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烟与心身健康——写在第27个世界无烟日

 iacmsp 2014-06-01

戒烟与心身健康——写在第27个世界无烟日

 

邓明昱 博士

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2014531日是第27个世界无烟日,开展无烟日活动旨在提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527日的报道:烟草使用是世界上可以预防的头号死因。现在,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烟草使用。烟草使高达半数的使用者丧命。还对家庭、工商企业和政府带来巨大花费。烟草每年使近600万人丧命,其中有60多万人属于因吸入二手烟而死去的非吸烟者。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烟草每年将使800多万人丧命——其中有80%以上属于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们。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统计数字,中国有超过3亿吸烟者,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大约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如果烟草使用情况不下降,到2050年,中国与烟草相关的死亡人数将上涨至每年300万人。 

吸烟是一种烟草依赖症,将烟民定义为病人,说明仅靠个人意志难度很大。吸烟是对烟草里的尼古丁产生了依赖。美国精神病学会对尼古丁依赖的诊断标准为:因使用尼古丁而造成严重的临床损害和痛苦,一年内符合以下三项或以上即可诊断尼古丁依赖。(1)耐受性:明显剂量增加才能达到躯体所需;继续使用同一剂量效应明显减低。(2)戒断:临床表现出特征性的戒断症状;用同一(或近似)物质能缓解或避免戒断症状。(3)需要摄入更大量或更长时间使用。(4)长期有戒掉或控制使用该物质的欲望,或曾有失败的经验。(5)花费大零时间去获得或使用该物质。(6)由于使用该物质,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7)尽管已经认识到反复的躯体或生理问题均由该物质使用引起,但仍继续使用。

吸烟者往往很难应对自己的心理渴求。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需要多次努力才能最终成功。有位学者说过:“戒烟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我已经试过上千次了。”这句话风趣幽默的描述了戒烟者的彷徨与无奈。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吸烟与癌症、心脏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有关,80%的肺癌与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有关,45%的慢阻肺是吸烟引起的。不少人曾实施过戒烟,但没有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吸烟者容易出现戒烟症状,如紧张、头痛、焦虑等。吸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种物质依赖性慢性疾病,需要相应的行为干预治疗、替代治疗等。单纯自行戒烟的失败率约为90%~95%,如果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行为干预,首次戒烟成功率可以达到 30%

目前世卫组织推荐缓解烟瘾及戒烟的首选治疗方法就是尼古丁替代疗法。此疗法要根据医生处方,将一种尼古丁透皮贴剂片贴在吸烟者身上,能逐渐递减对尼古丁的依赖。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时完全戒掉。烟草依赖的治疗强调心理支持和建议的重要性,医生通过询问、建议、评估、帮助和安排随访五个步骤来对烟民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我曾经也是一个老烟民。16岁当“知青”就开始吸烟,后来上大学、上研究生、当了临床医生和大学教师,一直是烟不离口。一般情况下每天一包烟,工作繁忙时每天可达到两包。烟龄长达25年。在40岁出头时,几乎每天晚上都咳嗽,体检发现肺纹明显增粗。发展下去,肯定是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而且,那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去北美和欧洲开会,而西方国家到处都是禁烟的环境。老外看见我们吸烟,就窃窃私语地说“They are Chinese”。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氛围中吸烟,我自己也感到很不好意思。于是,我在1997年就下决心戒烟。

在戒烟过程的第一年,我出现了戒断反应,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昏、打哈欠、失眠等生理症状,以及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等心理症状。作为一个医学心理学的教授,我深深地明白,香烟不是毒品,“烟瘾”不是成瘾性,而是物质依赖性。戒烟和戒毒不一样,依靠自身的毅力是可以戒烟的。在这一年中,我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和替代品(如:戒烟糖),完全靠自己的心理能力战胜了戒断反应。

我戒烟已经17年了,是第一次戒烟时就完全戒掉,没有复吸。所以,靠自身的毅力是完全可以戒烟的。戒烟一年后,我的呼吸道症状全部消失了。多年来,体检胸透时都是正常。我呼吁,为了我们自身和下一代的心身健康,拿出毅力来戒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