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 中药师 郑文敏 牡 蛎 Mu Li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或长牡蛎的贝壳。别名蛎蛤、海蛎子壳、蚝壳等,主产于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一带。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碾碎。以质坚、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 炮制 煅牡蛎 取净牡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饮片性状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与主治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配伍应用 01 牡蛎配鳖甲 牡蛎重镇安神,软坚收敛;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伍用,为滋阴息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之常用对药,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烦躁,心悸失眠,以及热病伤阴,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等;还适用于症瘕积聚以及妇人崩中漏下等。 02 牡蛎配白芍 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二药伍用,一潜肝阳,一养阴血,一固涩,一敛阴,互补为用,标本兼顾,共奏育阴潜阳之功。适用于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烦躁不安,耳鸣目胀等。 03 牡蛎配龟甲 牡蛎潜阳安神,重镇力强而滋阴壮骨力弱;龟甲滋阴潜阳,强筋健骨,滋阴健骨力强而重镇力弱。二药伍用,滋阴息风、强筋健骨、重镇安神之功相得益彰,适用于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烦躁不安之症。 鉴别应用 牡蛎与龙骨 二者均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均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及各种滑脱之证。然牡蛎以入肝经为主,平肝潜阳功效显著,虽安神、收敛固涩作用逊于龙骨,但又能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症瘕积聚等;又制酸止痛,用于胃痛吞酸。龙骨以入心经为主,镇惊安神功效显著,又能收湿敛疮,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方剂举隅 1 牡蛎散 药物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敛阴止汗。适用于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2 金锁固精丸 药物组成:沙苑子、蒺藜、莲须、芡实、龙骨、牡蛎 功能与主治:补肾涩精,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药例证 01 仲景脾胃丸 药物组成:牡蛎、肉桂、延胡索、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02 龙牡壮骨颗粒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炒白术、山药、茯苓、大枣、炒鸡内金、麦冬、醋龟甲、龙骨、煅牡蛎、醋五味子、甘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2。 功能与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 03 心通口服液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麦冬、何首乌、淫羊藿、葛根、当归、丹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牡蛎、枳实。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心痛、胸闷、气短、呕恶、纳呆;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9~30g,先煎 注意事项 服用生牡蛎可导致吐泻;脾胃虚寒者慎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