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辨证论治,治对了才不复发

 ThinkfunQd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一天晚上,平日里乖巧的小宝突然开始不停地抓挠手臂和腿部,哭闹不止。妈妈赶忙检查,发现小宝的皮肤红肿,起了许多小水疱,触目惊心。她心急如焚,带着小宝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小宝患上了湿疹,并解释说夏季的湿热天气容易引发这种皮肤病。

图片

回到家后,小宝依然因为瘙痒而无法入睡,妈妈只能在一旁轻轻拍着他,眼里满是心疼和无奈。她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膏涂抹小宝的皮肤,并开始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和海鲜。然而,湿疹的症状反反复复,每当她以为小宝的皮肤好转时,湿疹又会卷土重来,令她心力交瘁。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容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

男女老幼皆可患病,可泛发于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它最大的困扰就是病情反复复发,时好时坏,就是不能完全治愈,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根据湿疹发病部位和发病性质的不同,中医里对于湿疹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类:泛发性的称为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局限性的有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乳头风、脐疮等。

湿疹在临床上可表现得多种多样,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大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湿疹的分类和辨证

中医认为,急性、亚急性湿疹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慢性则多由于血虚风燥与脾虚所致。我们运用中医治疗湿疹是从根本上抓住病人的病因病机,再进行辨证论治,所以治愈后不易复发,大大减轻了患者被湿疹反复复发折磨的痛苦。湿疹的病因病机可以从五脏和外感六淫方面来分析。 

急性湿疹(多属湿热型)

急性湿疹起病较快,多对称发生,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面部等暴露部位以及生殖器和肛门等处。

图片

从中医辨证来讲,急性湿疹多属湿热型,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液、结痂,常浸淫成片,瘙痒剧烈。

初起患部皮肤潮红、肿胀、发痒,面积可大可小,病变多为片状或弥漫性,界限不清楚;继而在潮红或健康的 皮肤上,出现较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多群集或密集成片,瘙痒剧烈,常因搔抓水疱导致形成糜烂、结痂。皮疹广泛者可有低热。

还常伴有大便秘结、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表现。病程2 ~ 3周或更长,愈后有复发倾向。

根据湿热蕴结的部位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

治疗以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常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四妙散、防风通圣丸等加减。


基础方: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茯苓12克,薏苡仁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萆薢1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生甘草6克。


此外,白术、苍术、山药、赤小豆、栀子、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赤芍、丹参、当归、白茅根、白鲜皮、蛇床子、大黄等多随症加减。

亚急性湿疹(多属风热型)

亚急性湿疹多从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症状缓和,炎症减轻,炎症渗液减少,红肿减轻,皮损潮红而浸润,患部多出现红斑、鳞屑、结痂,部分炎症倾向于消退。舌质红,脉浮数。

图片

亚急性湿疹多属风热型,治宜疏风清热利湿,方用消风散加减。

基础方:防风10克,荆芥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苍术10 克,苦参10克,生地黄15克,全当归12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地肤子10克,甘草6克。此外,薄荷、蝉衣、牛蒡子、丹皮、白芍、石膏、胡麻仁、野菊花、连翘、白鲜皮等常随症加减。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或经湿疹多次反复发作而成,亦有少数起病缓慢。好发于小腿、腘窝、阴囊、女阴、肛周、耳廓等部位。

图片

特征是:患部皮肤增厚,触之较硬,有明显的色素沉着,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出现苔癣样变,常有鳞屑,间有糜烂与渗液,可出现阵发性剧烈瘙痒,睡前与精神紧张时症状往往更严重,有皲裂时出现疼痛,病程数月或数年不等。

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的慢性湿疹,在中医看来,常属于血虚风燥型。

主要表现为皮损浸润肥厚,其色暗淡,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或沉细无力。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治疗大法,方用四物消风汤、当归饮子、滋燥养荣汤、千金首乌汤等加减。


基础方:生地黄18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6克,何首乌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鲜皮10克,薄荷10克,地肤子10克,白蒺藜30克,甘草6克。此外,丹参、丹皮、桃仁、红花、胡麻仁、苦参、黄芩、黄连、乌豆衣、蝉衣、乌梢蛇、全蝎以及夜交藤、柏子仁、五味子(严重影响睡眠时加用)等可随症加减。 

慢性发病的湿疹,多为脾虚湿盛型,表现为皮肤潮红、浸润,反复发作,病情顽固,有糜烂、渗液,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濡细无力等症状。

治宜以健脾利湿为主要方法。方用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四妙散等加减。 


基础方:苍术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2 克,薏苡仁30克,木通6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丹参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全蝎4克,地肤子10克。此外,当归、地骨皮、玄参、刺蒺藜、白鲜皮、乌梢蛇、黄连、苦参、黄芪等多随症加减。 

中医治疗常用外治法

急性湿疹外用方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苦参20克、黄柏15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芒硝30克

前四物水煎取汁,加入芒硝溶化,然后放入浴盆中,水温适宜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水洗浴患处或湿敷。

每日2次,连用5天左右。

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竹叶10克、薄荷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生地黄12克、丹皮10克、绿茶5克、生甘草6克。

此外,根据不同的其他症状表现,可加蒲公英、白茅根、鱼腥草、红藤、野菊花、龙胆草、地榆、土茯苓、赤芍、通草等。

水煎取汁,放浴盆中,水温适宜时熏洗或湿敷患处,每日2 ~ 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连用3天。

急慢性湿疹外用方(三类湿疹均可用)

解毒除湿、祛风止痒

苦参10克、蛇床子15克、雄黄5克、枯矾5克、五倍子3克,水煎洗浴。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苍术、黄柏、青黛、滑石、龙骨各30克,上药择净研细末装瓶备用。在局部常规消毒后,取上药适量用凡士林调糊外涂患处,每日1次,10天1疗程。连用1 ~ 3个疗程。

湿疹渗出液减少结痂外搽方

苍术15 克、黄柏20 克(或加地榆20克),研细面,用香油调和后外搽患处。

对婴幼儿湿疹,可参考上述方法治疗,但要注意选择温和药物,有渗液者可湿敷,无渗液者可用六一散、二妙散、氧化锌油(乳剂)以及肤轻松软膏等外用。 

 湿疹的注意事项    

图片

1、饮食

饮食方面,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牛羊肉、生的葱姜蒜、海鲜、酒、芥末、咖喱等,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白菜、苹果、香蕉等。

2、生活方式

湿疹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洗澡、洗脸的时候,避免使用碱性大的香皂、肥皂,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洗完澡、洗完脸后要及时涂抹上滋润的护肤品,避免皮肤过于干燥,有利于湿疹的消退。

3、情绪

湿疹患者稳定情绪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长时间处在压抑、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状态中,对湿疹的恢复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要注意适当地进行心理调适,为自己适度减压,保持愉悦的心情,也能促使湿疹尽快缓解。

4、注意居室的温度和湿度
湿疹有遇热易发的特性,如果在温度、湿度过高的室内,会让瘙痒感更加明显。所以患有湿疹后要注意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一般冬天室内的温度在18到25度左右,湿度在30%到80%左右。夏天室内的温度在25到27度左右,湿度在50%到60%左右比较好。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遵医嘱用药,避免私自使用药物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在湿疹的治疗中我们要谨守病因病机,从疾病的根本入手,再根据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方能方证结合。这样我们才能找对了病因,用对了药,也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治愈后不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