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怎么科学理解?

 趣读畅想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往期文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你真知道其科学意思吗?》和《大衍之数五十(续)——天数地数、天干地支怎么来的?》已经从历法角度讲了其意义,后面文章或许还会进一步剖析朔望月四分的另外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前文已经看出这些都不离天文历法,本次讲解“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同样不离天文历法,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古人的意思。

周易原文:

《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还记得我们最近的两篇文章的内容吗?木星土星复合的问题中解释了10天干形成的背后原理,10个359天对应9个木星朔望周期,对应土木朔望相逢或相对的周期(同时约对应阳历10年差62.5天),而对地球和人类有较明显的影响,10个天干年的每年再10等分,每份即约36天,为十月历,而在彝族10月历中就包含了阴阳属性(天数地数之别,具体推荐周鹏说历法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后世的五行理论中也包含了这样的阴阳属性,这即是天数、地数的来源。

《周易.系辞上传》中默认5个天数加5个地数之和即为55,即“1+2+3+...+9+10 = 55”,实际真能如此理解吗?本文重新给出天文历法的视角。按照土星木星朔望相逢或相对的周期构建了10天干,对应9个木星朔望周期,10天干之下10个天干月(每月约36天),10天干之上是两个10天干构建的土木朔望相逢的复合周期,对应18个木星朔望周期,3个土木朔望复合周期成为土木朔望复合在相同月份并且日期相差不超过11天的大周期,对应54个木星朔望周期,约为59个阳历年(少半个月),或者闰余成整成为55个木星周期,约60阳历年(多半个月)。到此即看到了10个天干之上最重要的时间周期——一个甲子60年(也是天文、历法的一部分)。

如何确定木星朔望周期:和观察月亮朔望一样,木星和太阳同升同落,在日出、日落能大致看到木星在太阳附近,即为朔相,而木星在太阳落山后才出现,太阳东升时落下西山,同时在晚上12点左右升到最高天,且最大最亮,即为木星的望相。

59年、60年周期交替

具体60年或者天地之数55如何影响我们,前文已经多处有记载,2021年1月左取1.6年为2019年6-7月(莫非美国有中国术数者在出谋划策?,右取1.6年约为2022年7-8月(大约在放开时间),中间的各种水灾旱灾、天灾人祸,同样1961年1月各取左右1.6年,都能看出很多重大影响。同时10年20年的影响,大家对照着也来想想有哪些明显社会变化或者气候变化,这里就不多费文字了。

此文只作为个人对天地之数55的一种解释,仅作大家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