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半生颠沛流离

 82年的老周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586天



其实,曹操对刘备,是非常赏识和看重的。
曹操擒杀吕布那一年,他和刘备结为盟友。当时,刘备被吕布打败,一穷二白地去投靠曹操,曹操没有嫌贫爱富,当即任命他为——豫州牧。一起打败吕布后,又推荐刘备当上了——左将军
这,可是很高的待遇。汉代的将军分为两等:第一等是——名号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第二等是——杂号将军,比如,曹操代理过的奋武将军,刘备当过的镇东将军。刘备被封为左将军,可见曹操的赏识。
而且,曹操给予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最高礼遇,同时,还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袁术北上联合袁绍时,被曹操派去下邳去截击的人,就是刘备。但,刘备到了下邳就翻脸了,他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公开反叛曹操,反得很坚决,反得很彻底。
当时,刘备带走的军队和军粮,都是曹操给的。就连被吕布打散的旧部,也是曹操帮忙重新集结起来的。曹操原本打算把刘备变成第二个张绣,结果反倒增加了另一个袁绍,曹操还帮着他重整旗鼓、恢复元气,这笔买卖亏大了!
其实,曹操的谋士们,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早有警惕。
程昱,很早就提醒过曹操——刘备有野心,又有雄才大略,还甚得众心,绝不会甘居人下,不如早做打算。
曹操也征求过郭嘉的意见,郭嘉的看法和程昱差不多——刘备绝非池中之物,其谋未可测也。古人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必须早做安排。
可,郭嘉又说——明公举旗而兴义兵,为的是除暴安良、拯救苍生,靠的是志同道合、推心置腹。即便如此,也还担心天下的英雄不来。现在,刘备这个英雄走投无路,前来投靠明公,如果明公杀了他,那,谁还愿意追随明公平定天下?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这,可要考虑清楚啊。
既不能杀,也不能重用,该怎么办?
郭嘉的意思,可能是——软禁
但,也不能肯定。因为,关于这件事,历史上说法不一,直到现在也是疑案一桩。在我看来,这件事可能太敏感,郭嘉不能说得太明白,曹操也没完全弄懂郭嘉真实的意思。
于是,曹操对程昱说——当下,正是广纳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曹操决定,对刘备以诚相待,并加以信任。后来,刘备主动请缨,去下邳截击袁术,董昭闻讯赶来劝阻,曹操还说——我已经答应他了,不好反悔。直到程昱和郭嘉指出——借兵,就说明刘备有异心曹操才恍然大悟,但,事已至此,悔之何及?
毫无疑问,这是曹操一生中,犯的最大的错误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历史上才会有“三国”这一段插曲。
看到这,你或许跟我一样,都感觉有些奇怪。
是啊,曹操为什么要如此善待刘备?他到底看重刘备什么?图他什么?地位?名气?实力?钱?……这些,刘备好像都没有啊。
虽然,刘备号称汉室宗亲,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从汉景帝到汉献帝,血缘关系都快淡如水了,很是可疑。就连刘备“皇叔”的身份,也是罗贯中编出来的。
再看刘备,哪里有凤子龙孙的待遇?即使没落,也不会“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也没有多大的名气。袁术曾经极为不屑地跟吕布说,我袁术生平以来,就没说过天下有刘备。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时,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救援,刘备是又惊又喜——孔北海也知道我刘备?马上派出了3000救兵。可见,当时的刘备无名,但他很希望有名
刘备没有名气,也没有根据地,好不容易有了地盘,又会很快丢失,只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以至于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半生颠沛流离。
然而,袁绍、刘表、陶谦、孔融等人,却都认为刘备是英雄。徐州牧——陶谦,临死托让徐州,刘备不敢接,建议让给袁术,孔融说——老袁家的“四世三公”早已是“冢中枯骨”,何必介意?
说起来,不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只有袁术(你看,这厮最后吐血身亡)。
曹操,不但一眼看出刘备是英雄,而且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英雄。你看,那次,曹操请刘备吃饭,居然不紧不慢地说出了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话犹如惊雷,曹操还补了一刀——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当时就把刘备吓得连筷子都没拿稳。
后来,刘备反叛,被解释为与这顿饭、这句话相关。据说,当时,车骑将军——董承,声称亲受汉献帝藏在衣带里的诏书,密谋发动政变,要灭了曹操。刘备吃了曹操那顿饭之后,也积极与董承走动。因此一到下邳,便公开举起了反曹的大旗。
但,未必可信,因为漏洞百出。
首先,衣带诏就未必确有其事,董承他们也只是声称密受而已,谁也无法证明;其次,刘备公开反曹,就相当于暴露了他们的秘密,那皇帝和董承还怎么活?
所以,这仍是一桩疑案。
当然,刘备是英雄,毋庸置疑。你看,关羽、张飞、赵云,跟他一见如故,对他忠贞不渝;诸葛亮更是放弃曹操、孙权和刘表,效忠一无所有的刘备。
这些人都看得出来,曹操肯定也看出来了。在我看来,曹操默认刘备这个英雄,只不过这英雄并没有用武之地,而,一个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是用不着过于防范的,不如等到师出有名的时候,再来收拾这个英雄。
这,是我猜的。
所以,你看,建安五年的正月,与袁绍决战之前,曹操调兵遣将,征讨刘备。底下人都提醒曹操——老大,错了吧,与你争夺天下的可是袁绍啊!曹操却说——刘备才是人杰,不能养虎遗患;袁绍志大才疏,反倒不足为虑。
没错,这一仗,刘备被曹操揍惨了,狼狈不堪,甚至一看见曹操的军旗,就吓得顾头不顾腚,掉头就跑,全然不顾手下的死活。结果,老婆孩子成了俘虏,就连关二爷也投降了。
灰头土脸的刘备,只好去投靠袁绍,袁绍听说后,立马出城200里相迎。他没能诱降刘绣,却得到了刘备,真是老天开眼,而且刘备还是从曹操那里出走的,袁绍真是喜出望外。
不知道袁绍当时有没有想过,刘备既然能反叛曹操,同样也能从他那里叛逃。袁绍,怎么可能真正了解刘备?
在我看来,袁绍不是没想过,只是当时的他,一门心思只想着——尽快灭曹。
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朗,杨奉已灭,吕布已亡,袁术已死,张绣已降,刘表宣布中立,孙策固守东方。而,袁绍和曹操,两雄不并立。双方都把对方看作项羽,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于是,袁绍不顾小部分谋士的反对和劝阻,公开发表了讨曹檄文,悍然发动了灭曹的战争。
曹操这边,立即北上迎敌,并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官渡。同时,他派遣东郡太守——刘延驻军白马(现在的河南滑县东)、益寿亭侯——于禁驻守延津(现在的河南延津北),与袁绍的大军,隔河相对,摆开了决战的态势。
是的,官渡之战,一触即发。
· 未完待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