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467 晋楚争霸告一段落(公元前546年)

 新用户7842qWV8 2024-05-22 发布于江苏

公元前547年,许灵公(许宁)跑到楚国,请楚国喊上陈国、蔡国,帮忙打郑国。

许国是楚国的小跟班,却一直受郑国威胁。郑国在晋楚之间摇摆,跟楚国好的时候,对许国还行;一旦投向晋国,许国就没好日子了。

许灵公的决心很大,声称:楚国不出兵,我就不走!

结果,他还真死在楚国了,儿子许悼公(许买)继位。

楚国不好意思了:必须伐郑,要不然小弟们该不相信大哥了!

楚军到了郑国,郑国闭门不战!楚国只好虚晃一枪,撤走了,只抓了九个匆忙之间被关在城外的郑人。

郑国之所以避战,是因为子产(郑侨)的准确预测:晋、楚马上就要和谈了,还打个什么劲儿啊。

此时距离第一次“弥兵和会”,已经过去30多年,大家都真的打不动了!

【争霸模式】

春秋早期,北方的戎狄南侵,南方的荆楚北犯,南北交侵中原。多亏齐桓公挺身而出,尊王攘夷,保护了周王室和中原各小国。

齐桓公之后,晋国崛起,打服戎狄,楚国成了主要对手,双方打了近百年。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胜;公元前597年,邲之战,楚国胜;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晋国胜;公元前557年,湛阪之战,晋国再次击败楚国。

晋楚争霸,夹在中间的各国最难受:晋国赢了,亲楚的小国只得向晋国纳贡;楚国当然不乐意,这是背叛啊,打他!小国只好再跟楚国;晋国更大怒,这是反复无常啊,打他!

结果就是,你打我救,你救我打,最终晋楚再来场大战!夹在中间的各国,只好在南北边界都准备好“贡品”,先到先得!

由于地理的关系,最倒霉郑国被反复摩擦,被迫参战72次!

宋国稍好一点,南面有亲楚的陈蔡,北面有亲晋的曹卫,成了宋国的“缓冲区”,但也被卷入战火46次!

鲁国不东不中,不强不弱,比较尴尬;由于是礼仪文化强国,晋楚两国都在争取,以制衡彼此和齐国。

这几个国家还算幸运,至少还活着,更多的小国则被灭国。

晋楚争霸的80余年间:

楚国灭了江国(河南正阳)、六国(安徽六安)、蓼国(河南固始)、庸国(湖北竹山)、萧国(安徽萧县)等;

晋国灭了北方群狄、偪阳国(山东枣庄);

齐国灭了东莱(山东黄县);秦国灭了滑国(河南偃师);鲁国灭了邾国(山东邹城);莒国灭了鄫国(山东兰陵)。

【争霸变味】

当年齐桓公当霸主,还颇有些骑士风度、大哥风范,尊王攘夷、保护小弟。到了晋楚争霸,彻底变成了划分势力范围,收取“保护费”。

小国对霸主,战时要出兵助战,平时要朝见纳贡。霸主对小国,主要提供安全保障,当然也时不时干涉内政。此时的霸主虽无天子之名,已有天子之实,周天子彻底沦为摆设。

周天子之所以还能存在,是因为:1、大国之间谁也吃不下谁;2、大国还需要时不时把周天子拿出来,当排位,抢个道德制高点。

同时,晋楚争频次和规模,已经远超齐桓公、宋襄公时代,当年至少举着“尊王攘夷”大旗,现在则完全凭实力说话。

春秋早期的战争,更多是点到为止,还有一些公认的礼仪规范;到了中后期,各种不宣而战、奇谋诡计层出不穷,才有了战国时期的铁血争雄。

这一时期,也是所谓“谋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都想和平】

晋楚争霸多年,大国打得筋疲力尽,小国夹在中间担惊受怕。

之前也尝试过和平共处。公元前579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斡旋下,晋楚双方和各国在宋国召开第一次“弥兵和会”;但很快就宣告失败,各方再次混战了30年,晋悼公再兴霸业!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去世后,晋楚都开始走下坡路,打不动了。楚国受到东边吴国的牵制,无力北进;晋国内部各大家族斗争加剧,也无力外顾。

公元前548年,范匄去世,赵武接任正卿,赵氏再次复兴。改组后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主要有:

中军:赵武(赵朔之子)、韩起(韩厥之子);

上军:中行吴(中行偃之子)、魏舒(魏绛之孙);

下军:范鞅(范匄之子)、智盈(智罃之孙)。

至此,六大家族均分了晋国三军。

正卿赵武是个和平主义者,主政期间极力推动各国和平。

公元前548年,崔杼杀齐庄公,立齐景公;赵武组织夷仪会盟,迫使崔杼、庆封求和。

公元前547年,秦景公派弟弟嬴鍼出使晋国,赵武请叔向(羊舌肸)出面谈判;秦晋两国结束80多年的恩怨,开始了百年和平。

【向戌斡旋】

既然都想和,得找个中间人。30年前的第一次弥兵和会,宋国的华元是中间人;这次找的还是宋国人,向戌(xū)。

向戌与赵武(晋国正卿)、屈建(楚国令尹)关系都很好,开始为了和平,多方奔走,征求各方意见。

晋国这边,赵武自然是支持的;韩起(中军佐)有点担心:彻底和平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反对和会,就让楚国占了道德制高点,成了盟主,所以必须赞成。这实际上是以态度代替策。

楚国这边,楚康王只问了一个问题:开和会是好事儿,晋国那边有啥条件没有啊?向戌的回答很干脆:那边只想要和平!

齐景公也有点犹豫,田须无劝他:晋、楚都同意了,咱们不同意能行吗?不同意的话,百姓怎么看您?没有百姓支持,您执政的合法性在哪儿?

秦国表示:和平?好啊!可以啊!潜台词是:随便,看情况再说。

东西南北,四个“大家伙”同意了,中间的其他小国,通知到会即可。

【两大阵营】

公元前546年,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和会”又在宋国召开。

“晋国帮”:赵武领衔晋、齐、宋、鲁、郑、卫、曹、滕、邾等9国。

“楚国帮”:屈建领衔楚、陈、许、蔡、秦等5国。

赵武先到宋国,屈建却在陈国停下了。屈建黑肱到宋国先期谈判也派向戌到陈国协调立场。

屈建提出:晋楚双方“小弟共享”,所有小弟同时向双方纳贡,免得晋楚双方再为争小弟打来打去的的。

不得不说,屈建的建议很有创意,相当于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各个小国,同时拜两个大哥,两边不挨揍!

赵武答复:主意倒是不错但齐国、秦国,也要拜两个老大吗?

这是给楚国出了难题:我方说服齐国拜楚国,问题不大;你楚国能说服秦国拜晋国吗?

屈建只得请示楚康王,康王一句话解决难题:齐、秦两个大国谁也不拜,其他小国拜两位大哥!

原则问题解决了,屈建才到了宋国。陈、蔡、许三国代表同车到达,以示团结。

【暗斗】

各国代表虽然到了宋国,但还是互相加小心。商丘西门外,各国代表团以篱笆划地盘扎营,晋国帮在北、楚国帮在南。

晋国智盈(下军佐)提醒赵武:这气氛不太对啊!

赵武(中军将):一旦有事儿,我们左拐闯进西门,对方能奈我何!

楚国那边也不放心,开会时偷偷把皮甲穿在里面。

伯州犁本是晋人投奔楚国,看不过去了:这样不好吧?既然会盟,就该以诚相待才是。

屈建笑了:晋楚之间早就没有信任了!咱们只管实效!

伯州犁私下跟人说:屈建这个人,三观有问题,活不过三年!

赵武知道楚人穿铠甲,很担心。叔向安慰他:不用怕,这是宋国的地盘!

【明争】

会前双方暗斗,会上则开始明争!双方都想当会议主席,执牛耳、主持歃血为盟

晋国的理由很充分:一直都是我当盟主啊!

楚国的理由也正当:对呀!正因为一直是你们当盟主,也该换换了!

双方僵持不下,叔向劝赵武:做盟主靠的是德行,不是仪式;历史上也有小国主盟的先例,让他们一回呗。

最后商定:歃血为盟,楚先晋后;盟约签字,晋先楚后!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约定如下:

1、晋国、楚国共为盟主(“联席盟主”),各国共订盟约,不再打仗;

2、各国同时向晋、楚两国朝贡(朝见&纳贡);齐、秦两个大家伙除外,名义上承认晋楚盟主地位即可;

3、由于邾、滕两国分别是齐、宋两国的附庸,只有观察员身份,不参与会盟,不用朝拜晋、楚,继续跟各自老大即可。

从协议上看,晋国多了三个小弟(陈、蔡、许),楚国多了五个小弟(宋、鲁、郑、卫、曹),晋国“吃亏”了。

晋国也确实在走下坡路,大权越来越从国君转向“六卿”;楚国虽然暂时没什么大危机,不久也被吴国偷袭了!

这个协议还有个问题:各国要同时朝贡两个老大,负担太重;而邾国、滕国是小弟的小弟,只拜自己的老大即可。虽然级别低,负担却少很多。

于是,各国居然争着要当附庸。鲁国就要求叔孙豹努力争取附庸身份,叔孙豹很不屑:堂堂的侯爵国,何必当人家的附庸?

【影响深远】

和会开完了,但却是无奈妥协的结果,各国根本没什么诚意。屈建就感慨:晋楚恩怨已久,只是为了私利才达成盟约,怎么可能诚信对待呢?!

事实上,不管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这次和会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1、晋楚双方进入140多年和平期,楚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吴国,晋国则腾出手彻底消除了戎狄的威胁。

2、中原各国战事减少,友好往来增多,庆贺、吊祭、通婚不绝;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各国有时间开始内部改革,名臣贤相并起,成为古代中国政治史的繁盛时期。郑国子产、齐国晏婴、晋国叔向,都是名满天下的风云人物。

4、国际战争减少,各国也松弛下来。国君开始骄奢玩乐,大盖宫室;楚王还养起了大象。

5、各国散漫混乱,君弱臣强;大臣们趁机争权夺利,兼并土地,各国好像又回到齐桓公之前的无政府状态。特别是齐国、晋国,最终引出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春秋变成了战国。

6、中原和平了,吴越却趁势崛起,争霸战场从中原转向东南。

【向戌与乐喜】

和议达成,向戌功不可没。得意之余,向戌请求宋平公(宋成)赐给自己免死封邑。

乐喜提醒他:和平是好事,但各国完全废弃军备是危险的。何况你向戌只是靠忽悠才促成和会,再想要封赏,是不是有些过了啊。

向戌想想也对,将封邑主动退还了。

向戌和乐喜都是宋国名臣,他们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1、家贼难防

宋国华臣(华元之子),觊觎侄子华皋比的财产;竟派出六名“家贼”,刺杀杀了侄子的家臣。

由于案发现场正在向戌家附近,向戌误会了,以为华臣是在警告自己,开始处处针对华臣。华臣也感觉到向戍的敌意,时刻担心遭到报复。

一天,大街上一群人撵疯狗。疯狗走投无路,跑进华臣家,追赶的人也大呼小叫,奔向华家奔来。华臣误以为是向戍突袭自己,赶忙翻墙逃走!

华臣派出的“家贼”,原指贵族家里豢养的刺客,是为主人服务的;后来引申出的“家贼难防”,则变成了危害主人。

(敲黑板:“家贼难防”,指内部人造成的损害最难防范,危害也最大)

2、不贪为宝

乐喜,字子罕,是宋国的“司城”。

这个岗位本来叫“司空”,主管工程建筑,车服器械制造,监督手工业奴隶等;宋国为了避宋武公(“宋司空”)的讳,把“司空”改称“司城”。

当时,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由于仰慕乐喜,兴冲冲地来献宝,没想到被乐喜拒绝了。

来人很不解:我提前找人鉴定过,是真玉才拿来送您。

乐喜很诚恳:您把美玉当宝贝,要赠送给我,我谢谢您!但您不知道,我也有宝贝呀。

来人很好奇:您的宝贝是什么呢?

乐喜答:我以“不贪为宝”,不贪图他人之物就是我的宝啊!如果您硬要我接受您的宝贝,那不就是逼我放弃自己的宝贝了吗?我知道您对我好,一定不会强我所难的。麻烦您把美玉带回去,这样咱们还能拥有各自的宝贝。

(敲黑板:“不贪为宝”,以不贪财物为可贵;指作风廉洁、品德高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