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2.《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读后感

 榕言榕语 2024-05-23

      古典老师的这本《跃迁》是我几年前读的,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收获还是蛮大的,本书主要讲的是:高手与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区别,普通人又该如何成为一名高手。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158年前的经典名言,放在今天的社会,其实也并不过时。我们现在的时代,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不同的是,机遇和挑战更加频繁,也更加难以掌控和应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工作领域持续细分,跨界竞争更加激烈。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准确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的能力,近乎成为了一种奢望,大部分人都只能带着这种奢望,被时代的快节奏裹挟着前行,疲于奔命。

     但即便如此,这个时代依旧不缺成功典范,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伊隆·马斯克、马云、马化腾、刘强东,这些名字被我们熟知的人,都在时代浪潮中成功突围,抓住了机遇,站在时代的风口,一飞冲天,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区别呢?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机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乘势而起,成为人生的赢家,而有的人努力许久,却依旧一无所获?为什么人们的努力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普通人真的没办法实现自我崛起吗?

    《跃迁》这本书,就是对于上述困惑的回答。这本书从学习方法、选择战略、思维模式等多个维度,系统说明了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介绍了个人实现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是一本教普通人修炼成为高手的秘籍。

    古典老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作者,他同时也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国内资深生涯规划师、全球职业教练中国区首席导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在职业发展咨询领域,古典是走在前沿的探索者和引领者,目前国内的顶尖职业生涯规划师里,80%是他的学生。他写的书,可读性很强,总是用很简单的话把很难懂的道理说清楚。

    《跃迁》这本书的最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什么是高手的“暗箱”;第二,什么是高手的战略;第三,高手是怎么学习的;第四,什么是高手的思维。下面分四个部分逐一来聊聊。

     第一部分:什么是高手的暗箱?与普通人相比,高手又有哪些秘密武器?

     你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吧?就是他小时候学画画,老师老让他画鸡蛋,横的、竖的、正面、反面,画得他都有点烦了。有一天,达·芬奇终于忍不住问老师:“我可是来学画画的,天天画鸡蛋,这有啥意思啊?”老师就告诉他:“想成为伟大的画家,得有扎实的基本功。画鸡蛋就是锻炼你的基本功呢。”达·芬奇一听,哎,有道理啊!从那以后,他就更认真地画鸡蛋了。过了几年,他的手就像有了魔法一样,想画啥就像啥。

     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只要咱们勤奋努力、下功夫,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像达·芬奇、拉斐尔、卡拉瓦乔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他们的技艺惊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勤奋和有天赋吗?
     英国有个画家叫大卫·霍克尼,他研究发现,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画画又快又好,其实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练习得多或者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用了一种叫暗箱的东西。暗箱就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先把人的影子投射到纸上,然后照着影子画素描,最后再上色。这样一来,画画就变得容易多了,以前一直强调的素描基本功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画画光靠努力不行,得会用暗箱。其实很多高手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有自己的“暗箱”。高手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知道怎么利用深层次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让自己的努力放大,顺势而为,实现跳跃式的成长。简单来说,普通人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脚印,而高手呢,他们就像是坐电梯,甚至是坐火箭,嗖的一下就上去了。那高手们的“暗箱”里都有啥秘密武器呢?我在这儿给你介绍两个:

     第一个,叫做调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你可能在网络上看过一个问题,问的是“上学时你最恨哪几个字?”最受欢迎的答案就是“并背诵全文”。这虽然是玩笑话,但也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一种学习方式的厌倦,就是死记硬背。我们习惯了把知识一股脑儿地塞进脑子里,就像把书里的内容打字打到电脑里一样。以前,记忆力是决定认知能力的核心,记得越多,认知就越广,优势就越明显。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多又方便,遇到问题不用非得跑图书馆,拿出手机百度、谷歌一下,几秒钟答案就出来了。这种快速的知识调用速度,让记住每个知识点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我们只需要记住关键词,需要的时候再去搜索就成。所以,现在认知能力的核心已经从记忆知识转变成了调用知识。遇到问题,谁能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调用相关知识,谁就能更快地解决问题,谁就有更大的优势。就像是参加知识竞赛,能随时用网络搜答案的选手,那绝对是碾压其他只靠记忆答题的选手。所以,在信息时代,高手们更注重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调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二个秘密武器是,别什么事儿都自己来,要学会外包。刚才我们说到,有了搜索引擎,我们的大脑就不用死记硬背了。其实,现在的科技发展,不仅仅是解放了我们的记忆力。你看,我们有网络帮忙协作,有计算机帮忙计算,有机器帮忙干活。科技进步让我们可以不那么依赖自己的能力,而是用工具来更快地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啥都懂,只要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就能比别人更有优势。

      比如说,以前写报告,得自己慢慢查数据、录数据、分析数据,特别费时间。现在呢,交给AI.

几分钟就自动搞定了,省下的时间你可以用来思考怎么把报告写得更好。时间一长,你写报告的技能自然就比别人强了。

     这就是外包大脑的威力,把不那么重要的技能外包出去,专注于提升核心技能。时间长了,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能走得更远。为什么高手是高手?就是因为他们更懂得怎么利用深层次的规律、时代的趋势和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跳跃式的成长。这些就是他们不为人知的“暗箱”秘密

      接下来,我们来说聊聊什么是高手的战略?高手一般是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的飞速进步不仅加速了社会的专业分化,也孕育了众多新兴职业。随着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快递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媒体的兴起带来了网络主播的浪潮;相比过去十年,我们周围充满了更多的机遇。然而,机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我们个人的机遇也随之增多。因为在机遇增长的同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成倍上升。      

     过去,你的竞争对手仅限于同一领域,而现在,你不得不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跨界者一较高下。就如同相声演员,过去只需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而现在却要面对跨界喜剧王的挑战,甚至还需与演员、歌手、运动员等同台竞技。机遇虽增十倍,但竞争者却增百倍。

     在这个充满机遇但成功几率较小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机遇中,辨识出那些既适合自己又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做出明智选择的战略能力。选择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与其他人相比,高手之所以高人一筹,就在于他们拥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那么,高手的选择战略究竟是怎样的呢?

     高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首先在于他们擅长捕捉事物的核心。经济学中的幂律分布告诉我们,无论是财富还是机遇,总是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少数人占据了多数资源,而大多数人则只能分得一杯羹。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八法则”——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幂律分布的普遍性意味着,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关键的20%往往决定了绝大多数的成果。

     因此,提高效率的关键不在于盲目投入,而在于能否精准地识别并投入到那20%的高价值区域。高手深知这一点,他们能够运用幂律分布的原理,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以销售为例,平庸者可能会在每位客户身上平均分配精力,而高手则会将80%的精力集中在20%的重点客户上,从而牢牢抓住核心客户群体。更进一步,高手会在这20%的重点客户中再次筛选出更为关键的20%,如此迭代,将二八法则的力量层层叠加,使其效率呈指数级增长,这就是高手之所以能够事半功倍的原因。

     其次,高手追求的是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问问自己,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能回答出阿姆斯特朗的名字。但第二个呢?大多数人可能就语塞了。这种现象被称作“头部效应”,即在一个系统中,第一名往往会获得最多的关注和记忆。正如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他们的名字被永久铭记,而亚军和季军则往往被遗忘。

     头部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不是站在系统的顶端,你的努力可能只会换来有限的回报。但如果你处于头部,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被放大,并产生正向的反馈循环。参加歌唱比赛,若你是最后一名,参赛与否可能对你并无太大影响;但如果你勇夺冠军,你的知名度将随之飙升,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将接踵而至,你的作品将更加丰富,人气将更加旺盛,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总而言之,高手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他们能够精准地抓住重点,以及不懈地追求成为第一。这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智慧。

     高手的选择策略,可以概括为“瞄准头部,力争第一”。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所谓的头部区域,指的是你所在行业或赛道中,那些既具有高价值又能够发挥你优势的领域。在职场上,这些领域往往对应着核心的职位。例如,比较一下国有大银行的普通柜员和一家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总助职位,显然后者是头部区域。因为柜员并非银行的核心角色,而总裁助理却是公司中举足轻重的职位。因此,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高手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此外,高手不仅会进入头部区域,还会努力成为该区域的领先者。他们会通过不断地从一个头部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头部区域,实现本领域内的快速跃迁。这就像运动员一样,先加入校队,赢得校冠军;然后晋级市队,赢得市冠军;接着加入省队,赢得省冠军;最终目标是进入国家队,赢得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用这种头部效应呢?高手们遵循的三个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选择出发点应该是价值而非个人优势。我们要先确定某个领域是否具有高价值,然后再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在该领域的优势。不要仅仅因为某件事情容易做或者自己能够做就去做,而应该是因为它值得去做。

     其次,不要盲目跟随潮流,而应该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不要仅仅因为某个领域热门就投身其中,而应该考虑哪个领域最适合自己,然后进入。

    最后,不要好高骛远,而应该从身边的头部开始。先成为现有领域和范围的头部,从小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更大的领域。

高手擅长利用两大规律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推动自己的快速发展。对内,他们瞄准高价值区域,通过连续应用二八法则,不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他们瞄准头部区域,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的推动力。这种策略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对成功的深刻洞察。

     下面我们来看看高手是怎么学习的?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效率?第一部分中我们说到,高手更注重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外包大脑而不是事必躬亲,这其实是认知方式、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之所以要进行这些改变,是因为决定学习和思考质量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接触到知识的数量,而是认知的效率。在学习前先想好学什么、怎么学,不胡乱学,高效率地学,这恰恰是高手与其他人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具体来说,高手学习时会用到四大法宝。

    第一,要直接从知识的源头学习,而且得有目的地去学。你有没有听过有人抱怨说,“我读了很多书,但生活还是没啥改变?”那是因为他们读的那些书,很多都是经过多次转手的消息,而不是最原始的知识。原始的知识,比如行业研究论文、学术著作,价值是最高的;第二手的信息,比如教科书、工具书,虽然有点折扣,但还是很值得参考;第三手的信息,比如畅销书,那就好坏参半了;至于第四手的信息,比如那些个人经验加上情绪化的大杂烩,比如心灵鸡汤,那基本是没啥价值的。所以,哪怕你读再多心灵鸡汤,也比不上认真读几本心理学原著来得有用

    再来说说功利性学习,其实就是有目标地学习。有些人每天都在学习,但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太随意了,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不管是读书还是看报,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去理解。这样的学习,哪怕持续一辈子,也没多大用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定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和时间,多增加一些能够提升认知的学习。直接从知识的源头学习,选择高价值的知识;功利性地学习,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这是高手学习的关键策略

    下面我们说第二个法宝,从单机学习转到联机学习,互相交换知识结晶。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独自学习,但这种方式的效率和质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智力水平。当问题变得太复杂,或者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时,我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现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特别快,每2-3年就更新一次,每年知识量翻一倍。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只靠自己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那肯定是跟不上的。

      书里提到的一个好办法是,把单机学习变成联机学习。联机学习是这样的:你先自己学习,形成初步的想法,然后把这些想法整理成知识结晶,再分享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结晶。知识结晶,简单说,就是你学习后形成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联机学习,交换知识结晶,就是先自学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别人交流观点,一起学习。
     当你分享你的观点时,别人也会分享他们的观点,这样你就能快速了解别人的想法,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就像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还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想法。高手就是擅长通过联机学习,和同行精英、跨界专家交换思想,打破自己的能力限制,快速吸收新知识,实现自我快速成长

      接下来我们说第三个法宝,那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来学习知识。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知识多到爆炸,书多得看不完,东西多到学不完,很多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我们不仅要知道“怎么学”,还得弄清楚“为什么学”。只有搞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学那些真正需要的知识,才能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而这就需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来学习。

      具体来说,就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哪些知识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高效地学习这些有用的知识?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去寻找和学习知识。这种提问式的学习方法的好处是,它能帮你把那些不需要的知识过滤掉,让你专注于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所以,一般人可能是列个知识清单来学习,但高手会列个问题清单,按照问题来学习。

   我们接着说第四个法宝,也就是学会知识IPO,把知识转化成实际的 value。我们经常说学习要学以致用,但现实中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学不到知识,而是因为我们学到了知识却不知道怎么用,就像找到了一个宝库,却没找到开门的钥匙。如果不能把知识变成实际的用处,那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知识IPO呢,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处理的过程,包括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输出产品(Output)。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零散的学习变成一个高效的知识生产流水线,这样就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和认知效率。
     比如说,你想学理财,用知识IPO的方法,你会分三步走:首先,提出问题,比如“我怎么提高我的理财技能?”;然后,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各种理财产品来提升你的理财技能;最后,输出产品,把你学到的理财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反复循环,时间长了,你的理财技能不仅会提高,而且积累的各种经验还能让你变成理财高手。
      总结一下,高手在学习的时候会用到四大法宝:站在知识的源头学习、联机学习、提问式学习和知识IPO。通过这四大法宝,高手能够从底层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在认知学习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别人。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高手的思维?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思维破解人生难题?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比如说,夏天来了,大家都在减肥,大多数人用的方法就是少吃。但问题是,少吃会让人饿,饿了就容易失控,一失控就大吃一顿,一顿吃下来,之前靠少吃减掉的体重又回来了。然后为了减肥,又开始少吃,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了一个减肥的死循环。为什么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死局呢?因为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只想着在局内找办法,而不是在局外寻求改变。这就是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一个区别。

     那么,高手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呢?书里介绍了三种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回路思维和层级思维。我们先来说说系统思维。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这本书里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第一序改变,就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就是改变状态;第二序改变,就是改变模式和系统。比如开车,踩油门是第一序改变,换挡是第二序改变。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寻求第一序改变,就是围绕问题本身找办法,解决表面的问题。而高手则会把问题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虑,通过第二序改变来解决问题背后的根源。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减肥例子,大多数人靠少吃减肥,容易反弹;而高手则会通过锻炼来加快新陈代谢,实现健康持续地瘦身。高手不仅仅关注问题本身,还会关注问题背后运行的逻辑,他们不追求短期的治标,而是寻求长期的治本。这就是高手的系统思维。

     第二个是回路思维。在物理学里,回路是指电流从电源出发,经过电路,最后回到电源的路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种回路。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越忙越乱、越乱越忙”,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负循环回路。因为忙,所以事情多,所以一团乱,所以更忙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典型的负循环回路。

     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个回路的存在,很多人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在这个循环里转圈,就像走迷宫一样,很难找到出口。但高手不一样,他们擅长利用回路找到出口。与一般人相比,高手擅长分辨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回路之中,并且擅长搭建正循环回路来替代负循环回路。

     举个例子,一旦高手处于忙乱的往复状态之中,他通常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脱离:第一是破坏回路,在完成现有工作前拒绝接受新的工作,直到现有工作被处理完为止;第二是搭建正循环,找到导致工作忙乱的核心原因,通过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最终抵消负循环。这样,高手就能跳出忙乱的循环,实现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第三个是层级思维。如果我问你,你和马云、王健林的区别在哪里?你可能会说:“他们有钱,我没钱。”那我问你,这是为什么?你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人说是机遇,有的人说是天分,有的人说是努力程度。实际上,普通人跟马云、王健林等人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财富或者技能方面的差别,而是思维和勤奋层级方面的差别。
    具体来说,思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是资源层,关注的核心是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第二个是方法论层,关注的核心是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第三个是目标层,关注的核心是选择什么目标,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设定来实现目标。与之相对应,勤奋也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低水平的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大多数人的勤奋都处在第一层级,期望通过埋头苦干来实现成功,就像初级游戏玩家,都是靠着一点点打怪兽来升级;一部分人处在第二层级,擅长运用方法工具来提高自己的成长效率,就像游戏中级玩家,喜欢利用各种秘籍来帮助自己快速通关;而高手就是处在第三层级的少数人,擅长通过战略谋划来调动各种资源实现目标,就像游戏高级玩家,能够通过编写程序改变游戏规则帮助自己获胜。跳出现有层级,在上一层级中寻求解决办法,这是高手惯用的绝招。
     总结一下,与普通人相比,高手更关注系统,擅长从整体去看问题;高手理解回路,能够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高手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擅长跳出层级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区别

       到这,来对本书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
首先,我们聊了聊什么是高手的“暗箱”,以及高手“暗箱”中的秘密武器。我们发现,高手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底层的规律、时代的趋势和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快速成长。接着,我们介绍了高手在做选择时的两个战略。对内,他们瞄准高价值区域,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己的能力;对外,他们瞄准头部区域,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的巨大推动力,成为自己领域的第一名。

     再接着,我们说了高手学习的四大法宝。第一,站在知识源头,学习高价值知识;第二,联机学习,跟别人一起成长;第三,以问题为导向,学习自己最需要的知识;第四,知识IPO,学会把知识转化成价值。通过这四大法宝,高手能够自下而上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在认知学习效率方面远超他人。
    最后,我们说了高手思维模式与普通人的差异。高手擅长从系统的角度,整体地看问题;高手能够从时间的维度洞察事物的因果关系,找到问题的根源;高手会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擅长跳出层级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