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wsbcys 2024-05-23 发布于江西

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有效性及长期服用的平安性。方法: 1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9)和对照组(n=98) ,观察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服药12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数据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脑梗死;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16737210(2010)02(a)02202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再次复发致残、致死率,即使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亦较差,如何平安、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复发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更低。现将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脑梗死16个月之间的患者,发作后数日内通过头颅MRI可以看到主病灶存在;没有严重的合并症(恶性肿瘤、肝硬化、肾

1/5页

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头颅CTMRI发现颅内出血性病灶;②心原性脑栓塞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史;④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⑤对复方血栓通胶囊过敏者,有阿司匹林禁忌证(对乙酰水杨酸过敏、哮喘等)者;⑥合并严重感染或半年内有大手术史者。

20071月206月在我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99)和对照组(n=98) ,其中,106,91;年龄为4676,平均(55.3±12.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血压、血脂高者常规给予控制血压、调脂等根底治疗。治疗组在根底治疗上予以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3,3/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1/d,服药时间共计1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服药后12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数据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P

2结果

2/5页

治疗组中有13(13.3%)再发脑梗死;对照组中有19(19.4%)出现终点事件,其中 12例出现脑梗死(12.2%) ,4例出现脑出血(4. 1%) ,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3. 1%) 。临床试验期间,治疗组中有5例出现轻度肠胃功能不适,未停药,后病症自行消失。两组在脑梗死复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治疗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3讨论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其中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

[1] ,而复发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比首次卒中更差,病死率要高于首次卒中。根据我国MONICA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卒中的复发率为30%,国际之首[2] 。 以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定期输液就可以防止脑梗死的复,但实际上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是一个长期的临床干预过程,如何平安、有效地防止脑梗死复发是临床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脑梗死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液黏滞性增高、血流缓慢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同时有研究说明脑梗死患者存在持续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其可能为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子[3]

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有三七、黄芪、丹参、玄参等,具有活血化瘀及益气养阴的成效。其中丹参具有抗凝促纤溶和抗血小板聚集,

3/5页

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增加组织耐氧活力,抑制红细胞、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4] ;黄芪抗氧化、降血,能改善脑供血[5] ;药理研究显示,三七的提取药是三七总皂苷Rg1,通过提高纤溶系统功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而发挥抗栓作用

[6] 。 以上这些药理作用是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根底。

本研究通过比照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与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发现,入选患者中1年内复发的脑梗死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而中止服药,而治疗组仅有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响,长期服药后病症可缓解。检验结果亦证明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 作用强于阿司匹林。本文结果提示,复方血栓通预防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出血事件的发生危险度要小于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平安、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承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KonigM, Klotz M, Heuser L, et al. Perfusion CT in acute stroke: characteriz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using parameter ima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their therapeutic relevance clinical experiences [J] . Electro media, 1998,66(1) :6167.

[2]张茁,张微微.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朱以诚,华宝来,崔丽英,.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

4/5页

原水平的比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3) : 193.

[4]何善智.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药理研究[J] .广东医, 1997, 18(1) :23.

[5]许秋仁,刘淑华.复方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J]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 18(6) :642643.

[6]徐皓亮,刘宛斌,饶曼.人参三七皂甙Rg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机其机制探讨[J] .药学学报, 1997,32(7) :502505.

(收稿日期:201019)

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