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胃寒疼痛的“二姜汤”

 孙郎中 2024-05-23 发布于山西

昨天有粉丝通过微信问我,“孙老师,昨天朋友给我一瓶冰镇过得饮料,我喝饮料后当时没有太大感觉,回到家后胃痛很严重,请问该如何解决?”我回复到:“寒则凝滞,凝滞则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胃痛。不过受寒导致的胃痛解决起来也不能难,轻一点的一杯姜枣茶就可以搞定,重一点的吃点“附子理中丸”,再严重者可以服用“二姜汤”,即用干姜和高良姜各20~30g煮水当茶频服!”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流传近千年的名汤方:二姜汤!二姜汤”出自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自古就是治疗胃寒疼痛的有效方。方中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既是调味佐餐之品,又是温中祛寒之药,具有“能走能守”的特点,能温里散寒,助阳通脉,尤长于祛脾胃之寒,专主暖中止痛,降逆止泻。“暖中”两个字,可谓是把干姜的个性点得极为到位。古人认为, 干姜乃脏寒之要药也。凡人体中焦虚寒,脾胃火力不足,总少不了干姜。《珍珠囊》谓“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痈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中医有个经典方叫做“四逆汤”,其中干姜配附子回阳救逆,不仅能增强附子的作用,还可降低附子的毒性,所以有“附子无干姜不热”的说法。我们的腹部是一个很怕冷的部位,中国人以前没有背心的时候,都有一个兜肚护住肚子,就是为了防止腹部受寒,因为这是三阴经循行的地方,虽然腹部也有胃经这条阳经,总体来说还是属阴的。所以有些人喝完凉啤酒或睡觉没盖好肚子,都可以出现脘腹疼痛,甚至腹泻。而如果脾胃阳虚不太严重的,偶尔有一次疼痛,嚼点生姜可能就行了,只要在家做饭的,家里都有生姜,所以比较方便。如果平时就脾胃阳虚,经常胃痛腹痛的,服用生姜就不行了,它没有那么大力量,生姜其实不是专门暖中的药物,它善于发散,是解除体表风寒之邪的,真正暖中要靠干姜。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又称良姜,因产于古高良郡(今广东湛江、茂名一带),故得此名。其性味辛热,归脾、胃经。以气香味辣、分枝少、红棕色者为佳。它被称为“十大广药”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临床药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可以用来泡茶、煎汤、煮粥等,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食物。另外,它还可以作为美食的辅料,它可以起到去腥膻的作用,在动物类食物中加入高良姜不但有增香的作用,还有定香的作用,也就是留存其他香料的香味,不但可以闻到,还可以尝到香味。在卤煮水中加入高良姜,还有调香的作用,它可以调和各种香料的味道,使整体的香味更加自然,而且可除臭矫味,遮盖牛羊肉的异味,形成菜肴独特风格。所以由它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十分诱人。作为药用,高良姜大辛大热,为纯阳之品,主入脾胃两经,善于温脾暖胃而祛寒止痛,能除一切沉寒痼冷,疗一切冷物所伤,为中焦寒冷诸证之要药。药效以辛散温通为特点,长于温补中阳,散寒去湿,止呕止泻,解痉止痛,且能温通经络,行滞散瘀等。《本草正义》谓之“辛热纯阳,故专主中宫真寒重症。”《名医别录》称其“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本草求真》记载:“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制,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平时服用时,可单独使用高良姜或加入几枚大枣熬水喝,不仅驱寒,还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夏天吃冷食者,如凉性水果、凉饮等,可以经常煎茶喝。所以你碰到病人吃了凉性水果、凉饮后,胃痛厉害的,同时舌苔水滑或白腻的,但用高良姜无妨!干姜、高良姜二药均为辛热之品,均为温中散寒之要药。然干姜偏治脾寒,善治腹痛吐泻,并能温肺化饮,回阳救逆,高良姜偏治胃寒,善治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干姜和高良姜合用,其温中之功显著增强,专攻腹中寒气。然两姜均为辛热之品,燥热之性较剧,且辛辣之味颇重,所以很多人会把二者打成粉,冲水服或煮粥吃。用二姜配伍粳米煮粥,不仅能以助阳温阳之力逐寒,增强温中止痛之功用;又能以益气健脾之功补中,调合燥热辛辣之性味,达到温中祛寒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清水、肠鸣泻痢等症确有良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