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学是常态,上学才是非常态

 sun918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563 篇文章

图片

昨天刚刚收到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的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她现在是名满天下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牛,我和她唯一的一次交集发生在20多年以前,那时候她还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

我那时候还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有一天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来自 Fei-fei Li,那时候她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已经被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研究生录取,然后她做了一个决定要休学一年去西藏研究藏医(其实我记忆模糊已经不记得我们见面是她去西藏之前还是之后了)。我在那之前几年去过一趟西藏,在网上分享过一些片段的经历,于是她找到了我。

其实那时候我的状态很不好,各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当时聊了什么印象已经非常模糊,只是今天这个主题勾起了我的这段回忆。

她休学这一年显然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这段经历已经不能写进研究生申请(这种经历可能申请大学更有用吧),对她而言读研的时间实实在在晚了一年。不知道很多中国的家长读到这篇文章是否会支持这样的决定,我也不知道去西藏研究藏医这一年,和她后来投身视觉领域,进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卓越贡献是否有什么冥冥之中的联系。

图片

大学毕业时的李飞飞

我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也休学了半年,后来发现那时候社会治安还非常乱,那还是在禁枪之前。我走了丝绸之路,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去了很多边边角角的地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华章:如何改变?我经常想这段休学对我有何意义,是不是也像无数家长所言,纯属浪费时间,把读书的时间浪费了六个月。

这几年时不时有已经在家休息的孩子找到我们,也许是在一土这里看到了希望,但是大部分我们都爱莫能助。休学有很多种,这种可能是家长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种。

去年一土也有几个孩子休学,而且一休就一年。听说几对父母带着孩子全国各地游学去了,玩得肯定很开心,长见识,生活自理能力肯定也提升不少,听说路上也是一直在学习的,学习效果就不好说了。不过,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从起点到终点,前面一段有父母陪伴,后面独自旅行,然后拖家带口,到最后又是自己一个人。旅行的路上会发生什么,看到什么风景,遇见什么人,没有人可以预测。路上也一定需要休息,有小的休息也有大的休息,还有度假。

图片
 西藏某寺庙,摄于1996
如果这样看休学,可能只是人生旅途上正常的一种休息。用这个类比,我把休学分成几种。

第一种:这几位家长的选择,他们选了一段时间好好给未成年的孩子放了个假,休养身心,至于说有什么收获,随缘。

第二种:李飞飞这种,很多欧美青少年在高中毕业以后会给自己一个间隔年,也属于这一类。这是成人以后一个人的旅行,人生长时间独处的机会并不多,借这样的机会看看世界,也可以思考很多人生根本问题。

第三种:我的休学。我当时是遇到了一些人生困境的,现在回看可能已经进入早期抑郁状态。选择看起来和第二种类似,只是我当时需要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而且采用了这种比较激进的方式。

第四种:现在越来越普遍的青少年休学,或者“拒学”,已经开始蔓延到小学生。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平时学业压力太大,没有小的休息,同时伴随着各种负面评判,最后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得不被动休学。
图片
▲ 在去珠峰的路上

关于我这种休学,无目的无理由,当时只有直觉,但如今回看对人生影响很大。我的感受是,在那之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我经常会想起那段经历,不管是自己经历的那些困难,身体上的折磨,路上各种独特的经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讲的那些故事,小人物的悲欢,底层人生活的现实,偏远西藏牧民生活的极度简单和艰难,还有那无处不在的虔诚和信仰,都在不断地告诉我,你一定会做有意义的事情,过有意义的人生,不要放弃!


我想这是休学带给我的最大的价值。

上面的第四种休学,就像我们出去旅游玩得太累,玩废了,一定得休息几天,缓过来接着再玩。也像是一路开车,一直没有休息导致疲劳驾驶,最后也得停在路边,不得不休息一下才能继续前行。更像是人生的旅途中,一直没有关注自己的身体,最后身体出了问题,不管工作和生活中有再重要的事情也得停下来,不得不休息。
图片
▲ 札达,西藏阿里地区

人生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劳逸结合的,为什么在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我们就不接受呢?休学有很多种,愿大家选择前三种,最好是前两种。

休学是常态,上学才是非常态。

准确地说,有休息的上学,或者用休学的方式休息,都是常态;没有休息的上学,必须是非常态。

读到这里的家长,愿你们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有休息有快乐,愿你们支持他们选择未来可能会对人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休学!

图片

时光荏苒,距离李飞飞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已过去 20 多年。当年选择 Gap Year 去西藏研究藏医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拥有三重院士头衔,分别为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李飞飞更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她所带领研发的 ImageNet 引发了这一轮深度学习革命的浪潮,被誉为 AI 教母。

李飞飞在其自传作品《我看见的世界》里,讲述了她作为女儿、科学家、移民和人道主义者眼中的世界,讲述了一个亚裔移民成长为美国三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故事。书里,她更是详细记录了面临抉择时的“挣扎时刻”和关键细节,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

图片

▲ 《我看见的世界》上市之际,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做分享

她的经历如何塑造了她的选择?她又是如何突破困境,在科学研究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极星?面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北京时间今天(周四)晚上20:30,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华章校长将对话前路透社财经主持人/记者&可持续媒体Origin发起人陈一佳,围绕《我看见的世界》,聊聊AI教母李飞飞逆袭背后的故事和对教育的启发。

点击预约按钮,我们直播间见~



-  END  -

推荐阅读
图片

一诺&华章:那些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图片

每个孩子都需要「休学」

图片

一个十三岁男孩眼中最好的教育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nlsh88@163.com)。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