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存杭州西泠印社,北立潍坊万印楼,潍坊的万印楼已成全球金石地标!

 mengyu4613 2024-05-22 发布于山东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万印楼不仅吸引了全球金石书画爱好者的目光,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图片

潍坊万印楼的地位之确立,也源于其在国际金石书画界的重要影响力。通过举办各类金石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万印楼为世界各地的金石书画爱好者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图片

图片

因此,“南存杭州西泠印社之雅致,北立潍坊万印楼之恢弘”这句话流传于于全球金石和书画界,不仅是对两座文化圣地的赞誉,更是对中华金石书画艺术的高度肯定。潍坊万印楼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国际地位,成为了全球金石地标,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图片

万印楼,藏印丰赡,品类之盛,甲冠天下,但有所见,游目骋怀。

清道光时,翰林编修,陈氏介祺,性痴经史,幼雅才思,聪明强记,蜚声都下

道光卅年,岁在庚戌,潍县建宅,咸丰四年,致仕归里。醉心金石,志凝其中。精于鉴别,藏品繁多,商周古钟,秦汉万印,归藏入楼,又曰其名,十钟山房。

仰观千年古器,俯察历代国玺,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图片

图片

 陈介祺故居又名“万印楼”,因藏有上古及三代秦汉古玺印万余方而得名,但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万印楼”已经成为“无印楼”。2013年以来,当地政府成立了海内外第一个陈介祺研究机构—陈介祺研究会,开启了陈介祺研究新境界,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提出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用10年时间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万印楼”雄风。

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之重器毛公鼎曾在万印楼秘藏,收藏者是万印楼主陈介祺。陈介祺终其一生最贵重的藏品,恐怕也莫过于毛公鼎了。而万印楼,也因有幸藏过包括毛公鼎在内的万余件文物珍品而斐声海内外。“南有西泠印社,北有潍坊万印楼”之说当因此而起。初到万印楼的访客往往会心存疑惑:别家房子大都坐北朝南,这家的房子怎么坐东朝西?原来,关于万印楼,民间还有一段传说:陈介祺自幼随父陈官俊在京求学,是太子的伴读。他看不惯当时一些欺压百姓的恶行,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道光三十一年秋,这些官宦找机会到道光帝面前告状说:“有人称陈介祺是'陈东楼’”。原来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之子人称“严东楼”,在京无恶不作。他们就把“东楼”嫁祸于陈介祺。后道光帝询问陈介祺,陈介祺意识到事情不妙,答曰,只在潍县家中修建了一座东楼,做藏宝之用。然后,他派快马携带书信赶到潍县陈府,要求十日内建造一座坐东朝西的楼房。不几日楼房盖起,里面挂上字画,因此瞒过了道光帝派来视察的钦差。传说终归是传说,但陈介祺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家乡专研金石之学却是不争的事实。陈介祺居潍时旧宅规模占地约1万平方米,现仅存东楼及南北两座大厅,东楼即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万印楼,是陈介祺收藏文物和研读著录之用房,因藏有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古印7000余方,故其楼被命名为“万印楼”。因藏有商、周古钟11件,故取其整数将其书斋命名为“十钟山房”。

万印楼为两层,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砖木结构,上下各5楹,坐东朝西,底层明间辟门,上层洞开圆窗。万印楼储藏过商周青铜器248件,秦汉铜器98件,以及秦汉刻石、各种古钱、陶、瓷、砖瓦、碑碣、造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陈介祺曾在万印楼自书楹联一幅:“陶文齐鲁四千种,印篆周秦一万方。”万印楼虽面积不大,却在中国金石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置身万印楼,一个个历史的身影从记忆中掠过,有造访陈介祺的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有到陈府求学后来高中状元的曹鸿勋,有登门探讨金石之学的乡党学者郭麐……1992年,万印楼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设立陈介祺故居陈列馆。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了“万印楼”匾额,书法家启功题写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馆名,书法家沈鹏题书“源溯先秦,功垂后世。”功垂后世!那是一定的了!

图片

图片


穿越时光印迹

触摸历史文脉

探秘金石文化

弘扬金石精神

金石之约 家校同行

陈介祺金石文化研学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