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说医学史177:烟草与世界无烟日

 Xiac2cmv1bxedf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邮说医学史177

烟草与世界无烟日

烟草(学名:Nicotiana tabacum L.)属管状花科目,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前,美洲土著民种植、使用烟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人类使用烟草的最早证据见于公元432年墨西哥贾帕思州一座神殿里的浮雕,浮雕展现了玛雅人在举行祭祀时以管吹烟的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草从最早的敬神逐渐演化为消闲以及用来治病和驱瘴,并被当作为礼品用来招待客人。

十五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航海家克里斯托夫·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受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派遣远征航行,意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首次接触到烟草这种神秘的物品。哥伦布发现美洲土著民抽烟,并了解到烟草的许多医疗用途,而土著民则把烟草作为礼物送给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后,哥伦布向女王报告了发现新大陆和印第安人吸烟的情况,并向女王献上的烟草。从此,烟草传入西班牙。

多米尼加(199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土著民将烟草献给哥伦布

法国探险家、航海家雅克·卡迪埃(Jacques Cartier)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资助下,共进行了三次远航探险。他于1534年进行北美第二次探险,远行至现今加拿大的魁北克,从当地印第安人处认识了烟草。卡迪埃回国时,将烟草、烟具带回了法国,但当时并未在法国引起太大的反响。

加拿大(1984):卡迪埃登陆魁北克450周年

1559年,法国外交官詹·尼古(Jean Nicot)被派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当时葡萄牙是个航海大国,从美洲大陆带回了包括烟草在内的许多新鲜事物。尼古在葡萄牙接触烟草后,发现烟草可以治疗头痛,并相信这种具有特殊香气的作物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尤其是瘟疫。

1561年,尼古从葡萄牙返回法国时,将烟草种子及其制成品带回了法国,他向人们大肆宣扬烟草的药用价值,并将其献给了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以治疗她的偏头痛。王后使用烟草后,偏头痛神奇地消失了。王后大喜过望,随着她一声令下,烟草开始在法国的土地里生根发芽,法国上流人士很快就迷上了抽吸烟草。 

就这样,烟草在法国扩散开来,烟草植物也被命名为“尼古提那(Nicotiana)”,以纪念尼古将烟草带到法国并将其推广。这个名字后来被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von Linné)采纳,和烟草的俗称Tobacco一起,成为烟草在植物学中的拉丁文学名Nicotiana tabacum。

法国(1961):烟草引进法国400年,尼古头像与烟草

1573年,英国私掠船船长、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从西班牙殖民地西印度群岛将烟草和陶制烟斗带回国,从此烟草传入英国。当时英国人曾这样描述烟草:“烟草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也很昂贵,但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用烟斗吸烟,烟草店像酒馆一样在城镇中大量出现。”从此,英国及欧洲各国到处流行用烟斗吸烟,并将其称为“烟草绅士”。

英属维尔京群岛(1974):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

随着英国殖民地政策的推进,其殖民地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克里斯托弗的第一任总督马斯·瓦纳尔,在西印度群岛英属诸岛大量种植和经营烟草,并将其销往世界各地,成为英国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经过大航海时期后,随着世界各国商贸往来的增多,烟草也随之广泛传播。

十六世纪中叶,西风东渐,烟草传入菲律宾、日本、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种植和吸食烟草在亚洲传开。十七世纪前半叶,烟草传入印度、波斯、南洋各国,不久就传遍了整个世界。

奥地利(1984):烟草专卖200周年

1809年,法国化学家路易·沃克兰(Louis Vauquelin)发现烟草中含有一种有害物质——烟碱,它会使人上瘾产生依赖性,并难以戒除,沃克兰将其命名为尼古丁(Nicotine)。

1828年,德国化学家波色尔特(Posselt)和雷曼(Reimann)首次将尼古丁从烟草中分离出来。1843年,迈尔森(Melsens)提出尼古丁的化学式,皮纳(Pinner)于1893年发现尼古丁的结构,1904年皮克泰(Pictet)和克里佩克斯(Crepieux)成功利用合成的方式得到尼古丁。

香烟(cigarette)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成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以及其他几十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现代医学证明,抽烟因为大量吸入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大量其他有害物质,并且因为尼古丁上瘾而很难戒掉,从而长期抽烟,吸入更多的尼古丁和有害物质,导致人体健康受损。

意大利(1982):吸烟危害健康

长期吸烟(包括长期吸入二手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主要表现为:

一、免疫力降低:以尼古丁为主的有害物质通过抽烟进入体内后,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人体自身防御机制受到影响,容易被感染、加速皮肤衰老、易患癌症等。

二、损害呼吸系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随着抽烟而进入人体的肺部,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影响纤毛运动,降低其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严重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三、引发心血管疾病:吸烟会导致身体内的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壁含氧量下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加心脏病、大动脉瘤及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影响大脑功能,改变嗅觉、味觉。增加患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概率。影响人体消化功能,增加胃酸分泌,减少食管括约肌压力,减缓胃排空,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对男女生殖功能也都有影响,孕妇吸烟还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染色体异常等严重后果。

中国(1980):提倡戒烟

随着吸烟人群的大量增加,烟草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渐渐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度重视。1987年11月,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 Tobacco Day),倡导这一天世界各地既不吸烟也不售烟,并要求各国广泛宣传戒烟的意义。1988年4月7日,成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

叙利亚(1992):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

然而从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就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原因是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宣章》生效日,这一天已于40年前被WHO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这一天WHO都要提出一项卫生保健主题。为了不干扰每年这一天卫生保健主题的提出,WHO决定于1989年起将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之所以改到5月31日,还因为次日就是国际儿童节,希望全天下的儿童都能够免受烟草的危害。世界无烟日确立后,每年都会有一个中心主题,通常是该年在烟草和不吸烟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对此世界各地都积极响应,并于当日举办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

阿根廷(2006):世界无烟日——禁烟

历年世界无烟日主题:

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

1989年:妇女与烟草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1年: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烟

1992年:工作场所不吸烟

1993年: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

1994年: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反对吸烟

1995年:烟草与经济

1996年:无烟的文体活动

1997年:联合国和有关机构反对吸烟

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

1999年:戒烟,口号“放弃成长香烟”

2000年:不要利用文体活动促销烟草,口号“吸烟有害,勿受诱惑”

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

2002年:无烟体育——清洁的比赛

2003年:无烟草影视及时尚行动

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5年: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

2007年:创建无烟环境

2008年:无烟青少年,口号“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

2009年:烟草健康警示,口号“图形警示揭露烟害真相”

2010年:两性与烟草,口号“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口号“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

2012年:烟草业干扰,口号“生命与烟草的对抗”

2013年: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2014年:提高烟草税

2015年: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

2016年:为平装做好准备

2017年:烟草对发展的威胁

2018年:烟草和心脏病

2019年:烟草和肺部健康 

2020年:保护青少年 ,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2021年: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 

2022年:烟草威胁环境 

2023年:种植粮食,而非烟草

波黑(2019):世界无烟日——禁烟

作者: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