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立愈汤浅析土茯苓六大功用值得保留备用

 北京润雨 2024-05-23 发布于辽宁

(中医杂谈)

从立愈汤浅析土茯苓六大功用值得保留备用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以外感六淫引起的头痛属西医学的继发性头痛范畴,内伤杂病而引起的头痛属原发性头痛范畴。    

  《素问·风论》称头痛为“首风”、“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主之”。从中医角度出发,导致头痛的病因机制主要有:

1、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上犯颠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肝失调达,气郁阳亢→清窍被扰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洁,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肾精亏损,久则脑髓空虚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4、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清阳,上蒙清窍→痰浊头痛5、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脑髓脉络失荣而致头痛6、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跌仆闪挫,或久病入络→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       在中医理论内,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都属于头风的范畴,头风又分为外感和内伤,这也和西医的理论相吻合,外感就是西医说的继发性头痛,内伤就是西医说的原发性头痛,内伤又分为虚证,主要是由于气血和肝肾亏虚所引起的、实证主要是痰瘀阻络等原因引起的。而现代人大部分患的是虚实夹杂证,既有虚证的因素,又有实证的表现。

头痛的中医治疗原则有:1、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则疏风,兼散寒、清热、祛湿。2、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健脾生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头痛立愈汤【来源】《春脚集》卷一。

【组成】何首乌9克 土茯苓30克 天麻6克 当归6克 防风6克【主治】一切头痛。

健康管理案例1

偏头痛。杨某某托管会员,女,38岁。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约1~2月发作1次,发时痛如锥刺,前额、眼眶胀痛,右侧面部发红,伴呕吐稀涎。服麦角胺、卡马西平可以缓解。

采集健康管理信息:察其舌质暗红,边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考虑为气郁痰滞络阻,用清・陈士铎《辦证奇闻》所载散偏汤加减,服3剂头痛渐止。

健康管理案例2

22020年5月8日,托管会员吴先生头疼厉害,综合采集信息够,建议用上方加土茯苓。调理参参考方:士茯苓120g,川芎30g,白芍30g,柴胡10g,白芥子10g,炙远志6g,白芷10g,葛根30g,生甘草6g。服1剂,头痛即止。

健康管理方案3

托管会员女儿大学生头疼厉害,用个采集健康管理信息后,尝试建议调理方:独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亦服1剂止痛。迄今3年余,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约4~6月发作1次,症状逐渐减轻。每次发作均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均1剂止痛。 

溯源古方寻找相关中成药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疗“头风神方”,方中土茯苓四两,现在循证用药起始不超过三钱。清代孟文瑞《春脚集》载“立愈汤”,“治一切头痛”:土茯苓一两,。

国医大师王琦治疗偏头痛喜用土茯苓。薛永平自拟土茯苓汤治疗65例血管性偏头痛患者,有效率60例,痊愈40例,可见土茯苓对偏头痛确有奇效。且经循证在健康管理里使用,超60克的大剂量土茯苓,治疗顽固性头痛屡获良效。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的头痛宁胶囊就是根据百年名方“立愈汤”演变而来,为了符合现代人的疾病特点,除了原有的药物,头痛宁胶囊加入了全蝎此味药材,全蝎治疗各种风湿痹痛、三叉神经痛、头痛、癌肿疼痛均有较好的疗效。国内对全蝎的镇痛作用研究始于八十年代,研究发现蝎毒对各类疼痛都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且认为全蝎的毒性成分可能是全蝎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同时各种研究表明蝎毒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强于吗啡4倍以上。“头痛宁胶囊”药物组分中的全蝎中蝎毒多肽为小分子形式,活性强,可刺激血脑屏障开放,进入中枢而对各种头痛起治疗作用。2016年,头痛宁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循证研究显示:头痛宁胶囊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3.54%,预防率达到88.89%.说明头痛宁胶囊具有确切的缓解偏头痛发作以及预防偏头痛发生的作用。长期服用头痛宁胶囊能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土茯苓功用陈述土茯苓,古称“禹余粮”。南北朝·陶弘景谓:“南中平泽有一种藤,生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夏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载其“人取以当谷,不饥。”看来,在唐代以前,土茯苓在民间仅作救荒代粮之用。土茯苓为双子叶植物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其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肾经。其主要功效应用有:

图片一.清热解毒图片自元代以降,土茯苓即为治疗杨梅疮(即梅毒)的重要药物。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十八“土茯苓”条下谓“杨梅疮”是“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本草正义》说:“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疮。”因其性味甘淡,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兼解汞毒,故对于梅毒或因梅毒服用汞制剂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等症,颇有效验。

如清·陈士铎《辨证录·杨梅疮门》用“二生汤”治梅毒,药用生黄芪三两,土茯苓三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若治梅毒伴有肢体拘挛者,常与木瓜、薏苡仁等同用。《本草经正》谓其“疗痈肿,喉痹。”用于痈肿疔疮等,与金银花、蒲公英相配伍。《积德堂验方》以土茯苓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食之,治瘰疬溃烂。

国医大师张志远以本品合金荞麦、地丁、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加少量大黄,治疗毛囊炎、蜂窝组织炎,有效。图片二.利湿泄浊图片用于湿热所致的淋证、妇人带下、湿疹等病症。《滇南本草》谓其:“治五淋白浊”。治疗热淋,常与车前子、冬葵子相配伍。治疗下焦湿浊之膏淋,常与萆薢相配伍。治疗湿热带下,多与黄柏、苦参等同用。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床善用土茯苓30-120克与萆薢15-120克配伍,治疗膏淋、尿浊、尿蛋白、妇人带下等证属湿热毒蕴结者。  

图片三.通利关节图片土茯苓既能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对类风湿、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者,常与秦艽、薏苡仁、忍冬藤等配伍。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土茯苓、萆薢,获得满意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性疾病,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所致。此二药可降低血尿酸指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在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中可发挥作用。图片四.排毒保肾图片《本草秘录》谓土茯苓“败毒祛邪,不伤元气。”临床常用土茯苓治疗肾炎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国医大师任继学重用土茯苓(100-200克)治疗肾炎蛋白尿。图片五.健中止泻图片清·黄元御《玉楸药解》谓:“土茯苓,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臃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名老中医郑启仲认为土茯苓味甘入胃,可止泄泻,无芩连之苦而有芩连之效,故对服用药物困难之小儿尤宜。用一味土茯苓10克(颗粒剂),日1剂,少量频服,效果为佳。

图片六.治头风头痛图片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有治疗“头风神方”。药物组成为土茯苓四两,金银花三钱,蔓荆子一钱,玄参八分,防风一钱,明天麻一钱,辛夷花五分,川芎五分,黑豆四十九粒,灯心草二十根,芽茶五钱。本方在《伤寒瘟疫条辨》中又称芽茶煎,治疗头痛。清·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治一切头痛 ,方为“土茯苓一两,何首乌三钱,天麻、当归、防风各二钱。”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一例病程2年的顽固性头痛,辨证为痰浊型头痛,药用土茯苓150克(水煎取汁,再入他药),川芎10克,黑豆15克,蔓荆子15克,辛夷15克,生地黄15克,清半夏15克,天麻15克,白芷10克,藁本15克,地龙15克,全蝎2克,生姜3片。水煎服,效验。此外,土茯苓有减轻肝脏损伤的作用,与茵陈蒿伍用,可降转氨酶。 

土茯苓汤(验方) 【组成】土茯苓100g 金银花50g 虎杖30g 萆薢20g 木通10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可连服数十剂。 【主治】梅毒。 【证析】梅毒不是尿路病变,是因性生活不洁,梅毒侵人精隧所致。 【病机】毒侵精隧。 【治法】清热解毒,利窍通淋法。 【方义】梅毒侵人精隧,法当清热解毒,消除致病之因。方中土茯苓甘淡性平,《滇南本草》记载此药能治“五淋白浊,杨梅疮毒。”临床报告以土茯苓、金银花、甘草三药煎服,治疗梅毒,其血清转阴率在90%以上。复配虎杖增强解毒力量,通其血脉之滞;木通利尿行水,利其湿浊之阻;萆薢除湿固精,不使精液外泄,六药组合成方,能呈清热解毒,利窍通淋功效。 【应用】1.此方治疗性病有效。 2.方中有金银花、虎杖清热解毒,木通利尿行水,甘草缓急止痛,加生地黄即导赤散加味,故一般热淋亦可选用。 【歌括】土茯苓汤银花草,萆薢虎杖木通添,毒入精关成性病,长久服之病可痊。 

土茯苓”,和“茯苓”是两回事!土茯苓,只是多了一个字,但并不是指野生茯苓,或“茯苓”的别名,完全是另外一味中药。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中药典籍对土茯苓功效的记载《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药膳——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汤图片最近海南雨季湿气重,喝五指毛桃鲜土茯苓猪骨汤,能够清热祛湿、健脾补虚和舒经活络,老少皆宜。材料五指毛桃50g,鲜土茯苓250g,猪骨500g,薏米20g,姜3片,蜜枣1颗。做法1、五指毛桃和薏米分别浸泡约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2、用牙刷把土茯苓表面的泥刷掉,削皮洗净斩成小块3、猪骨洗净切块,飞水后再煲汤4、把所有材料和水放入汤锅,大火煲开,转小火煲两小时5、加盐调味即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