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量:让整体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通心菜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球友们都喜欢谈技术,注重手上工功,这么说来打乒乓球就是技术活。这样的认知和定义乒乓球是决定着水平上限。打乒乓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凡体育运动力量是最基础的要素,没有力量基础的技术只能用于自嗨不能用于实战。

在几年球龄的人对练时能连续拉好板弧圈球,而在比赛时则会频频失误,对强下旋的来球更是相当的吃力,至于还原或连续进攻就免谈了,原因在于双腿没有足够力量支撑重心降下来,全靠手来提拔。对于大角度的来球,多数人都是倾斜身体扑过去抡大臂的一板,是否能上台全凭手感,至于用什么技术回球、控制落点、弧线等别免谈了,因为扑过去后根本就站不稳。大部分的失误、控球不好、动作连贯不了等,人们都习惯归咎于技术因素,还要做出反思与总结地摆弄板形,自言言语地说这里要转那里磨,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力量不足。前面所说的“乒乓球是技术活”这个定义导致的认知偏差,其实乒乓球也是一项体力活,对力量没有足够重视起来,再怎么摆弄手法和板形也提升不了水平。

没有对力量因素引起足够重视还有下面几点:1、一个省内的小孩子可能会反一个成年业余者打得四处找球,那小孩子力量比成年人大吗?这不就是技术的原因吗?2、欧洲人力量大,为什么中国、日本、韩国选手更强呢?3、看国家队习训的视频都是在练球而非练力量,并且也不见得这些选手们肌肉横生;4、正规的教学材料(书籍或视频)和手机上各种小视频也都是在讲技术,并没有说体能训练这一项的。

那是否说打乒乓球必须要有很大的力量才行呢?“打乒乓球是一项全身的运动”这句话我想大家都认可,说里所说的力量是相对个人身体而言,而非用一个绝对值来对比,我用这样参考值来衡量:在做极限击球技术动作时(如上面所说的两个例子)能做到身体相对稳定、动作可控。比赛对抗不同于练习,对手来球往往是要么是很转、要么是很长或很短、要么是很靠边或偏低,很少来球是让人舒服的,那意味着都是在做高难度动作,这只是手上功夫的技术问题吗?

打乒乓球是一项全身的运动,要支撑全身运动起来,那么下肢力量特别是大腿是首要,我想大家都会发现国手们人人都是长着一双青蛙腿;其次是腰腹力量,很多人打拉弧圈球时习惯转腰,却忽视的腹部的力量,扎实的腰腹保证了力量的传递和身体的稳定,而胸、背、手臂、手腕等剖位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那种重要。所以对于力量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大腿和腰、腹上。

个人力量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艰苦过程,因此标题我并不能说:整体水平“快速”提升,但我可以以个人的经验保证,通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必定会有自己惊喜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