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啸鹤:占场

 啸鹤文艺 2024-05-23 发布于陕西

占   场

□   啸鹤

每年五月初的时候,乡村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着即将成熟的麦香与村民们隐隐期盼的味道。就在这个时节,村子里的很多人便开始了占场这件年年重复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对于生活在渭北农村的人们来说,五月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季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家家户户都种植着小麦,麦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小麦,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摇曳,仿佛是大地为人们谱写着无比宏大而壮丽的丰收之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碾麦场。这些麦场见证了乡亲们辛勤的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也承载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碾麦场,不仅仅是一片简单的土地,更是承载着农家一年劳作成果的重要所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依托。麦场见证了无数次的辛勤耕耘与收获,在阳光的照耀下,麦场上的麦粒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那是农家的希望与喜悦在闪耀。

时代的脚步不可阻挡,许多人逐渐放弃了种植小麦,有的转向了其他更具经济效益的作物,栽苹果、葡萄、樱桃、梨、桃、杏、核桃、国槐等经济果木,有的选择了外出务工。于是,很多人也一度失去了自己曾经视若珍宝的麦场,那些曾经承载着无数欢乐与汗水的场地逐渐荒芜。而那些曾经存在的麦场也在一次次的时代变迁中被转移、被缩小、被改变,甚至最终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和老人们口中的回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人放弃了种麦,麦场也逐渐被废弃或改作他用。如今,虽然很多人依然种植小麦,但却没有了属于自己的麦场,晾晒麦子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只是,没有了麦场,如何晾晒麦子就成了一些村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块大石。曾经熟悉的麦场已经不再,那曾经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晾晒过程,如今却变得如此艰难与复杂。

占场犹如战场,村民提前争占麦场这件事,在六一收麦之前至关重要。每到五月,村子里就仿佛被点燃了一团看不见的火焰,一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氛围弥漫开来。许多人为此你争我夺,各显神通。他们会用各种所能想到的方式去标记、去抢占那一小块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土地。有的人在五一前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用树枝等放在自己看中的地方,作为占场的标志;有的人则早早地在麦场上铺上塑料布或其他物品,以示自己的主权。有的人则会搬出废旧的家具或者农具,郑重其事地放置在那里,以此来表明这片土地已经有了主人。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蕴含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期盼与渴望,这是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他们对土地深深眷恋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些用树枝、废旧家具或农具放置在自己所占的那一小块地方的举动,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是场地占有者对自己权利的坚定宣告,也是他们对未来收获的一种提前约定。一时间,麦场上热闹非凡,人们你来我往,为了争夺麦场而各显神通,但大都是暗中角逐。

对于那些没有麦场的人来说,占麦场是他们解决晾晒问题的唯一途径。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寻找合适的场地,甚至不惜与村人发生争执。而对于那些有麦场的人来说,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时刻关注着麦场的情况,防止被他人占用。

占麦场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滑稽有趣的现象。有的人会在麦场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标记,以证明这是自己的地盘;有的人则会请亲朋好友帮忙占位,增加自己的胜算;还有的人会在麦场上搭建简易的小窝棚,以便更好砸菜籽、晾晒自己的麦子。

然而,占麦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麦场资源有限,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占到麦场而感到焦虑和无奈。占麦场有时也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有的人甚至大打出手、骂人损人,反复折腾……严重影响了全村的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场争占麦场的鏖战中,村民的狭隘自私、坚持无奈毕现无遗。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但是,每一个举动都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认真与执着。有的人会早早地起来,趁着天色还未大亮,就悄悄地来到心仪的场地,用最快的速度摆上自己的标志物;有的人则会在夜里偷偷地去挪动别人的标记,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

麦场不但是村民的必争之地、是非之地、收获之地,也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曾是农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见证了老一辈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是乡村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能让后人感受到乡村传统生活的独特魅力。

尽管如今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麦场在一些情况下仍可作为临时晾晒和存放少量农作物的场地,尤其在一些相对传统或小型农业生产中,在连阴雨情况下,晾晒麦子尤为重要,麦场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麦场也是村民们聚集交流的空间。在农闲时,村民们可以在麦场上闲聊、开展一些乡村活动等,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维系着一份乡情、一份信任。

占麦场,是渭北农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它反映了关中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的发展,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