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建模搞清楚这三点,基本就成了!

 非著名问天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成功的数学建模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还需要对模型的构建有深刻的理解。要想精通数学建模,以下三个核心要点必须掌握,那就是:要素、结构和取值

图片

我们先简单理一下这其中的逻辑,然后细说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素是模型的基础,它们代表了将要被研究的具体问题中所有重要的变量。明确这些要素是构建任何数学模型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需要决定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接下来是结构,这关系到如何将这些要素以数学的形式关联起来。这可能涉及到确定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或者其他复杂的数学关系。结构的设计必须能够恰当地反映要素之间的实际相互作用,这样模型才能真实有效地模拟现实世界的行为。

最后是取值,这是模型中具体数值的确定过程。在模型的每个变量上赋予正确的数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模型结构设计得再合理,错误的参数设定也会导致模型结果的偏差。通常,这些数值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专家评估或通过实验获得。

下面是详细解释。

1. 要素:明确模型的基础变量

在数学建模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模型的“要素”,也就是模型中所涉及的基本变量。这些变量是构建模型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例如,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疫情传播的模型,基本要素可能包括感染率、恢复率、接触人数等。

再比如,我们进行市场分析时,要素可能包括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行为、价格弹性等因素。

确定要素时,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区分哪些因素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哪些是次要的或可以忽略的

这一步骤非常考验“专家知识”“领域知识”或者资料检索能力。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前期的研究分析,以确保模型覆盖所有重要的变量。

2. 结构:构建模型的框架

确定了模型的要素之后,下一步是建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模型的“结构”。这一步是模型建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如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构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模型的表现和解的质量

例如,在经济学模型中,结构可能表现为供需关系的函数,或者在生态模型中,结构可能是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动态方程。正确的模型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清晰的问题视角,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有效地进行预测和控制。

但是面向现实问题解决的结构或者框架只能说是“近似的”,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了任何单一数学模型所能涵盖的范围。这就要求模型的设计者在选择结构时必须在理想化和实际情况之间寻找平衡,适当地简化和抽象现实中的关系,以便构建一个既不过于复杂也不失真实性的模型。

前面我在写相关的数学建模文章的时候,经常有读者评论说模型因为无法刻画某些关系而否定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

我觉得这种观点忽略了数学建模本质上是一个简化和抽象的过程。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模型的目的是提炼出影响问题核心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数学语言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表达和分析

因此,模型的实用性并不是通过其描述的完备性来衡量的,而是看其在特定条件下的预测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在经济模型中,初步模型可能没有考虑到市场心理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模型完全无用,而是指出了改进的方向。通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扩展模型的结构,使其更加全面和精确。

此外,批评者常常忽视的一点是,数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框架,它允许我们在安全的、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预测,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不可行或代价极高的。例如,通过模拟不同的经济政策介入,我们可以预测其可能的经济影响而无需在现实世界中承担政策失败的风险。

3. 取值:参数的准确设定

最后,模型的“取值”决定了模型的具体运行状态。这涉及到对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设定。取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模型输出的可靠性。参数的取值通常需要依赖历史数据、实验数据或专家经验。

例如,在建模一个新药的市场影响时,药品的效果、市场接受度、价格弹性等参数的取值需要精确计算,以确保模型结果的真实性。此外,对于很多复杂的模型,还需要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评估不同参数变动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改进现有模型

我相信通过上述说明,大家对建模的要点的理解有了更清晰的体会。我们可以借助上述3三点来诊断我们模型的薄弱之处和改进方向

比如我们有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的核心要素?模型的结构是否可以进一步精细化?对于取值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获取方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的。通过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提升建模能力

是不是说我们掌握了上述几个要点,我们就能做好数学建模了?并不是的,路还有很远。在数学建模的世界里,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王海华

成功的建模不仅需要理论的掌握,还需要对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和不断的技能提升。一些建议。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术和方法论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算法和工具层出不穷。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是非常必要的。

实践和案例研究。理论知识的积累虽重要,但没有实践是不够的。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应用所学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建模者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提升应用能力。

批判性思考与反思。在建模过程中,批判性思考是不可或缺的。这包括对模型的假设、数据的选择和结果的解释持有质疑的态度。每完成一个模型后,都应该进行反思:模型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这种反思可以促进模型的迭代改进,也是个人专业成长的关键部分。

跨领域合作。数学建模不是孤立发展的,它涉及广泛的领域知识。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如统计学家、工程师、科学家和业务分析师,可以拓展视野,增加创新的可能性。跨领域合作不仅可以增强模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提供更多学习其他领域方法的机会。

我个人其实深感自己在特定领域比如商业领域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也一直在寻找可以拓展我商业思维框架的学习机会。这里我推荐一个朋友的公众号('商业分析家Suri'),我受益良多,分享给大家。

里面有很多实用的思考框架。


归纳起来,数学建模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确定模型要素开始,到设计合适的模型结构,再到精确设定参数值。每一步都不可忽视,只有这样,建立的模型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掌握了数学建模的这三个核心要点:要素、结构和取值,基本上就能够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数学建模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随着问题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模型本身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下面是为我即将面世的新书《模型,就是数学化的思维》一书的简单说明(大约5月中旬上市)。该书针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思维和数学方法方面的总结,给出了解决问题的DEED框架以及20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对应的量化方法。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