整理了《步兵第一八三团在老山雨季作战中科学用兵出色完成任务》的材料,在新华社内参予以刊登,称“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战中抓建是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按战时政治工作条令,结合战场实际,抓好各级党委支部建设。二是加强战时党管干部,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心。三是抓好党员、班长的教育,使其真正发挥党员、班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发扬军事民主,开展群众性的研究敌情、地形、战法的活动。五是开展经常性的评比竞赛活动。六是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促进部队全面建设。比如在一年的坚守阵地中,我们开展阵地誓言活动;爱国奉献青春活动;“前方将士杀敌立功,后方青年创业建功”书信联谊活动。二连还与中国女排开展联谊互学,收到了签有杨锡兰等排球名将名字的排球,以女排精神激励斗志。我们还开展了杀敌创模活动;争创“钢铁连队、钢铁阵地、钢铁战士”活动;谈心交心活动;争创模范党、团支部活动;向家乡人民汇报活动;定向达标活动等等。特别是创建“钢铁连队”“钢铁阵地”、争当“钢铁战士”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争优创先活动的开展。1986年11月14日,团召开“三钢”代表会,兰州军区赵先顺司令员、集团军宫永丰政委亲临会议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

21集团军政委李宝祥向183团赠'钢铁团威震南疆″锦旗(傅金保提供)


美化中

(三)构筑钢铁工事,抗敌猛烈炮击

        边境防御作战是多部队多兵种合成作战。兰州军区参战部队上去之前,前面几批部队一般坚守阵地时间为3~6个月,在工事地点选择、结构和构筑上受时限性、季节性制约较大,存在许多缺陷。我团接防后,军委命令要坚守一年时间,除部队思想转弯外,要从雨、旱两个季节的需要来研究工事的构筑。根据我团防御地域浅纵深、宽正面、点多、线长和集团军主要炮群阵地都设在我团防区内,易遭敌炮击的特点,团党委把构筑“钢铁工事”、创建“钢铁阵地”作为防御作战期间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工事就是生命!”为了高标准构筑钢铁工事,司令部专门组织靠近前沿的2连、8连、1炮连、2机连修筑几个钢铁工事样板,召开各营连干部现场观摩会,统一了工事构筑位置、用材、样式等标准。会后,各阵地、哨所掀起了“构筑钢铁工事,抗敌炮击偷袭”的高潮。全团官兵不畏艰辛,挥汗如雨,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靠双肩抬、扛、挑,硬是把数百斤重的钢架和工事用材从数里外的山底下运送到各个阵地哨所,一座座钢铁工事在一个多月里基本建成。1986年7月下旬,老山前线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部分工事被冲毁,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短期内又恢复重建。9月

份,师、集团军、云南前指分别在我团召开现场会,3营、炮兵营被云南前指评为“阵地建设、阵地管理先进单位”。有了坚固的钢铁工事,才得以使我团创造了“伤亡小、战果大”的辉煌战绩。


美化中

(四)强化阵地管理,避免非战斗减员

        边境作战地区,地处亚热带丛林地带,山高坡陡林密,气候变化多端,当地人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中蚊虫毒蛇老鼠遍布,沟底潮湿闷热,山头燥热缺水,条件十分艰苦,人们戏称:“三个蚊子一盘菜,三个老鼠一麻袋。”到了旱季别说洗澡,吃水都很困难,有的地域我军和敌军共用一个饮水点,弄不好就撞上了。因这里多年处于对峙和战争状态,敌我双方在重要通道多有埋设地雷,地雷遍布,稍不留意就会触雷伤亡。再加上敌人非常适应该地区气候和环境,袭扰、偷袭、炮击频繁发生。

        鉴于以上情况,团党委研究认为,在边境防御作战中阵地管理是决定战争胜负和伤亡大小的重要环节,必须下大力抓住不放,抓出成效。各营、连到每个阵地,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防地雷、防炮击、防偷袭、防毒蛇咬、防被抓、防误伤、防摔伤、防皮肤溃烂等一套制度和办法,有效地减少了非战斗减员,比前期同一地区执行任务的部队受伤率下降2~3倍,死亡率下降4~5倍。由于各级干部骨干以对战争和战士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不渝地强化了阵地管理,增强了广大官兵遵守战场纪律和规定的自觉性,保证了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


美化中

(五)后勤保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俗话说,“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后勤”。边境地区防御作战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现代战争是诸兵种合成作战,从枪炮弹药、汽车运输、部队携行物资的准备到财务、给养、卫生、宿营用具保障,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团后勤处的同志们从部队铁路开进、摩托化开进到临战训练给养补充、接防、作战各个阶段的需要出发,作了足够的准备,对各个阶段的各项保障做到充分有力,且根据防御作战地域的地理气候特点,不仅千方百计把各项保障工作做到阵地、哨所,还组织有条件的阵地养猪种菜,就地解决供应问题,努力改善一线官兵生活。

        1986年7月下旬,作战区域遭受百年不遇洪灾,后勤处处长、副处长带领全机关人员和军工运输队,冒着被洪水冲走和触雷的危险,组织后勤机关人员把粮食、蔬菜和其他物资及时送到一线最需要的阵地哨所,受到了坚守在一线阵地官兵的好评。整个参战期间,团后勤处多个项目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多个经验被肯定,得到师以上机关颁发的奖旗多达16面。因为他们的保障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使一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充沛的体力,对我团出色完成防御作战任务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1986年2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中)率军区慰问团看望参加边境防御作战的61师官兵


美化中

(六)军民共建促军民共守边疆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军民关系是我军优良传统之一,我团官兵在边境防御作战中牢记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军民共建钢铁防线放在重要位置。在整个参战期间,注意教育部队时时、处处、事事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去做,时刻把维护良好的军民关系作为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内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区群众的拥护和赞赏。

        战区地处边境交界之处,人民深受战争之苦。两国边民战前多有来往,有的还有亲戚关系,相互语言、习惯相通,情况十分了解。因此,搞好军民关系对及时掌握敌情、防敌偷袭和渗透非常重要。作战期间,团党委特别注意强调部队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密切融洽军民关系,各营、连都建立了帮扶联络点,成立军民联防队,利用作战间隙为民办好事,与民兵共同站岗巡逻,共守边疆。团政治处还根据战区儿童无法上学的实际,开办了多所“帐篷小学”,选派有文化知识的官兵任教员,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誉。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同志还专门为芭蕉坪“帐篷小学”题写了校名,我们把康克清同志的题词做成纪念碑,于1986年6月19日在芭蕉坪举行了纪念碑落成典礼。兰州军区董占林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廖锡龙副司令员、集团军钱树根军长参加了剪彩仪式,并分别讲了话、题了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分别报道了这一消息,云南省政府领导还专门视察了“帐篷小学”。我团被云南省政府、成都军区评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在一年多的防御作战中,我团官兵与驻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在部队回撤时,“帐篷小学”的学生和群众含泪相送,相拥惜别,难舍难分。


美化中

(七)培养战地两用人才,

促进作战任务完成

        依据防御作战的特点和锻炼部队的指导思想,作战期间团党委非常注重两用人才的培养,在临战训练期间就成立了“战地教导队”。“战地教导队”结合作战任务的需要,以培养基层干部、骨干的军事指挥和战场管理才能为主,还折射了其他方面的技能,如车辆军械维修、战时卫生防疫救护、绘画、诗歌、雕刻、泥塑、摄影等。1986年7月在我团“战地教导队”第五期学员集训结束后,时任国防大学校长的张震首长听说这一消息后很高兴,不但给予充分肯定,对办队提出了宝贵的指示,并专门为“战地教导队”题写了队名。

1986年3月,总政治部郭林祥副主任、周克玉副主任与183团连以上干部在边境前线合影


美化中

  整个作战期间,“战地教导队”为部队培养了许多人才,“战地作家”、“战地诗人”、“战地书法家”“战地摄影家”“战地雕塑家”“战地小诸葛”等各种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手下塑造出丰富多彩、团结战斗的“战地乐园”;威武雄壮、卫国戍边的“南疆卫士”;蜿蜒的“万里长城”;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驰名中外的“长安鼓楼”;巍巍的“延安宝塔”;神话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威震山林的“猛虎”;憨态可爱的“大熊猫”;翩翩起舞的“丹顶鹤”;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巨龙”等雕塑,遍布各个阵地,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听,“和平鸽”书社的“诗人”把对战场、对祖国的感情用朴实而又富有深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山因为战士的倒下而增高了……”、“唤一声祖国妈妈啊,战士顿时雾了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些军营文化人才的存在,把冷酷而严峻的战场变得活泼而人性,对完成作战任务起到了强烈的催化作用。如今这些人都生活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的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成为人中之杰,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1987年5月2日,兰州军区政委李宣化与183团营连干部在边境前线合影


美化中

  一年多的作战任务,不仅锻炼了部队,也净化了我们的灵魂,官兵的思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升华。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一时半会儿是无法说完的,这里只能把防御作战中几个印象深的以上几个方面作了简要叙述。在这里有两个方面还要着重强调说明。

        1.钢铁团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在上级各级首长、机关的强力领导关心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临战准备阶段,军区赵先顺司令员,邢世忠参谋长、马维志副司令员、21集团军王克军长、李宝祥政委、王玮珍副政委等多位首长率机关亲临指导。赵先顺司令员还为“钢铁团”锦旗题了词。作战期间,总政治部郭林祥、周克玉副主任;兰州军区赵先顺司令员、李宣化政委、董占林副司令员、江修惠副主任;成都军区万海峰政委、廖锡龙副司令员等军区首长率机关;47集团军钱树根军长、宫永丰政委、周美华副军长、邹庚壬参谋长、王永顺主任以及机关部门多位领导亲临我团指导工作。1987年春节,21集团军李宝祥政委、王振西主任率机关多名领导专门赴前线与我们共度春节。在师首长和机关直接帮助指挥下,才得以取得胜利。陕、甘、云等省市领导率慰问团多次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卫国戍边的士气。

        2.在老山防御作战中,我团有四位同志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英雄事迹为钢铁团历史增添了光彩,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将永远镌刻在钢铁团的旗帜上,将激励鞭策新一代的钢铁战士永远奋勇前进。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晓强、王开武、王联合、张彦钉。


美化中


美化中

摘自《钢铁团记忆》下册风采篇第818~82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