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中医痔科故事

 九九生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各位看官,您曾被痔痛、痔疮困挠过吗?

敝人分享一些切身经历,或许,能对您有所启迪或帮助。

大概有近三十年了吧,敝人如愿购得了一套人卫版的《医宗金鉴》,信手翻了下有关痔科知识,见于下册《外科心法.臀部.痔疮》,画有诸痔形状图,并附有诸治方药。印象较深的是,有个止痛如神汤。该汤功效,从方名即知,止痔痛应该有效,但敝人从未实际应用它止痔痛。

后来,认识了妻子,她有痔疮。彼时,敝人之于中医学尚属于启蒙阶段,就好像现在大多数小年轻一样,对中医充满好奇,好奇之中又不乏狐疑,又自感自己知之甚少不可莽撞。所以,当妻子痔痛发作时,并未擅自用药,而是带她去了打工所在地的苏州渭塘医院做了痔科手术。

这个痔科手术看上去是挺简单的。

医生拿消毒药棉擦拭一下肿大而垂出肛外的痔核及四周,然后用线扎住痔核根部,往痔核里注入一种药水,瞬间,痔核由淡红色转为灰白、灰黑色。接着用镊子拨弄了下痔核,用剪刀齐根部剪掉了整个痔核,并未流血。

医生开了点消炎药、坐薰药,嘱咐居家休息,扎的线不要碰、不要盆浴,以防感染、勿须再来之类的话,整个过程也就十来分钟,感觉很是简单轻松。但就是这个简单轻松钩起了我的好奇。

记得那时在工厂上班,每人每天工资不到十块钱,而医生按每个痔核收费150元且不到二十分钟,这钱太容易挣了,便寻思着一探究竟,终于在苏州市新华书店淘到一本人卫版的《实用中医痔科学》。

该书是由闻茂康等当时肛肠科的上海名家编著的,在它前言中就有“还可供中医院校作痔科教材使用……”之编者荐言,所以敝人利用工余也认真地学习了该书。

图片
图片

敝人虽爱好广泛,但所存大多是医书,而医书又只认购人卫版的,为什么呢?因人卫版毕竟是官方图书,学术带有权威性——虽然敝人经过学习后屡有对学术权威的质疑;再者印刷质量相对可靠,错别字少。大家应该知道,涉及医疗健康的东西,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存在岐义、异义、疑义的。

顺便分享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读书不遗一字,连“前言”、“后续”及书刊号都要粗略阅过,而且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必作笔记。一本书读下来,细节或未熟记,但必作总结。

总结一下,该书有关肛肠、痔科知识系统全面、中西合璧,的确可为教材。

然而,以敝人今时之学识来评判的话,似乎仍存在遗憾。因为该书理论建基在脏腑辨证之上,虽摒弃了玄学之观点和术语是一种进步,但毕竟诸“病因病机”等仍是泛泛之言,对于临床的指导性有限。

图片
图片

通过该书学习,我知道了妻子的外痔手术是在传统外治法基础之上优化的注射压榨术,就是向痔核内注射坏死剂(明矾枯痔液类)使其坏死而直接剪除。在诸痔治疗中,混合痔较难治、内痔次之、外痔最易治。内痔手术治疗要在肛镜配合下进行,要顾忌肛周血脉不能伤及,常硬化剂、坏死剂双施;外痔则不同,扎住痔根(或止血钳钳夹)注射坏死剂后,自行收缩血管,核内组织坏死,故术中都可不见血。然而,看似简单的一剪就行,其实它包含的肛周解剖和涉及风险的学问还真不少。

图片
图片

印象中,妻子自从外痔剪除后,好像并未再重度发作过;偶见的痔痛,都是敝人随着学识见长而自行施治,均是手到痛除。

回想起来,那时虽是吝啬鬼,但花去差不多两天工资(15.6元)购得的《实用中医痔科学》太有价值了。因为在它的指导下,我还用内服药物法根治了儿子的“直肠息肉”。

儿子的“直肠息肉”之说,并非经医院确诊之断语,只是敝人猜测。

记得当年因迫于生计,儿子还在襁褓中之时,我们便带他到苏州打工。稍大点,交由妻姐照护;儿子于柴垛下玩耍,被倒下的柴垛重压过后,便有零星便血的存在,限于条件,一直拖捱到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仍然。

自从学习了《实用中医痔科学》相关知识后,明白便血要引起重视。

于是带他上医院去检查。

好不容易排队到我们时,医生指检弄得孩子哇哇大哭,花了挂号费、诊费、车费等不少于100元(提请贪官们注意,100元虽少,但相对于贫困户来说,实属不易。如今的我虽脱贫但怜人之心更增!感谢上苍曾赐我以艰苦,能体验人世万般无奈与甘甜沁心!)外加夫妻俩一整天时间,而且,并未有什么诊断意见,只是口头建议我们上省城去查什么纤维肛肠镜。

求人不如求己。

无奈之下,硬着头皮按自己所学的浅薄施行吧。

凡涉及生命,安全第一。

私自揣测,排除各项风险后,于《实用中医痔科学》中搜得一方:乌梅炭、僵蚕、土茯苓各等份,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三次,饭前1小时服用。

原方施用,并未加减,乌梅炭是将购回的乌梅自行于桑柴炭火中烧制,预制了一个月的药量。

儿子在服用近半个月时的一天下午,他三叔带他上厕所。他三叔突然惊乍地从厕所中跑出来,大呼“不好,……”,真是把全家人吓得不轻。我走近察看,并不见小孩危险,倒是排出之物异常:乡下的粪池简易,一个乒乓球般大的凝块夹在红紫血块与粪便之中清晰可见,用树枝拨弄一下,质感明显。

他三叔不知情,痛骂我们,说孩子如此便血,都不上医院看看,这种为人父母,不够格,没良心。

都说儿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会不心痛呢,他三叔也是基于痛爱,我未予分辩。仔细盘问了儿子多方面情况,并无不适,反倒是说“屙了舒服”。为谨慎起见,我去荒野拔了一束仙鹤草,煎水让儿子喝了下去。

出乎意料,以前也曾用过仙鹤草、木槿花之类的,不见显效,而这次,翌日即无便血;剩余的乌梅之药在惧疑参半中,搁置不用,观察再说吧;自此之后,如厕之诸不适和便血竟全消失无痕。

病名都未确定,无所谓痊愈。凡针对健康与疾病,检查之用仪器是优化迭代,层出不穷;检查是求个自我放心,仅为过程,而治疗才是目的。

试观今下医疗,有多少是针对疗效而服务于人的呢?——借诊断的名义,通过机器而服务于资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效医疗、过度医疗,“刘翔峰事件”之黑医疗,滋生新的罪恶。

相安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在想来,此乃天公作美,是侥幸中的误打正着。大概整个机理是,小孩子有压伤史,“脱力”之属,内伤致瘀,日久暗生肠道息肉,与潜血、便血并见;乌梅为化息肉主药,酸性敛阴护阴的同时又腐松息肉之根;小孩子稚阳之体,体内增生之异物(息肉类)得药气之助,速见功效;异物得以排出后,创口及内在的血凝机制在仙鹤草酸敛功能帮助下,血止创复。

大家看,我之相信中医是确有原因的,姑且撇开幼时的承江湖“铃医”救命恩情不提,以愚拙彼时之一知半解尚能解决如此棘手问题,更让我坚信了中医的伟大与神奇!

时光荏苒,而立、不惑、期艾,中医各科学习从未间断,痔科医术也有相应拓展与提高。

这期间,仅凭挑治法就缓解了两位妻兄的痔痛;要不,我怎么说老婆的痔疮有家族史呢。或挑治法,或针法,或搽药、栓剂,或内服药物法,已记不清施用者具体人数,但至今至少是三、五十位熟人的痔痛与痔疮得以有效缓解。

其它诸法,似乎可忽略不释,唯内服药物法中的“乙字汤”要简释一下。

乙字汤组成:当归10g,柴胡15g,黄芩8g,甘草5g,升麻8g,大黄5g。

该方用胡希恕经方思想解读,是少阳阳明合病方证,大柴胡汤的变剂,敝人应用,皆应手而效。为适应个体化病情需要,在六经框架下,可作许多种变化。

敝人从有限的验案统计中得出,痔疾大部分为少阳阳明合病,少部分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极少部分为阳明太阴合病;有关详细,敝人不敢夺司教之责,兹不赘述。

敝人从有限的数据中揣测,痔科还有个尚未完全证实的规律,那就是“你能从中悟出思辨方法吗?”一文中提到的吾妻的痔疾“便血”是机体良能的排邪出路。

理由是,广义上讲血、汗、泪、唾、涕、津、精、液皆归于人体津液链,津液链之正常与否是机体正邪分争的外在表现,而作为医生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外在表现中发现机体良能的驱邪趋势并顺应之,即借力打力,达“四两拨千斤”之效,这是直接助力正气的有效方法。

至于从生理、病理之功能性切入调节的方法,也能扶助正气,但不免隔山打牛,当你的“援兵”调来之时,或许,敌已移阵它处;何况辨证稍不精准则治不对证而罔效,总之,追着“病”治,终是被动。

谈到主动与被动,好像“知肝之病,当先实脾”是迎头痛击,是主动,其实不然。这里,“当先实脾”的正面是治未病思想,应予充分肯定;另一面,却又不得不进一步考问:肝脾固然相联,“实脾”确然有效否?要知道,天有寒热温凉四气,五藏亦然,试问,肝系统之“肝热”“肝寒”、亦或“肝实”“肝虚”之变,取“实脾”者应取何气之用又能与肝病宜?——夫药之用,人居天地之间,顺天道之“寒热温凉”四气、地道之“辛甘酸苦咸”五味,是谓“顺天应人”;问题是,“肝病”与“实脾”仍在疑似之间,更别提衔接标准,又如何实现“顺天应人”?所以,理念虽完全正确,但方法难切实用。

图片
这是你能从中悟出思辨方法吗?文末留言截图,正所谓“所见略同”者亦有。该截图留言中,我们不能说“助下焦本不虚之君火,当然痔疮”之言不无道理,但论断纯从“病理”出发,不免武断,而且依“理”论,命门相火与心君君火虽同为火性但终有上下之别,君火?相火?两两难释,不免自布迷阵,不如说是四气之“热”性易知。——还是老生常谈——医学务实,还是应该从玄学中跳出来——但这并不是否定玄学之于医学的指导作用,只是不要一片泛滥,乃至牵强附会就好。

我自知有个缺点,同时也应该是我的优点。那就是,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越是自己感觉棘手的越是终日不敢释怀。用个不恰当的词是,穷斯滥矣,呵呵!

有时,不免自嘲——人生攸忽百年,多一份追求以充实精神需求,不亦乐乎!

也愿与同好者共勉,不把时光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在有意无意的消遣中,安身即足。

对于污蔑、抹黑中医者,我是痛切诛之。

最让我担忧的,是举着中医的大旗、挂中医之名却作无疗效之实的“中医”们,就好像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们明暗施行着他人的男盗女娼一样。口诛笔伐之是为不齿,雷霆一击之又胁于权势。

自扫门前雪吧,自诊自疗者谨识!

文末再重申一遍,医学是个非常严谨和需要极致细究的学科,我们要时刻唯履薄冰,纵然自信能手到病除,也不可话说满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