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陈村陈氏宗祠

 流星雨刘鑫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大陈村陈氏宗祠

在永康市前仓镇,隐藏着一个千年古村——大陈。这里,荆川溪蜿蜒而过,将村庄一分为二,东岸是那条热闹非凡的临水街,西岸则是静谧的民居与田园。大陈,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村落,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2024425日上午,我们随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一行来到了千年古村大陈村。

走进临水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街道两旁,是廊桥式的建筑,大红着色,显得格外喜庆。沿途,红灯笼高高挂起,上面书写着“临水街”、“大陈”的字样,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韵味。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都被这独特的氛围所吸引。

古村大陈建在荆川溪东西两岸,东岸是著名的临水街,它是一条老街,长约300多米,好似廊桥结构,大红着色,沿途均匀地挂着红灯笼,上面写着“临水街”、“大陈”的文字,整条街充满火热、喜庆的气氛。

“陈氏宗祠”,它位于村庄的南入口,据说始建嘉靖壬辰(公元1532年),迄今祠龄高达480多年,被永康市首批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晚清重修的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硬山顶,砖木结构,前后三进两天井,有正厅、寝堂、左右厢房,厢房与寝堂连接的墙上,绘有壁画,整体结构,保存完整。村两委的办公室也设在这里。

据《荆川陈氏家乘》记载:大陈村古称荆川。始祖陈旺于公元952年在山之南麓定居,以溪取名荆川,后陈氏一族在此聚居,改名大陈。

大陈村,古称荆川。始祖陈旺,后唐年间任乐清令。陈旺的父亲拱登,唐庄宗时任宰相,因避乱隐居武义少妃。

在武义少妃《平舆陈氏宗谱》的记叙中,始迁祖陈拱登(唐末五代人,生卒年约874-925年),跟随祖父陈王袁在唐朝末年保驾唐僖宗建有功勋,陈王袁被封为平舆侯,族邑平舆郡,故而得郡头“平舆”,称平舆陈氏,陈拱登则官至后唐镇国左仆射。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动乱,陈拱登作为朝廷命官,时感不安。彼时陈拱登之弟陈拱景为台州郡守,携母在任,陈拱登自台州省亲北归,途径武义鞠岩山(菊岩山)山麓阅览少微山水佳胜,“遂卜居焉”, 于是携家带口至大妃(今新宅镇一带)避居。数十年后,又转徙于松谷,即今天少妃所在的谷地。《少微平舆陈氏宗谱》的《序》载,陈拱登“忽见郑岩山红光满天,有一微星喜降,遂仆居少微”,因此从大妃迁至少微,即少妃。

  陈拱登之子陈旺返回武义路经大陈,见西面高山与洛阳历山极其相似,便于公元952年在山之南麓定居,以溪取名荆川。同时,陈旺将山命名为历山并建舜祠于山顶以奉舜祀(因舜为陈氏祖)。后来,不少后陇的陈氏后裔来此分居,子孙繁衍,村庄规模扩大,于是改村名为大陈。

据记载,大陈古称荆川,是陈亮族亲聚居之地,史上贤达辈出,仅双溪派十到十五世中就有诸如陈松龙、陈世、陈攀、陈颜、陈迎、陈凯、陈简、陈迪、陈嗣孙等进士举人、仕宦名贤二三十位。

 大陈古称“荆川”,旧制隶属永康县武平乡四十都三图,解放初设立行政村,辖后陇自然村,属荆州乡,后历属新店乡、新店公社、石柱镇,2006年划归前仓镇。始迁祖陈旺,后唐年间任乐清令。自始迁祖陈旺卜居以来,至今已有1060多年,村民大部分姓陈,所以,自古宗祠是大陈的政治、文化、管理中心。

陈氏宗祠不仅是村民们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大陈的政治、文化、管理中心。历史上,大陈曾涌现出许多贤达之士,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贤达之士的事迹被记录在宗祠的壁画和碑文之中,激励着后人为之奋斗。

  家规十二则

  一、尊朝廷:

  太平之世,声教覃敷。谊隆轩冕,恩彻泥涂。

  普天率土,莫不沾濡。矧吾宗支,被泽尤殊。

  金门赐爵,玉册蠲租。稽颡顿足,鼓腹含哺。

  何以仰答,远者宏谟。出励名臣,处为硕儒。

  安兹作息,意乃公输。扬栩大化,嬉游唐虞。

  二、敬祖宗:

  陈氏先代,渊源宏远。冥索遐稽,殊深缱绻。

  德为畴立,功为孰建。宜都以来,滋培不浅。

  司马参军,日恣流衍。补阙才高,秘监闻显。

  著作贤嗣,庐峰绝谳。徙乎江州,始基是践。

  自斯而遥,其绪日展。俎豆勿忘,咸相绳勉。

  三、孝父母:

  父母生我,鞠育劬劳。顾复之恩,自少而髦。

  几经艰难,以养以教。冀其克遂,悲喜相交。

  与言及此,中心如刀。谓地盖厚,谓天盖高。

  跼踏无报,徒属裹毛。遐思古人,其乐陶陶。

  养为其志,不为其肴。致其慕者,涕泣而号。

  四、和兄弟:

  鹡原志喜,雁序分行。维礼与诗,盖有名章。

  矧蹐圣世,路乎大唐。荆花芳馥,接叶联芳。

埍箎韻协,手足相将。惟其耽乐,庶顺高堂。

追惟先代,厥有二方。惟其难也,实在名彰。

无歌偏反,以致阅墙。千古以来,被止眠薑。

五、严夫妇:

人伦伊始,兆自闺门。阴阳之义,互古常尊。

好合可乐,狎暱宜峻。正位内外,各以其分。

鸡鸣致警,戒旦时闻。以乐钟鼓,以友瑟琴。

梁妻举案,冀妇如宾。惟鸡与缺,道行於身。

不知其然,以亵而亲。脱辐至矣,则又何云!

六、训子孙:

翳为义族,后启联翩。兰含春媚,桂馥秋妍。

何以栽培,让其性天。巍巍桢干,饱科云烟。

诗书有经,农亩有田。耕食凿饮,为育为弦。

终身远到,基於少年。循规斯方,受规在圆。

非规非矩,遗羞昔贤。父兄之教,在乎宜先。

七、隆师儒:

圣贤之道,与孰为明。千秋统绪,任在儒生。

发聋振聩,鼓振金鸣。石渠白虎,木铎传声。

惟其义备,斯感至情。游杨二子,立雪于门。

苏章千里,不惮遥程。跋涉艰难,荷笈而行。

吾陈东佳,无鹜乎名。隆宠师儒,以植群英。

八、谨交游:

古人所忌,独处居幽。慧眼以发,思无以抽。

士农工贾,惟其匹俦。或出或处,气类同求。

戒勿知已,比匪非俦。声气是诩,他是为尤。

与其为滥,毋宁隘收。金兰善谱,不类盟鸥。

少壮一诺,终当白头。风雨契阔,意致绸缪。

九、联族党:

江州一族,异流同源。阅十一世,和处笑喧。

非吾伯叔,即我弟昆。长幼上下,无寒无暄。

驰驱皇路,退伏高原。咸敦一脈,岂有嫌言。

二百馀口,饔餐同轩。时勤课教,李笃训勉。

有才足论,有勳与展。何疏何戚,维此义门。

十、睦鄰族:

古者八家,同井相助。由近而远,情谊攸著。

为邻为里,居游与聚。疾病相扶,死丧与赴。

患难忧急,戒惊恐惧。謦欬欢逢,寿考构娶。

伏腊周旋,心融情豫。岁酒同甘,烹宰饱饭。

阗阗里门,倒屣解履。诗称浴比,殷其景慕。

十一、均出入:

生财之难,期其恒足。制用有经,积施相续。

积而不施,施而不彀。侈靡吝悭,均为薄俗。

生齿云多,资用繁缛。老疾殡祭,莫敢不肃。

以膳耕稼,以资诵读。家庭内外,持筹仆仆。

惟均惟平,度其盈缩。乾糇以愆,为汝曹勖。

十二、戒游惰:

凡人之生,畴无担荷。均在四民,责无敢堕。

行必期为,志惟务果。奋进而前,犹不与我。

矧其嬉游,安而偷惰。既历艰危,无挫坎坷。

丈夫志雄,磅礴磊落。进止帷幄,了如观火。

何乃自戕,手足委亸。家范谆谆,铭为佩左。

  江州長史兼右散騎御史大夫

  赐紫金鱼袋臣七世家長陳崇撰

      家训十六条

           陈崇

  一、敦孝悌以重人伦;

  二、笃宗族以昭雍穆;

  三、和乡党以息争颂;

  四、重农桑以足衣食;

  五、尚节俭以惜财用;

  六、隆学校以端士习;

  七、黜异端以崇正学;

  八、讲法律以儆愚顽;

  九、务本业以定民志;

  十、训子弟以禁非为;

  十一、息诬告以全善良;

  十二、诫匿逃以免株连;

  十三、完钱粮以免催科;

  十四、联保甲以弭贼盗;

  十五、解讐忿以重身命;

  十六、明礼让以厚风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