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篱故事》

 马尔的视觉 2024-05-23 发布于安徽

认识堂主,一晃几个年头过去了。

偶遇东篱,相识东篱堂主沈怀远,似乎是命中注定。恰在职场欲待告别的尾声,何去何从的纠结尚未困扰之际,东篱展开了我人生的另一番篇章。山脚旷野,琴棋书画诗酒茶,来来去去的新朋旧友。

东篱于我,是块新视界。东篱一天,世上一年;很快就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四十年教师生涯的具体模样了。东篱算是个分水岭,此前我过的是别人的人生,没有多少自主的意愿在其中;此后的每一日都是我自己的,我愿意如何活,可以自己选择。从忙忙碌碌、压力日甚一日的职场转身,毫无隔膜地踏进另一方天地。听见了古琴那一声奇妙的弦音,了解到茶有茶的说头、讲究,书画有前世也有今生,白酒、红酒、黄酒诸般三教九流。

主动去碰触的所谓的传统文化,无非让自己活得更古雅、更舒适些。

只有身处此等境地,你才会觉得人生是奇妙的,也是值得的。

在东篱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个事情,神气活现地跑到我笔下,开启了《东篱故事》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的形成过程。

值得记录的生命、生活,被赋予了意义。

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或许有些片面,也有些颓废的意味。它本身并无意义,人与其它生物无异。生命的意义是社会赋予的,也是每个人自己订制的。几千年来积攒下来的文学、艺术、工艺、制度、礼仪等等,所有文明的实质,其实都在挖掘、传承人类的意义感,让人活着能感受到生而为人的痛苦、悲伤,也能有激动、幸福的体验与期待。

像个匠人一样,一笔一划地去刻写着自己在东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我在试图赋予东篱与我们所经历的日常以意义。生活是一张琴,你拨响它才有声音。

东篱的人和事情写到十来篇的时候,堂主大大咧咧地说道,待你马尔累积到五十篇时,我给你出本书。

我笑笑,没真当回事。

东篱的每一篇刻写都是极随性的,它不受文体和写法的框缚,起于情绪,止于欲说还休。书不书的,不在我的预期之内。

可堂主这句话毕竟留下颗个烙印真到五十篇了,见堂主毫无动静,我心想他也是嘴上跑马,没大当回事。

有些始料未及的是,这批小文章在发酵,由我的个人公众号传播开,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小城还有个叫“东篱”的地方,琴棋书画诗酒茶加山野的风,月明星稠,微雨浅雪,一群有趣的人乐之悠悠。

马尔画像在东篱上墙,与堂主并肩;一个主演,一个主写。主演的叫“庄主”,主写的冠衔“东篱首席”。

这是一则典型的相互成就意义感的故事。

复建古睢书院,堂主乾坤大挪移,古睢书香开新篇;我的五六年的东篱印迹随之成为往事。把文章归拢归拢,打打包,恰好百篇,贴上《东篱故事》封条,准备好翻过这一页了。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月圆月缺,皆为寻常。

那一日跑古睢书院闲耍,无意中看到《东篱故事》,没想到堂主真的给它印出来了。《东篱故事》就躺在古睢书院客厅的茶桌上,简约而典雅的装帧,图文并茂,印刷精美。

我也是无意中瞅见的,标注一、二册,合计两本。

东篱经历的那些事情历历在目,那些个场景扑面而来。

于我而言,可能意义更为特殊的是,书中的每一篇都是我的一个清晨;写下的每一行里,都有一个照耀过我的日出。

置身书中的人,都在兴致勃勃地去找自己,去寻在东篱的曾经那一刻。

是的,值得记录的生命、生活,被赋予了意义;而你我也在刻画中活着,也活过。

作者相关文章

画画的毛妮——《东篱故事》选登

东篱雨

东篱风物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