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1高分神书,这本书我建议你起码看3遍

 忍冬笔记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你好,我是忍冬。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就是自己很笃定,很下意识做的决定,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如人意的。

反而自己考虑很久的决策,权衡利弊很久之后,反而成功的几率回答很多。

这就是我们习惯用系统一去做决策,忽略了系统二才是做决策的高手。

而这么核心的内容,就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

我将以四个方向的角度,跟你分享:

1.这本书讲了什么?

2.它适合谁读?

3.核心内容

4.读完这本书,我有什么触动收获?

   

1.这本书讲了什么?

《思考,快与慢》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 2011 年,深入探讨了人类思考过程中的两种系统:快速、直觉的系统 1 和缓慢、逻辑的系统 2。

卡尼曼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和研究,揭示了这两种系统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判断和行为。

   

2. 它适合谁读?

这本书适合以下几类读者:

  • 决策者:需要在商业、政策或个人生活中做出重要决策的领导者。

  • 心理学爱好者:对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感兴趣的人。

  • 经济学和社会学学生:希望了解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现象。

  • 市场营销专业人士:需要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营销策略制定者。

  • 自我提升者:希望通过了解思维过程来改善个人决策和行为的人。

   

3. 核心内容

  • 系统 1 和系统 2:系统 1 是快速、自动、经常无意识的思考过程,而系统 2 则是缓慢、刻意、有意识的思考过程。

  • 认知偏差:卡尼曼讨论了多种认知偏差,如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锚定效应等,这些偏差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 风险和不确定性:探讨了人们如何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4. 读完这本书,我有什么触动收获?

卡尼曼的写作风格清晰、逻辑性强,同时充满了深刻的见解。

下面三个概念都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来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分依赖(或“锚定”)于他们最初接收到的信息。这个初始信息就像一个锚,即使后来接收到的信息更加相关或准确,人们仍然倾向于根据最初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在谈判中,第一个提出价格的人设定了一个“锚点”。即使这个价格与市场价值相差甚远,其他人在提出自己的价格时往往会围绕这个锚点进行调整,而不是从零开始考虑。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描述了人们根据信息呈现的方式(即“框架”)来做出不同的决策。即使是相同的信息,如果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

如果一个医疗干预措施描述为“有 90%的存活率”,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结果;但如果同样的措施被描述为“有 10%的死亡率”,人们可能会感到这是一个负面的结果。尽管两种表述实际上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框架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感知。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 1979 年提出的,它是一个描述人们如何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做出决策的理论。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潜在损失的厌恶远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爱,并且人们在决策时会根据潜在结果的价值进行评估。

核心观点:

  1. 价值函数:人们对收益和损失的价值评估是非线性的,即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收益。

  2. 概率加权:人们对概率的感知是扭曲的,他们倾向于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3. 参照点:人们的决策受到一个参照点的影响,这个参照点通常是当前状态或期望状态。

  4.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避免损失的动机远大于获得同等价值收益的动机。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认损失而持有亏损的股票,即使理性的做法是卖出以避免进一步损失。这是因为损失带来的心理影响大于同等金额收益的正面影响。

   

总结

《思考,快与慢》是一本对理解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

它不仅为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也帮助普通读者认识到自己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